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0,(4):66-67
莫言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相似文献   

2.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18,(7):66-67
崔永元 我一直觉得,所有的人,都在两条线内游荡,一条是底线,这底线叫法律;一条是高线,高线叫道德。所有的人都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游荡.好的人离上线比较近,差的人接近底线,最差的人逾越底线。  相似文献   

3.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2,(12):64-65
余华我曾经赋子自己左右过去的特权,我的写作就像是不断地拿起电话,然后不断地拨出一个个没有顺序的日期,去倾听电话另一端往事的发言。--余华鸿铭1913年,袁世凯向以汇丰银行为首的六国银行团搞“善后大借款”。六国银行请辜鸿铭做翻译,辜来个狮子大张口,要六千银圆,银行团考虑到他的语言才能,只好答应。不料,辜鸿铭并不领情,聘期一到,他立即走人。  相似文献   

4.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15,(1):30-31
@名人传记:2005年清明节前后,《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钧决定在她分管的“广州新闻”版面上开辟一个新栏目“讣闻”。这种新闻报道形态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已存在多年.而在当时的中国报界还十分少见。至于开辟讣闻版的理由.王钧用了一句古语回答:“不知死,焉知生。”2014年10月18日.王钧成为讣闻版的主角——10月18日上午8时30分,《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钧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四十三岁。  相似文献   

5.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13,(4):54-55
@名人传记:文化,看似只是不起眼的泥土,然而我们期待的文明而有尊严的社会,就是从这里生根、抽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2,(10):74-75
池莉一个人的尊严和体面皆是来自于个人的奋斗。林风眠林风眠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当美术教授时,同事张教授的画艺也十分高超。杭州市长黄伯樵让他俩各作一幅西子湖国画,然后选其中一幅挂在政府办公大厅。两人很快画好。林的画无论布局还是意境都明显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0,(2):64-65
李苦禅画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则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会须意兴所至,信手挥洒,心纸无间,笔墨契合,才情风发,妙造自然。——李苦禅袁隆平从2003年开始,在十六七年的时间里,袁隆平一直在街边一家不起眼的小理发店里理发。因为担心自己的出现会引起围观,影响理发店生意,他每次都是趁店里没人的时候才去。理发师曹女士称,袁老都是自己给自己设计发型,剪完会俏皮地说“哈,我又年轻了”。  相似文献   

8.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0,(5):50-51
梁晓声文明的社会不是导引人人都成为圣人的社会。恰恰相反,文明的社会是尽量成全人人都活得自然而又自由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也是人心低贱的现象很少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微名人     
一朵 《名人传记》2022,(9):72-73
老舍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点滴曲折里。沈从文1974年端午后的一天,沈从文走进了上海武康路巴金的家。昔日高朋满座的客厅,此时冷冷清清,楼上的书房、卧室还被封着,全家人挤在一楼,客厅也被改成临时卧房。外廊的地面和几张旧藤椅都灰扑扑的,茶几也不见了,一切都失去往日的雅致。与前几次来访对比,沈从文有种“旧事成尘”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0,(3):74-75
林肯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间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相似文献   

11.
微名人     
一朵 《名人传记》2022,(3):70-71
林语堂林语堂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职英文教员时,开学的第一天就迟到了。学生们翘首以盼之际,他夹了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然后不慌不忙打开皮包,装的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给学生享用,但是没有一个学生敢吃。林语堂分完花生后,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大讲其吃花生之道。  相似文献   

12.
微名人     
一朵 《名人传记》2022,(7):64-65
汉斯·罗斯林,理性思考永远是困难的,尤其当我们恐惧的时候。当我们的思想被恐惧填满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没有空间来思索事实了。——汉斯·罗斯林詹天佑提起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很多人都会想到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但实际上,在这之前.  相似文献   

13.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18,(3):60-61
俞敏洪 我一直认为,即使很多好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占有了,这个世界上依然还有更多的好东西在等待着我们.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要相信未来。这个是一个不油腻的人的典型标志。油腻是什么?流不动了.像猪油一样凝固在那儿了。如果我们能像黄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地流动.如果我们能像长江水一样奔流,甚至像马原老师讲到的。用山泉水浇灌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就一点都不油腻。  相似文献   

14.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2,(8):68-69
斯蒂芬·茨威格历史本身的设计就非常完美,无须任何后来的帮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作家都不得妄想超过它。--斯蒂芬·茨威格。邹竞著名感光材料专家邹竞出生于上海,是江南古镇乍浦望族邹氏之后。中学时期的她就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像居里夫人那样,去探索奇妙无穷的化学世界。1955年夏,邹竞赴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5.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18,(4):62-63
饶宗颐写字和作画以及做学问都十分讲究一个“气”字.因为气不贯,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生命。写字、做学问,实际上是把一个人的生命都摆在里面。有“气”有生命,才会源源不绝。气贯就神定,养成一个宁静的心态,排除掉各种干扰,  相似文献   

16.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2,(11):80-81
巴金真正酷爱自由的人,并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们要在没有自由或失去自由的地方创造自由,夺回自由.  相似文献   

17.
正5月30日,2014中国·贵州"九黎十八寨"民族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其中展出了我省收藏家陈祖伟珍藏的450幅中国名人书画珍品,令人大饱眼福。这些墨宝的作者都是我国当今各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冰心、钱钟书、杨绛、贺敬之、吴祖光、臧克家、孙犁、马烽、魏巍、公木、公刘、李準、玛拉沁夫、莫言、陈忠实、张贤亮、邓友梅、梁晓声、冯骥才、舒乙、华君武、  相似文献   

18.
杨昆 《神州》2012,(7):29-29
常听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他们抱怨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听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策略(新颖的导入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应用直观的板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师生亲密合作,共创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9.
20.
杨长军 《神州》2012,(13):351-351
语文是鲜活的文化符号,是灵动的生命载体,而语文课则是传承文化、高扬生命风帆的舞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我们只有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使他们树立起自觉学习语丈的信心,从而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听语文课没劲儿”这是学生们的反映。之所以有这样的反映,尽管不能单方面去责怪老师,但与老师讲课的”乏味”是密切相连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