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1,(2)
正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重大外交行动。这次访问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旧的中苏条约应予以废除而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适应中国革命胜利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变化。经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谈和安排,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中苏双方就签订新约和有关协定举行正式谈判。在谈判中,两国代表就关系双方重大权益的处理中国中长铁路、旅顺口和大连问题,贷款和贸易协定问题反复交换意见,虽然存在种种矛盾和不同看法,但最终双方都作出了相应的让步,就条约文本的内容达成一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在莫斯科正式签订。这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3.
1952年9月和12月,中国与锡兰从各自的需要出发,签订了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不仅开创了新中国同尚未建交、又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签订政府贸易协定的先河,而且建立了新中国与锡兰间的贸易关系,促进了两国贸易额的迅速增长。1957年8月,中锡在签订第二个五年贸易协定时,面对超价难题,周恩来提出了将贸易和援助分开来谈,即橡胶贸易按照公平的市场价格,但中国同时给予锡兰经济援助的设想,使谈判进入了比较顺利的阶段。中锡贸易协定的执行和续订,从南亚和东南亚方向打开了美国对华封锁、禁运的缺口,促进了中锡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雨青 《纵横》2009,(1):46-49
1924年5月《中苏解决悬案大纲》签订以后,中国与前苏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苏联在中国建立了大规模的侦探组织,派遣大批密探到中国进行活动,搜罗及教练各种探访人员,散布各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27年中苏断交之后。苏联为什么要成立密探组织?  相似文献   

5.
中长铁路归还中国的交涉和谈判经历了艰难的历史过程。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苏两党领导人就开始试探地交流有关包括中长铁路在内的苏联在中国东北特殊权益问题的看法。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关于中长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等文件,苏联将中长铁路归还中国。  相似文献   

6.
一、中苏贸易关系在发展中。中苏贸易关系已有很长的历史。其间虽曾间断,但进入80年代,随着两国关系的缓和,贸易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贸易额由1980年的4.9亿美元,上升到1988年的29亿美元。1989年中苏最高级会晤,又为两国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年贸易额就上升到39.96亿美元。1990年两国政府间贸易协定额为52.3亿瑞士法郎,比1989年增长8%。苏联目前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港澳地区、日本、美国和西德的第五大贸易伙伴。我国与苏联的产品结构互补性很强。如我国的轻工日用产品,品种丰富且物美价  相似文献   

7.
中苏两国"蜜月期"文化关系与这一时期双方的外交、政治、经济关系有密切联系.50-6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经济上苏联对中国的大力援助以及中苏文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趋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苏文化关系进入"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8.
马木 《文史月刊》2009,(5):19-20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新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代替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于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自此,所有在雅尔塔秘密协定中,让中国人感到屈辱的不平等协定,都废除了。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中国确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0年2月又根据这一方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应当承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唯一的、利大于弊的选择。正是因为“一边倒”,新中国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承认,同时也收回了相当部分的苏联在华,特别是在东北的权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作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逐渐感觉到“一边倒”对中国内政外交的种种牵制和对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不得不考虑并于五十年代中期改变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10.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更有可能借此制造中苏分裂。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政策匆匆收场。其原因首先在于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意见分歧。其次,东北解放区优先发展同苏联贸易的政策也决定了东北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苏之间在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新疆、蒙古和东北问题上。中苏谈判期间 ,斯大林做出两次重要让步 :一是在毛泽东的执意要求下同意废除旧条约 ,签订新条约 ;二是周恩来巧妙地把蒙古问题与东北问题拴在一起 ,迫使苏联同意按中国的要求归还中长铁路和旅顺港。中苏之间国家利益冲突的解决 ,一方面使中苏同盟关系得以在法律的基础上确立起来 ,另一方面也迫使斯大林调整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以保证苏联的亚洲利益 ,并能够继续其远东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中苏均视日本为远东地区的主要威胁,将对日政策置于各自远东外交政策的首位,因此在两国谈判中优先处理中日关系与苏日关系,结果导致中苏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5年.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与苏联合作抵抗日本,中国做出妥协,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简言之,中苏各自的对日政策,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谈判和两国关系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1952年,中国与锡兰(即斯里兰卡)签订了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这是新中国同未建交又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这一协定不仅促进了中锡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而且成为从南亚和东南亚方向打开美国对华“封锁、禁运”的一个缺口。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省早期的工业建设继"南厂北迁"之后,伴随着建国后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与苏联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同时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相似文献   

15.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缔结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虽然不是针对美国的,但中苏同盟的建立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苏联是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大后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力地牵制了美国,使其不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苏联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军事援助;苏联积极帮助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大力援助中国建设工业基础;苏联在外交上坚决同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作斗争。这些对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完成国民经济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和保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按照中苏贸易互惠协议,苏联政府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地建立了商务机构,从事贸易管理事务,为中苏友好和双边经济合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60年代中苏论战扩大到国家关系领域,中国在"伊塔事件"后采取主动措施要求苏联关闭其驻新疆、黑龙江等四地的使领馆,并撤销了苏联驻华商务机构,使双方关系更趋紧张。苏联驻华商务机构的撤销是中苏关系全面紧张和双边贸易额急剧萎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杨耀健 《文史精华》2005,(12):12-17
初期关系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抗战前的中苏关系微妙。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苏联旗帜鲜明地声援中国抗战。7月13日《真理报》发表文章,14日,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接见中国大使蒋廷黻,表示愿意援华,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对苏关系。8月21日,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无疑是苏联对中国的重大道义支持。签约后,蒋介石派军委会参谋次长杨杰、中央执行委员张冲,以“实业考察团”名义赴莫斯科谈判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问题;1938年2月,又派孙科为特使赴苏,请求苏联援华。斯大林明确表态,“苏联愿始终相助”。2月7日,中苏签订《军事航空协定…  相似文献   

18.
《雅尔塔协定》与中苏谈判1945年6月27日,中国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及其随员,搭乘一架租用的美国飞机,由重庆起飞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他此行的任务是,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苏联政府举行谈判。中、苏两国政府之间曾于1937年8月签订过一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而在此时,为何又要签订友好同盟条约呢?这要从《雅尔塔协定》谈起。1945年2月上旬,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三国领袖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该协定全文如下:“苏美英三大国领…  相似文献   

19.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互相支持,反对美国推行侵略政策,在世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嬗变,由结盟到对抗,其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可谓尖锐复杂,惊心动魄,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20.
<正>1950年代和60年代留学苏联的中国学生作为"新中国"的显赫代表,与"苏联社会主义"中的普通人、各级机构与环境格局进行着直接互动。就字面意义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掌握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发展至关重要的苏联技术。但是,他们也起到同样重要的象征作用:他们的工作是在个人层面造就中苏"友谊"。尽管1950年代中苏关系还在黄金时代,但这也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