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双城堡地区满语文教育状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满族研究》2001,(1):88-90
满语是满族的本民族语言字。清代统治大力提倡“国语骑射”,以此作为旗人的基本教育方针。双城堡在清嘉道以后,无沦官方还是民间使用满语逐渐减少。为此.从道光二年始办义学,教习旗人满语。后随着清朝灭亡,满语教学也就终止了。  相似文献   

2.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1635年),我国东北境内的女真人融合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满洲族,即今天的满族。纵阅清代之史籍,满洲又有“旧满洲”与“新满洲”之别。按《吉林外记》:“满洲有佛、伊彻之分。国语旧曰‘佛’,新曰‘伊彻’”。故“旧满洲”与“新满洲”又有“佛满洲”与“伊彻满洲”之称。那么,何谓“旧满洲”?“新满洲”又是指哪些部落和民族而言呢?这一问题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更没有完全弄清楚。 我们首先简略谈谈“旧满洲”或“佛满洲”。 治满族史或清史的学者往往都认为:“国朝定鼎(指1644年清取代明中央政权)前编入旗  相似文献   

3.
清初,索伦(包括鄂温克、鄂伦春族),达呼尔(达斡尔)族人移住境内,讷河地区成为这些土著人牧猎场区之一。康熙十年(1671),清政府将这些土著人编旗划佐,建立了布特哈(满语为渔猎之意,译汉语为“打牲部”),讷河在布特哈辖区内。在满洲八旗内迁,东北实行封禁的二百多年中,索伦、达呼尔的青壮年频频被调远征。虽有汉军驻防,站民(驿站的站丁)、“流人”、“流民”  相似文献   

4.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金国汗皇太极宣布将女真族名定为满洲,今简称满族。清初八旗满洲有“旧满洲”,满语称佛满洲,佛(Fe)汉译“旧”的意思,“新满洲”,满语称伊彻满洲,伊彻(lce),汉译“新’助意思。是太极崇德年间用兵X龙江流域,曾把当地部分索伦、达翰尔和赫哲人编人满洲八旗,通称其为“新满洲”①。由于当时这些少数族人被分散编入八旗各佐领,入关后同其他满族成员均被称为“旧满洲”。“其顺治、康熙年间,续有招抚壮丁,编佐领隶旗籍者,则以新满洲名之”②。清初招抚新满洲是事关东北国防的重大事件,迄今为止几乎…  相似文献   

5.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为扭转满人日渐荒废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渐染汉习的局面,乾隆皇帝于紫禁城箭亭树立《训守冠服骑射》碑,向八旗臣仆阐发维护满洲旧制的重要性,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满人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乾隆对满洲旧制的重视,客观上较为有效地维持了满洲的民族特色,但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满人的独立性,强化满族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评析满族骑射之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骑射”是满族的旧俗,源于射猎,由来已久,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骑射”在狩猎和军事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清代满族统治者将“骑射”作为“国策”定为“恒制”,以保持“马上民族”、“国语骑射”的本色。从而增强民族的内聚力,维护统治地位。后来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骑射”在军事上的作用的减弱,并非它的衰落,而是进步的表现,作为体育活动,其文化娱乐,健体强身的功能,继续保留、传承下来,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语骑射”作为清代基本国策,为保留八旗兵具有国语骑射的特技,清廷先后设置京畿永定门外的南苑围场.热河木兰围场、盛京围场、吉林围场、黑龙江围场。五大围场中东北占有其三。笔者疏拢了一些关于东北围场的资料,试就东北围场有关问题加以论述,求教史界。 一 清代东北围场最初设于天命四年,康熙年间分为三大围场。据光绪三十四年版《西安乡土志》载:“国朝天命四年,灭叶赫后设大围场”。《东三省政略》也载:“天命四年九月壬申,克叶赫东城,降西城,设盛京围场协领管守。”①由此可知,天命四年,努尔哈赤于叶赫故地草创东北围场。天聪、崇德年间,清太宗皇太极经常至围场狩猎。天聪六年十月丁亥,皇太极“率诸贝勒出地载门,往猎于叶赫地方”②。翌年十二  相似文献   

8.
终清一代,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封建统治,竭力提倡“国语骑射”,这不仅反映于政治、军事领域,就是在货币经济领域亦不例外,清代制钱之满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国语骑射”与满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清史和满族史的研究工作者中,有不少人认为满族的兴起、统一各部以及取得对全中国的最高统治权,都是由于满族先世女真人是一个狩猎民族,擅长骑射、兵强马壮,其武力无敌于天下的缘故。他们还认为,满族先世原本住在山区赫图阿拉一带,等到进入辽沈和中原地区以后,在汉族高度封建经济的冲击下,满族迅速向封建制转化。入关前后,满族统治者虽然不止一次地告诫本族人要保持“国语(满语)骑射”,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本族  相似文献   

10.
满语曾经是清朝的"国语",清朝统治者也曾试图在东北地区维护"国语骑射"这一根本,但最终并没有阻止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趋势.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原因.第一,满语使用环境遭到破坏,这是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主要原因.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一定的使用环境,如使用者人数的多少,满语也不例外.第二,统治者制定的宽松的语言政策是东北地区满语衰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宽松的语言政策,使得汉语汉文的优势和特点逐步为满族人接受,更多的满族人逐步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满语.第三,历史上,东北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以及满族人语言观念的变化.作为一个聪明好学的民族,清朝时的多数满族人并没有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尽力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这不能不是满语衰微的一个诱因.第四,族际通婚是弱势语言走向衰微的催化别.满汉通婚对于满语的使用、保存和发展是不利的,可以说对满语的衰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清政府的满语保护政策及效果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以满洲贵族为主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为了防止在广大的汉族地区丧失民族特性,他们对其民族语言——满语,采取了语言保护政策:民族交往限制、强化满语国语地位(诸如:官员选拔、司法、公文、教育中的强制使用),但都没有改变满语消亡的历史命运。从这个历史事件中,笔者试图通过对民族语言工具性文化地位的考察,来重新考量国际上当前流行的民族语言保护问题,希望对当今的文化政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孟森先生是近代明清史研究的鼻祖,一生写过很多颇具影响而又堪称留世的著作。《满洲开国史》可谓其中之一。孟森先生在《满洲开国史》一书中,论及建州女真时说,“即考源流.乌能不析其真相”(见该书第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引用该书时只注页数)。我认为,这句话就是孟森先生著《满洲开国史》的宗旨和主要目的。也就是说,该书主要是考究清朝源流,“集中揭发二百年间清与明之关系真相,诚为历史上一大快事”。①满洲在明初称建州上,后又析为三卫,其中建州左卫为清世直系所自出。清自认之始祖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  相似文献   

13.
据清史载,今依兰地名,乃满语“依兰哈剌”之简称,汉释为三姓,依兰是满语数量词“三”之意。依兰今名始得自清初,当时,清廷将松花江下游的三姓赫哲人,编人满州八旗,迁来今依兰驻防,以充实这块水陆交通要冲。从此,城袭披甲人的姓数而名之,遂有三姓城及三姓副都统衙门之称谓。到1905年议设府治,才用满语名称之为依兰府。 然而有趣的是,称依兰地方为“三”的,却不独有清一代。古代东北地方史告诉我们,上自汉唐,下至元明,一千多年间,依兰一地几  相似文献   

14.
风雨中东路     
<正>中国东北,是中国少数民族——满族的发源地,近代通称东北为满洲。清朝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1668年,康熙下令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直  相似文献   

15.
吉林,是满语吉林乌喇的简称。意为靠近江河的地方,这里位于松花江中游的丘陵地带,是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满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清王朝时曾把这里称作是“龙兴之地”,修筑了一千多里长的绿色长城——“柳条边”,加以封禁保护,严禁汉、蒙等其他民族进行采参、打猎、移民,以保护满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6.
清代前期东北地区赫哲"新满洲"形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鹏 《史学集刊》2007,(6):85-90
入关后,特别是在康雍时期,为加强对东北少数民族的管理、填补东北防务空虚、巩固东北边疆,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实行"徙民编旗"政策,将少数民族部众大规模迁入内地,以"新满洲"形式编入满洲八旗,极大缓解了八旗兵源不足的问题,也为满洲共同体输入了新鲜血液。赫哲"新满洲"入旗后,即调往东北各地驻防,与旧满洲共处而全面满化,最终融入满族共同体,完成了由赫哲而新满洲,由新满洲而满洲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清入关后东北的文化状况、封禁政策的提出及实施、流人文化的形成及内涵三个方面对东北的流人文化进行探讨,认为清的入关使东北文化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封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却为流人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流人文化成为封禁时期东北文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满洲八旗对东北开发的历史贡献张杰迄今为止,有关清代东北开发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集中体现在东北流人和流民两个方面。同时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就是完全忽视了以满洲八旗为主的旗人及其家属在东北开发中的历史作用。笔者认为:清前期驻守东北的满洲八旗始...  相似文献   

19.
在清入关前史的研究中,jusen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满语jusen,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多义词,同时伴随着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其语义也在相应地嬗变。jusen一词最原始的意义应是女真族称;后为女真人的泛称;天聪九年十月皇太极颁布改族称的诏令后,才确定为专称,即八旗牛录统辖下的“属民”。 真实记录jusen语义和嬗变过程的史料是用新老满文书写的《旧满洲档》,该档是清太祖太宗两朝逐年形成的官方原始文献。《旧满洲档》中出现jusen一词,太祖朝为155处,太宗朝为85处,另5处是将jusen涂乙后,旁边改写成“满洲”字样,这样总计为245处。笔者试图根据上述史料,并参照其他满汉文文献,就jusen的语义作一考释。  相似文献   

20.
满语就语言系属而言属阿尔泰语系中的通古斯语族满语语支。阿尔泰语系共有三个语族,除通古斯语族外,还有突厥语族(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等)、蒙古语族(如蒙古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等)。通古斯语族中又分为通古斯语支和满语语支,鄂伦春语、鄂温克语等属通古斯语支,满语、锡伯语、赫哲语等属满语语支。所以满语与锡伯语、赫哲语相同点很多,而与阿尔泰语系中的其他语言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语言间的关系实际反映了这些民族间的渊源关系。通古斯原为我国古代一个原始民族的称谓,源出于donki,即“人”的意思。这个民族自公元前三世纪起就居住在松花江和牡丹江合流的地区,12世纪通古斯部族女真人发展强大,推翻了辽的统治,建立了金政权,满人即为其中的一个支族。16世纪起满族崛起,努尔哈赤合并满洲诸部,建立金,不久改称清,后来清军入关在中国共统治了267年。通古斯族在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12世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为女真语创制文字,才有了女真母文,这种文字参照了汉字的笔法和契丹字的造字原则,于公元1119年颁行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