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是个华洋杂处、中西文化荟萃之地,亦是全球华夏文物最主要集散中心。古钱文物系反映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最佳证物。其锈色斑驳古拙的形态,多姿多彩的文字,美不胜收,同样吸引不少外国人喜爱收藏和研究。八十年代前期,当笔者开始专注收集秦半两时,泉商便告知,有位法国收藏家已集得大小半两逾万枚,准备编写  相似文献   

2.
~~钱学开山祖师初渭园——集币随笔(十一)![香港]@关汉亨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钱币收藏与研究可谓一片萧条而清冷,研究成果亦乏善可陈。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地掀起收藏热潮。当年一批有识之士,积极倡议建立钱币学术研究组织。1982年中国钱币学会成立,翌年《中国钱币》杂志发行,从此开创了钱币研究的新局面。匆匆二十五年过去,目今所见,  相似文献   

4.
郭琳 《福建史志》2001,(3):63-64
19世纪中叶,生活在福州“三坊七巷”之一黄巷的梁章钜,是一个“无书不读”.一生勤奋读书.勤奋著述的“八阁硕懦”。林则徐说,在当代,“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梁公墓志铭》)。  相似文献   

5.
胡学彦 《古今谈》2006,(3):78-80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相似文献   

6.
南海同乡泉友梁荣新先生集币多年 ,收藏颇丰。近年又获一品南海银锭 ,得自广西南宁。此银锭重 370克 ,面文刻有“南海”、“乾隆五十一年”及“正月全记”十二字。梁君寄来照片 ,看到家乡乾隆故物 ,倍感亲切。原属南海县之佛山镇是我国四大名镇之一 ,明清时手工业及商业十分兴旺 ,此银锭应铸于佛山老城。故物回归 ,梁君能不乐乎。于是他赋诗一首 :“银光灿灿几多姿 ,流落他乡二百年 ,今日喜得归故里 ,信是爱物终有缘”。梁君的诗道出了一个“缘”字。人与物亦如斯 ,有缘千里能相聚。王荫嘉先生曾说 :“古泉本无主 ,有缘者得之”。 1 91 7年…  相似文献   

7.
胡学彦 《古今谈》2006,(4):97-100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  相似文献   

8.
胡学彦 《古今谈》2007,(2):78-80,70
(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 谷永为凉州刺史,奏事京师,讫,当之部,上使尚书问永,受所欲言。永对曰:“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夏商之将亡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晏然自以若天有日,莫能危,是故恶日广而不自知,大命倾而不寤(悟)……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养生泰奢,奉终泰厚也。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香港传媒有一篇专讯报导:台湾有关部门为筹措经费,近期拍卖了两万枚1932至1934年俗称“帆船币”银元,几乎是全新的。其中包括一批“双帆三鸟版”银币,颇具收藏价值。在市面上“三鸟版”银币,每枚约值新台币一万元(约二千五百港元)。笔者读到该文章后,便回忆起十多年前始集银币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香港钱币收藏界中的传奇人物,九十高龄的苏锡文先生,是一位实力派钱币收藏家。数十年来,他收藏的古泉至珍至精。其珍泉深藏不露,甚少示人。1995年他已移民离港,近年笔者一直打听苏老先生的下落,关注着他的藏泉去向。  相似文献   

11.
12.
拙文《奇台集币拾零(二)》刊出一年多以后,又有一些新收获,于是再借“奇台集币拾零”这个题目,把新收集到的一些古钱币介绍给同好欣赏。  相似文献   

13.
广东在陈济棠管治时期,省财政厅于1935年11月颁布法令:以银毫券、大洋券及广州市立银行发行的市票为法定货币。市面不得使用各种银币,亦不准私藏和私运出口,违者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条例惩处。民间收存的银元、银块,可交银行兑换。毫银壹元换毫券1.2元,大洋壹元换毫券1.44元,其它银砖银条按成色计值收购。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秦代官铸半两钱,其钱径、重量及文字风格,多年来不断在探讨中,一直未有定论。1991年,笔者一篇谈秦半两的小文最后写道:“秦始皇陵墓内,当年除埋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外,可能还有相当数量的官铸秦半两钱陪葬。可惜在秦末战乱中,楚霸王项羽四十万大军屠咸阳,烧秦宫,火三月不灭。经过项羽劫后,是否还有一些制作精整的官铸秦半两钱被保存下来呢?我们只有等待以后考古发掘的报告,说不定在秦始皇陵墓出土之日,就是大秦半两寻得答案之时”(见《钱币世界》第八期)。十五年后喜讯终于传来。据新华网报道:2005年10月,在“北京故宫与兵马俑论坛”会议上…  相似文献   

15.
“方圆乾坤里 ,多少使人迷” ,是前辈马定祥先生 ( 1 91 6 - 1 991 )生前为泉友所题的字句。这句话 ,正好说出了他的感受。的确 ,历代无数泉币学家 ,为集藏研究钱币付出毕生精力而乐此不疲。马先生十七岁高中毕业后开始集币 ,先征收奇异铜版 ,继而在沪上随泉家张季量学习古泉学 ,从此对古币迷之愈深。 1 94 0年加入中国泉币学社 ,是首批创社社员 ,当年他仅廿四岁。初踏入泉学门槛 ,马先生即好学不倦 ,勤集博采 ,访泉会友 ,虚心求教。尤其在泉币鉴识方面得高人指点 ,尽得真传。从此以集藏研究及经营钱币为其毕生志业 ,数十年来对钱币近乎痴迷…  相似文献   

16.
“天晴无事趁街圩,又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这是明代学者陈白沙的诗作。如允许改动它几个字,它便最恰切反映笔者当年集藏的心境。“假日无事趁街圩,又买古泉又买书,泉可观兮书可读,半为医者半为儒”。笔者早年读历史专业,后来半途出家学中医,在港行医二十余载。医余有吉金之嗜,书法之好。跑书店,浏览古董钱币市场,已成为假日不可缺少的活动。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古董钱币文化市场十分兴旺。原因是北方部分地区盗墓情况十分严重,千百年地下古物又一次空前大曝光,出土文物大批流入港澳地区。当年所见:有来自甘肃、陕…  相似文献   

17.
纸上行兵战未休,画拓充饥也风流。二十五史难尽读,泉海浩瀚苦泛舟。这是南海杏泉阁主梁荣新先生的诗文,是他近年编辑《杏泉阁之友藏泉拓选》后有感而作。这位南海才子原医科出身,医余好诗词,喜收藏,文史知识功底不浅。曾主编泉刊《南海泉声》,寄赠各地泉友以作交流。近年有诗集《泉边草》及《南海名人一百》等佳作印行,甚得读者欢迎。梁君曾说:“凡古钱深沉地下千百年,蕴藏着先人多少血汗辛劳,见证几许成败兴衰,吸得山川灵气才练成绿锈透骨,流传至今日我辈手中,当不敢视为垃圾也”。其惜泉之情深跃然纸上。1998年春,梁君有意编印泉友之藏泉…  相似文献   

18.
民国元年八月,鲁迅先生任职教育部时,曾与钱稻孙先生、许寿裳先生共拟十二章国徽图案。民国十二年,天津造币厂曾试铸一批龙凤币。这两件事究竟有何关系,几十年来却无人知晓。后来是谁揭开了这个“秘密”,今让笔者一一道来。一九九三年十月,笔者收到北京泉友首都博物馆高桂云女士的来信,随信附有吴凤岗先生的文章《鲁迅国徽图与龙凤币图初探》,还有高女士给香港钱币研究会会刊编辑的信《也谈为龙凤币正名》。事缘会刊第八期发表萧启卓先生《为龙凤币正名》文章,高女士读后深有同感,认为民国十二年龙凤币被误称为溥仪大婚纪念币,而此说流传甚…  相似文献   

19.
胡学彦 《古今谈》2007,(4):76-80
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冀专擅威柄,凶恣日积,宫卫近侍,并树所亲,禁省起居,纤微必知。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吏民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百官迁召,皆先到冀门笺檄谢恩,然后敢诣尚书……郎中汝南袁著年十九,诣阙上书曰:“夫四时之运,功成则退,  相似文献   

20.
戴建兵 《中国钱币》2014,(1):78-79,75
正时光如电,接到铁生先生寄来的《古罗马币》,闻着书香,看着彩印的钱币图片,思绪伴着窗外飞舞的黄叶,回到了二十年前……。200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铁生先生编著的《古希腊罗马币鉴赏》。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古希腊、古罗马钱币文化的著作。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李老将书赠我,并附长信,讲述了他钱币研究介绍的设想。此书使我国收藏爱好者开始领略世界古钱币的魅力,极大地扩展了钱币研究和收藏界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