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宫剧场考     
宫廷演剧的历史久远,还在戏曲处于雏型期就已经开始了。宫廷演剧的剧场不同于民间的商业化剧场或赛社祭庙式的演出场所,虽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宫廷剧场的建筑样式受到民间剧场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民间剧场的演变),但其发展仍然是自成体系的。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宫廷里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戏剧机构,却并未建立专门的剧场,中国戏曲表演对于场地需求的随意性和自由性,使宫廷里的戏剧演出可以一直停留在汉代厅堂庭院演出的  相似文献   

2.
张志峰  孙红瑀 《神州》2014,(8):29-29
元杂剧演员构成了演出元杂剧的主体,主要由罪臣的妻女、戏曲世家的子女以及乐妓三类人员构成。其中罪臣妻女,沦落乐籍后,参与元剧演出;出身戏曲世家的子女,对于家班的构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乐妓演出则有正式演出,有清唱演出。  相似文献   

3.
1984年以来,宣武区化旅游产业在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到目前为止,保护化遗产、创办化产业的项目共达十多个,其中以传统戏曲和音乐演出为主的有湖广会馆暨北京戏曲博物馆、天桥乐茶园、老舍茶馆、梨园剧场、正乙祠、万胜剧场、  相似文献   

4.
“唱戏的时候,为啥演员总从左边上场,右边离开呢?”对戏曲初生兴趣的朋友,总有许多疑问。想解释清楚传统戏曲演出左上右下的规矩。  相似文献   

5.
石毅 《神州》2012,(23):201-201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排戏演戏的根据。戏曲辅导员的任务之一,就是向演员及所有参加演出工作的同志正确地解释剧本,因此,辅导员在演出准备阶段的第一步工作是研究剧本,而不是拿到剧本就排练,拿到剧本就排练必然不能  相似文献   

6.
戏曲活动在宁古塔流传已久。远自清代康、乾伊始,至民国时期,相继有昆弋、河北梆子、京剧、蹦蹦、评剧等戏班在宁古塔的庆春茶园、宁安茶园(后改为兴宁大午台,即老剧院)回定剧场演出。每年除在固定场所演出外,宁古塔城内外的十八座庙宇,从春三月起到九月九日止相继都按祭期有庙会,至少演上三天戏。就连满族披甲每年一度的比弓箭的旗亭子(位于现在造纸厂后身)比武时期,也要唱上三天戏。此外大户人家寿辰、嫁娶也有亲朋送戏的习俗,至少也要唱三天。衙门集会,庆贸办堂会有时也要唱一天。这些旧习俗的延续流传,每年戏班在回定剧场以外的演出,就长达半年左右,既是旧戏班演出安排的惯例,又是戏班长年的生财之道。相应地为了维持其演出秩序,求得生活,被社会上视之为下九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黄梅戏故乡──黄梅县的戏曲舞台上生机勃勃,形势喜人,广大城乡黄梅戏曲活动十分繁荣,业余黄梅戏剧团遍及全县,每逢节假日,一去二三里,村村洗洗都唱戏,专业剧团上山下乡演出,也是场场爆满。县黄梅剧院演员队1989至1993年,平均每年上山下乡演出都超过200场,年收入达到9万多元,是历史的最好水平。这一可喜局面的出现是与黄梅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分不开的。他们高瞻远瞩,把繁荣与发展黄梅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近10年来,全县广大戏曲工作者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为振兴黄梅戏事业…  相似文献   

8.
琦玖 《中华遗产》2023,(7):150-151
中国国家图书馆出了一组钥匙扣文创:正面是版的戏曲人物,背面则刻着人物名和四个小字“庆赏昇平”。康来,这些人物都出自国图所藏的一部清代画册《庆赏昇平》。这是清宫戏曲演出的“标准定妆照”,演员可以按照画册来化妆。钥匙扣上,有三个形象(状元、孙悟空、哪吒)出自同一出戏一《泗州城》。戏里说泗州城附近有个女妖水母娘娘,爱上了太守之子、状元时廷芳,欲强行与之成亲。  相似文献   

9.
当代北京民众话语中的天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辞海》中,“天桥”辞条的第四项解释是:“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门内,清末逐渐形成民间艺人集中演出的地区,经常有各种戏曲、曲艺、杂技、木偶戏、武术等,以摆地摊方式在简陋的戏棚中演出。许多著名的民间艺人,如清代相声艺人穷不怕、民初滑稽京剧演员云里飞等,都出于此。建国前受流氓恶霸把持,也是藏垢纳污之昕。建国后经过改造,建立了剧场、商场。”  相似文献   

10.
41年前,曾有过一出反映“八一”南昌起义的京剧现代戏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国的戏曲舞台上轰动一时,这就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京剧团排演的京剧现代戏《八一风暴》。1963年8月的一天,剧团接到国务院打来的电话。询问剧团在京的演出情况,问“8月20日有没有安排演出,如果没有就不要安排了。到政协礼堂来演出,首长要看戏”。自剧团7月晋京公演以来,先后有徐平羽、周扬、林默涵、刘清扬、罗瑞卿、粟裕、肖向荣、邓子恢、高登榜等首长观看了京剧《八一风暴》。这回是谁来看戏?对大家来说是个谜。8月20日剧团全体演员早早的来到了政协礼堂,做好了演出前的…  相似文献   

11.
牛白琳 《沧桑》2011,(4):120-122
宋毁晋阳城后,因并州的重要战略地位,迅速恢复为歌舞繁盛之地,并有了露台、献殿等剧场。金代杂剧流行,还留下了现存的晋祠献殿剧场。宋金时期,神庙大部分建在乡村,神庙演出的增加,体现了戏曲一旦产生,即向民间传播、普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方族文 《江淮文史》2020,(4):129-138
正1956年安徽省举行首届戏曲会演,由太湖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现代戏《巨流》获优秀演出奖,主演王鲁明一鸣惊人,荣获演员个人一等奖。他凭此成为最早调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的演员之一。王鲁明同严凤英大师等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一样,出身草根,没进过科班,也没多少文  相似文献   

13.
程美宝 《史学月刊》2008,23(6):101-112
光绪年间广州及佛山四大戏园之设,在当时的粤东实属创举,亦可谓是晚清城镇新兴的公共场所之一.我们可以估计,戏班在戏园演出,与在乡村空地或私人庭院里演出,可能会因环境、物质和社会条件、观众与演员的互动等因素不同而有异.可惜,目前笔者所能掌握的资料,均未能反映此四大戏园的建筑、舞台陈设、室内装璜、灯光和声音效果等具体情况,因而难以就清末戏园之兴起对戏曲表演的影响作进一步的推敲.不过,在四大戏园出现之前的三四十年,美国三藩市的粤商就已经自广州等地延请戏班到三藩市的剧院演出,未几更出资兴建专供中国戏班演出的戏院.  相似文献   

14.
陈良才 《神州》2013,(9):202-202
司鼓是乐队的核心人物,在戏曲表演中担任着掌控演出节奏、调整舞台情绪、挽救临场表演意外等至关重要的任务,是乐队的指挥者。一场戏曲表演能否取得重大成功,与司鼓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也与其和演员之间是否能紧密配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朱文勇 《神州》2013,(1):255-255
内容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文化建设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剧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设施其建设也日益兴旺。但剧场是一种功能性极强的建筑,是为演出提供服务的场所,与在建设与管理方面与普通建筑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就剧场的建设以及管理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一些常见的建设管理误区。  相似文献   

16.
"堂会戏"是戏曲(主要是京剧)演出的一种形式,诞生于清代,盛行于清末民初.这种演出形式是指由豪门巨室个人出资,邀请演员于年节或喜庆之日在私宅内,或假饭庄、会馆、戏园为自家作专场演出.一场盛大的堂会戏,往往集中当地和外埠的一些著名演员,从下午一直演到翌日凌晨.民国后,"堂会戏"虽然逐渐式微,但并未断绝,乃至延宕改革开放的年代,有的富户和私营企业家还在宅邸为自己的事业昌盛,或为其父母寿日举办大小形式不等的"堂会戏"演出.  相似文献   

17.
马子跃 《纵横》2009,(3):13-15
由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的《长征组歌》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被誉为我国合唱史上的里程碑。1965年8月1日,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长征组歌》由战友文工团在北京民族宫剧场首演。演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歌曲被广大群众争相传唱。时隔多年,作为参加首演的老演员,我时时回想起周恩来总理的音容笑貌,回想起周恩来总理对《长征组歌》创作、排练、演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宋元戏曲若干问题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角觗俳优,史有所载:参军戏弄,体繁叶茂宋元杂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建同以来,宋元时期戏曲文物大批发现,使有关问题越来越得以明确的解释关于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民间戏曲的演出形式以及杂剧传播中的有关问题,过去虽有所论述,但尚须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就近些年发现的戏曲文物结合史料对以上问题进行浅芜的探讨文中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已日趋固定化。总的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以汴梁、临安等都市  相似文献   

19.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程之,原籍是湖南省宁乡县,1925年出生于汉口铭新街.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酷爱京剧,又爱听相声、看电影和话剧.所以程之有三大特点,一是在电影里塑造反派角色成功,能演得叫观众发恨;二是他作为一个业余的相声演员,经常演出自编自演的相声,逗得观众从笑声中去深思寻味;三是他能自拉胡琴,自唱京剧,是个业余的京剧花脸和老生演员.  相似文献   

20.
<正>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的戏曲班子为了生活也为了艺术,带着行李、行头,在一个沿河城镇演出结束后,又乘船赶到另一个城镇演出。就这样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演过去,其行话叫"跑码头"。所以,中国戏曲传播向来有"水路传播"之说。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大动脉,沿线城镇最为众多、最为繁华,正是戏班子"跑码头"的最佳场所。它促进了古代戏曲的南北交融,提供了戏曲繁荣的物质基础,奠定了大运河沿岸"百花齐放"的戏曲面貌。在大运河文化血脉的滋养下,更产生了中国的国剧——京剧。而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