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镇 《神州》2013,(4):190-190
堪称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京剧,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想造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对京剧有全面的认识。以对症下药。本文主要先论述京剧在市场竞争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探究如何进一步开拓京剧市场,促进京剧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话题由京剧在国外的流传开始展开.在呼吁振兴京剧的今天.两位嘉宾的想法可能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3.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陈艳红 《神州》2013,(11):188
"兴趣"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些京剧票友们,总喜欢谈京剧、看京剧,提起京剧就来劲,这就是对京剧有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得成功,并能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兴趣培养与保持更显  相似文献   

5.
“文革”期间京剧遭受严重破坏 “文革”十年,京剧遭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这些京剧演员则无一例外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伟 《神州》2013,(3):194-194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段在过去更是被大家传唱于大街小巷,众多名家在都在中华历史上贡献了自己辉煌的艺术人生。然而,传统文化的逐渐衰败已是既定的事实,在各种流行音乐形式的冲击下,京剧、书法、古文诗词等等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正在被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京剧虽是著名的剧种,但我们身在现代都市的孩子,对于京剧总是陌生的,既感觉不到心灵上的享受,也没有感官上的享受,更谈不上理论的认识。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会欣赏京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京剧《白毛女》马少波京剧《白毛女》演出前后京剧艺术有长远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全国解放以来,无论是剧本、表演艺术都有很大发展。但也不能否认,由于若干历史原因和京剧界存在着某些保守思想,积习相因,暮气是较重的。我们早就有这样一个朴素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戏曲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最初是被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俚俗文化而加以排斥的。随着京剧艺术的日臻完美,以及京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清朝统治者对京剧也逐渐发生了兴趣,从而使京剧进入了宫廷。京剧在宫廷的大兴,是在光绪年间的事,它于慈禧太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绪时,慈禧当政,痴情娱乐。慈禧原为咸丰皇帝的妃子,在随侍咸丰的时候,即已酷爱京剧, 一朝大权在握,京剧就成了慈禧在宫内的主要娱  相似文献   

9.
“音配像”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它为京剧事业的振兴发展,为京剧剧目的挖掘、拯救,包括为京剧人才的培养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都是难以估量的。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越是历史地看“音配像”,越能发现这项工程的伟大。这是一个绝妙的构思,一次空前的文化创举。尤其对我们京剧工作者来说,一提起“音配像”,每个人都会身有所感,都会非常地激动。  相似文献   

10.
满族与京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剧产生于清代.与满族上层及满族人的喜好、审美情趣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满族人不仅喜欢京剧,而且还直接参与了京剧的创作、改革与演出。从清代至今,在满族人中间产生了一大批京剧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满族人的生活与化在京剧中也有所反映,其中满语唱词在京剧中仍有遗存。  相似文献   

11.
赣榆京剧     
正早在徽班进京后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际,京剧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1872年,赣榆创办第一个、也是全省最早的京剧科班"庆盛班"。之后,先后办过5个京剧科班,共培养专业京剧人才近千人,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和教师。不仅是赣榆人,连整个淮海地区也将赣榆视为"京剧摇篮"和"京剧之乡"。第一个京剧科班说到赣榆京剧,就不能不提及王得胜和他的京剧"庆盛班"。据《江苏文化艺术志》记载:"清。同治十一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铜锤花脸"这个京剧名词。它究竟是什么,恐怕非梨园行、票友和戏曲爱好者难解释清楚了。不过了解一下,也是对京剧国粹的一种支持和弘扬。京剧花脸是行当"净"的俗称。花脸又分大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摔花花脸……大花脸是正净的俗称,过去讲大花脸多以铜锤花脸指代,唱  相似文献   

13.
张侃侃 《江淮文史》2016,(1):100-107
正张学良平生酷爱京剧,在他百年的人生历程中,与京剧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他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深情地说:"我和京剧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不但喜欢听戏,有时也喜欢唱戏。"青少年时期,张学良就喜欢上京剧,成为票友。在他主政一方期间,经常观看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演出,还与他们结成好友。西安事  相似文献   

14.
2002年4月20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京剧音配像座谈会上指出:京剧音配像工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振兴京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实事、好事。他希望参与这项文化工程的同志们奋战一百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集中呈现京剧艺术辉煌的音配像工程从此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相似文献   

15.
朱红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5,(10):48-54
许多外国朋友将京剧作为中国的象征,因为在世界各个角落,“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西皮二簧旋律在回荡”。在北京——这个京剧摇篮的各个角落,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时常传入耳帘。与京剧相关的,还有学校、戏楼、影楼、书店、服装厂、网站……京剧生活,在北京蔓延。  相似文献   

16.
京剧是我国解放前最广泛最深入的剧种,在清代发源于北京,故称京剧。民国时期,北京改为北平,京剧也改称平剧,但习惯仍称京剧或京戏。京剧演员的培养及其组织,一种是职业性的科班,学生入科班学  相似文献   

17.
梁镇国 《纵横》2008,(3):61-62
蒋经国在江西赣南(赣州)当专员的时候,在工作之余,经常携夫人蒋方良去看京剧。蒋方良从此不仅爱上迷了京剧,而且还上台演唱京剧。蒋经国夫妻也因此在赣南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诸如"洋苏三"、"演员兼职消防队"、"逼人多买票"等不少逸话。  相似文献   

18.
唐正芒  周星辰 《百年潮》2022,(11):69-74
<正>毛泽东对京剧情有独钟。据身边卫士回忆:“听京剧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和精神享受之一。当时京剧名家的唱片,他大部分都有。”李银桥曾说过,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用听京剧的方法来放松。就连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也称赞毛泽东是一位“京剧造诣很深的鉴赏家”。他虽自谦“关于戏,我是个外行,只会看”,但其实他对京剧有颇深研究,如对京剧的起源、典故,名角的演出特色都很熟悉,还时常对他们的戏词、  相似文献   

19.
在京剧舞台上,有不少名演员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为京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本文记述的张氏祖孙三代京剧名人,就是这样的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20.
蔡葵 《贵阳文史》2006,(2):30-33
京剧优伶李鸿韵,在贵州文艺界久负盛名。她出身梨园世家,10岁入科,从艺70余年,德艺双馨。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京剧队演员、人民解放军五兵团文工团京剧队八分队队长、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