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娟 《沧桑》2009,(3):95-96
目前,我国农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非常落后,农民存在诸多非制度化参与行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文章针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晓权  王宏霞 《沧桑》2014,(3):149-15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新型农民,优化体制环境,创新方式方法。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然而经济的、具体制度和组织化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是制约着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要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然而经济的、具体制度和组织化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是制约着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要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戚忠娇  王河 《神州》2013,(3):164-164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为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写作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提高农民法治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小玲 《沧桑》2009,(1):117-118
在新农村建设的长期进程中,人们有责任关注和思考农村文化这一深层次问题,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本文从农业发展、生态伦理、民主管理和乡风文明四个方面,分析儒家文化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希望能对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塑造新时期的新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既要尊重农民、扶持农民、服务农民,又要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提高了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攀登》2006,25(6):40-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切实解决忽视农民主体地位和利益的问题,重视、尊重和充分发挥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培育新型农民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挖掘培训潜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郝香花 《攀登》2007,26(3):79-8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广大农民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和方式,把自己的态度、情绪、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以实现和维护自身合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要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使这一机制成为有效维护农民正当权益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原栋 《沧桑》2014,(5):94-96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农民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依靠农民,又要惠及农民。然而,当前中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距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距离。本文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对中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指导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吕瑞钰 《丝绸之路》2009,(22):43-45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新农村建设和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针对兰州市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及新农村建设实际,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质,为兰州市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段文洋 《沧桑》2010,(3):48-48,8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最有潜力的资源,也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必须大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动性,才能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对解决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和实践者,发挥着实践主体作用。桂北少数民族山区农民的实践性主体作用还比较薄弱,不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其原因在于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较高素质人口大量外流,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协调好人口外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并积极培养各种农民组织。  相似文献   

16.
吕常武 《神州》2012,(25):17-18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何搞好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从意义上来说,搞好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活跃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甚至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新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多才旦 《攀登》2006,25(6):43-45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的全部目标最终都要通过农民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创新农村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贺全胜 《攀登》2008,27(3):15-18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合法权益、重视农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经济行为模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农民行为特点关系着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农民的真实经济行为,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快、更好的成效.本文立足贵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探讨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六种经济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分析,旨在为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国家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水平相对低下,这一现象的存在既有封建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农村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深层次原因。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多渠道来努力探索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