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史志》2002,(5):40-40
毛泽东生前十分喜爱《三希堂法贴》。早在延安时,毛泽东就看过《三希堂》字贴。说起这本字贴很是有趣。这本字贴是一位青年爱国作家在奔赴延安途中,在被日本军炸毁的废墟中捡来的,同时捡得的还有莎士比亚的四册著作和一本《石索》碑贴。到延安后,在曾任上海文委左翼戏剧联盟领导人朱光的举荐下,见到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于8月14日至23日不足10天的时间,向延安连发3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毅然于8月28日下午3时37分飞抵山城重庆,国共和谈签字后,复于10月11日9时45分飞返延安。  相似文献   

3.
黎辛 《纵横》1997,(11)
曾在延安《解放日报》工作多年的黎辛,回忆起当年毛泽东对党报的关怀,便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中,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记录下了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字、写稿、改稿、校对清样等等的历历往事。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是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党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了苏联,访问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而毛泽东的照片是延安时期穿着土布服装的老照片,看起来老旧,两者放在一起,反差很大。  相似文献   

5.
王文耀  王保春 《百年潮》2008,(12):30-37
江青与陈伯达是从延安开始认识的。那时,陈伯达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江青涉及政治工作较少,她主要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所以,江、陈之间没有矛盾。据陈伯达说,江青曾两次向他表示想离开毛泽东,一次在延安,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北京的西山。  相似文献   

6.
金坡 《文史博览》2008,(7):41-43
金茂岳(1906—1987),回族,山东泰安人,“七七事变”以后,参加红十字协会医疗队,后来经林伯渠介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在延安的8年中,他曾是李讷(毛泽东的女儿)、林豆豆(林彪的女儿)、贺鹏飞(贺龙的儿子)、陈伟力(陈云的女儿)等3000多人出生时的接生医生。  相似文献   

7.
一、向领袖“叫板” 1938年1月,梁漱溟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就对他说: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民国七年(1918)我在北京大学,那时你是大学讲师,我是图书管理员。梁漱溟称赞毛泽东好记性。  相似文献   

8.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时,黎辛任延安《解放日报》的文艺编辑,后又经手发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9.
聆听毛泽东在延安的五次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从天降”与“西天取经”  1937年11月,王明、康生和陈云三位党中央领导人,从苏联回延安,受到在延安的中央首长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张闻天(洛甫)总书记、秦邦宪(博古)等党政军负责人、机关、学校、部队及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在机场上召开了极为隆重的群众大会。  当时,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三大队第八队工作,率本队一百多名学员,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欢迎集会。我站在队前,对回延安同志下飞机的情况,中央首长们的一举一动,毛泽东致欢迎词时热情洋溢的讲话,都看得很清楚,听得很仔细,留下的印象很…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7,(3)
延安会谈使张学良动摇拥蒋立场张学良与周恩来的初次见面不是很顺利。这是因为,张学良要李克农与毛泽东、彭德怀约定会谈日期时,恰逢中共中央政治局要在  相似文献   

11.
纯朴、憨实的青年人齐吉树于年至年,在延安毛泽东身边担任勤务员作为主席唯一的贴身卫士,与毛泽东一行同机飞赴雾都重庆,出色地完成了保卫毛泽东的神圣使命。叶子龙递上电报稿:“主席,日本投降了!”毛泽东接过电话:“哦,投降了,好啊,抗战八年,胜利了!”延安枣园美,  相似文献   

12.
余玮 《文史精华》2004,(10):4-8
徐肖冰,著名新闻电影艺术家、革命摄影家。他青年时走向红色之都延安,命运从此与“红色摄影”相连。毛泽东主席在抗大讲《论持久战》、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的《挥手之间》、毛泽东阅读“南京解放”号外,以及朱德总司令骑马、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作战等著名照片就是出自徐肖冰之手。《回首“红镜头”话当年》一文讲述了当年拍摄的经过及轶事。  相似文献   

13.
在非中共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中,像赵超构这样为毛泽东多次接见,无所不谈的人,恐怕很少。.赵超构的受知于毛泽东,自然是开始于五十七八年前的访问延安和写了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他那次的延安之行,本来就有些出人意表;而《延安一月》后来在国内外读者中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以及此书对赵超构大半生安危荣辱、政治命运的影响,更非任何人所能预料。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势必引起国内外关注。8月14日,蒋介石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同时电令驻延安的国民党军队联络参谋当面探问毛泽东的答复意见。  相似文献   

15.
1945年7月1日,傅斯年与褚辅成、冷遹、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六位国民参政员从重庆飞延安,与中国共产党商谈国共团结,共建国内和平问题。由于毛泽东与傅斯年早年在北大相识,所以毛泽东特地安排一个晚上和傅斯年单独交谈。傅斯年离开延安时,毛泽东还曾亲书条幅相赠。关于这段佳话,最近几年不少文章提到。比如岳玉玺写的《国民参政会期间的两件事》(载《傅斯年》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第167页)中说:“握别之际,毛泽东将亲笔墨迹一帧面赠傅斯年,那上面的题词是北宋诗人钱惟演的两句诗:‘不将寸土分君子,刘项原来是…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对晋绥土改的批评1947年3月上旬,共产党派驻北平、南京等地代表先后回到延安,国民党飞机开始轰炸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国共内战全面打响。3月19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大举进占延安。已经撤出延安的中共中央10天后正式决定一分为二,毛泽东、周恩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主席到渝时的新闻界李青林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大智大勇,乘坐关同军用飞机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到达之前,候机室内人声鼎沸。争报独家新闻的外国记者大大超过了中国记者。驻重庆的十几家报社记者,及一批外地报...  相似文献   

18.
更正     
杨兴华 《文博》2001,(4):73-73
一九三六年六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共北平地下党介绍下来到西安,在邓发的安排下到达陕北,见到了毛泽东,并在陕北苏区采访三个月。《毛泽东自传》、《红星照耀中国》就是斯诺根据与毛泽东谈话和在苏区采访编写的。 据笔者所知,中译本《毛泽东自传》现存两种版本。 1、张宗汉译本。32开竖排本,延安文明书局一九三七年发行,江西省吉安市面粉厂工人徐永忠藏本。 石印封面印有毛泽东立像一幅,封面左下角为毛泽东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三日题词。正文后附有贺子珍小传及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刘伯承、张闻天、丁玲等17人剪影…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4,(2):F0002-F0002
正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时改题为《整顿党的作风》)。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演说。4月3日,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总学委由毛泽东、凯丰、康生、李富春、陈云组成,毛泽东任主任,康生任副主任。6月8  相似文献   

20.
延安十年     
正1937年1月17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一直到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在这十年间,延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照耀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延安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