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注:括号内回点前的数字为期数,回点后的数字为页数】古代建筑慕陵拟建方城明楼史实探啧...................................................................……王其亨〔:·006〕朱厚熄帝系独立意识在陵寝建造中的反映...........................................……王丽梅〔1·014〕清代帝陵的哑巴院和月牙城...................................................................……史蔑〔2·006〕元大都孔庙、国子学的建筑模式与基址规模探析...............................……姜东成〔2·。lo〕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建筑群基址规模这一概念出发,对文献与考古资料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既注意到建筑群基址规模随时代发展而逐渐缩小的趋势,也注意到建筑群基址规模可能是一个规制性的问题,即在大约相近的时代,同等级别的建筑群,如宫殿建筑群,其基址规模也是大体相当的。而同一时期建筑群中,等级较高的,其基址规模也比较大,因而,基址规模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不可替代的等级符号性建筑要素。从这一概念出发,本文对《周礼·考工记》中的王城规划思想做了分析,得出了更为接近古人记载的王城规划图式,并依据文献史料,发现金中都宫殿、元大都宫殿、明中都宫殿,甚至明南京圜丘坛,都采用了周回9里30步的基址规模尺度,此后的明南京、明清北京又沿袭了明中都宫殿的基址规模。而这一规制可以上溯到宋西京洛阳宫殿、宋汴梁金明池琼林苑,乃至隋唐洛阳宫城、北魏洛阳宫城的基址周回长度和基址面积规模。  相似文献   

3.
登封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是河南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元代大殿基址,基址的位置、构建方法、包含物以及构件特征均表明其为元代建筑,是观星台天文观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大殿基址的发掘,对复原元代天文建筑并揭示其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5-2016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故宫隆宗门西广场北侧、内务府各司值房南侧配合消防管道更换工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层位关系清楚的清代排水沟和砖铺面、明后期砖铺面、明中后期门和墙基址、明早期磉墩基址、元代磉墩和夯土层基址等建筑遗迹,与文献记载元代宫城、明清紫禁城营建的阶段性相一致,堪称故宫元明清"三叠层"。其中元代磉墩和夯土层遗存,无论层位关系、出土遗物,还是营造工艺,均是故宫考古的首次发现,很可能是元宫城大明殿周围的周庑基址,对研究元宫城(大内)格局、紫禁城历史特别是元宫城与明清紫禁城中轴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4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对温州府学孔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揭露出明清时期早晚相继的两组先师殿建筑基址,并清理出土了碑刻、柱、础等部分石质文物。其中的碑刻类石质文物,是对温州府学孔庙及谯楼所存文献资料的有力补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到北京,有两个地方您忙里偷闲一定要去看看,一个是国学孔庙,另一个就是白塔寺。前者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是难得一觅的传统文化凝聚地;后者不仅保留有元大都最完整的建筑遗存,内中万佛展之壮观更远远超过了一般宗教寺庙,可谓是典型的宗教艺术博物馆。提起孔庙,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曲阜孔庙确实以中国历代名家之评论,曲阜孔庙规模之宏大,为全国仅有,然而在全国数以千百计的孔庙中以规制等级论,却不能不首推北京孔庙。这里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祖孔子的主要场所,其至尊的地位,庙门前东西两侧镌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文字的两…  相似文献   

7.
1972年故宫博物院工程队在挖灰池取土时发现了一批元代琉璃质料的建筑遗物和各类瓷器文物资料。出土地点,一处在清宫内务府遗址附近,一处在神武门以西的北墙下,都属于元朝皇宫大内的范围。当时正值北京市区修筑地下铁路,元大都遗址正在大规模的发掘,对元大都物质文化的研究取得  相似文献   

8.
2021—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对偃师商城遗址Ⅲ号基址群开展了系列勘探与发掘,确认了该基址群内建筑基址的空间关系;探明了建筑基址的形制、规模和存续年代;证实该基址群外围没有围护设施。为该区域功能的深入探讨和偃师商城遗址的深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2014和2016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宁乡罗家冲遗址进行了两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该工地发现的1号建筑基址(F1)为东西向大型长方形三连间地面式建筑,采用垫土层作为房基,再在其上开挖墙基基槽,东西两侧建筑结构略有差异,其中西侧主体建筑墙基基槽内填充红烧土,东侧附属建筑墙基基槽内未填充红烧土,该建筑规模较大,出土文物非常丰富,推测建筑基址的时代为商晚至西周早中期,性质为聚落中心大型公共建筑,该建筑基址的发现及遗址中其他遗存的发掘,对研究沩水流域乃至湘江流域的文化谱系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西东  何汉生 《大众考古》2022,(11):12-15+98
<正>空青山位于江苏句容下蜀镇,北距长江约8公里,属于宁镇山脉中的一座,高约310米。2018年曾发现散落分布的石翁仲、石马以及大量碎砖残瓦等建筑构件。2019年,考古人员对空青山片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发现了规模较为可观的地面建筑基址和地下墓葬,并在地表采集到大量灰砖建筑构件,初步确认该遗址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宋代高等级墓葬,地表墓园遗迹保存较好。墓园建筑呈中轴线对称分布的格局,墓葬位于中轴线的后部。墓园平面呈“凸”字型,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30米,自下而上大致可分为神道、墓仪石刻、墓祠(享堂)、拜坛、排水沟、围墙、墓阙、环庸及环道、地下墓室等。  相似文献   

11.
明洪武时期内迁蒙古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时期 ,明朝廷对北元采取积极的招抚政策 ,被认为是蒙古人的故元官兵大规模南下 ,直接导致了北元复国失败和分裂瓦解。作者通过对南下故元官兵的由来、民族构成和蒙古人特点的分析 ,认为所谓南下蒙古人 ,实际上绝大多数是改朝换代时北退的元朝官兵。他们中汉族占有相当比重 ,其中的蒙古人也具有久居中原、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内在因素的存在 ,才使明朝的招抚政策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 analysed the modelling, character and influence of porcelain of Jingdezhen official kilns from Hongwu, Yongle, Xuande Zhengtong, Jingtai and Tianshun period in early Ming Dynasty( 1368-1457)of Chinese history dependent on rich data in this article. Author indicated that the rulers of that time negated Yuan Dynasty by the Menggu Nationality meanwhile resumed the Confucian Culture of Song Dynasty and aesthetic standards of the Han Nationalyity and these ones were reflected obviously at porcelain of the official kilns.  相似文献   

13.
于群力  阎敏  杨秋颖 《文博》2009,(6):280-284
为了科学保护山西省崇庆寺宋、明时期的彩塑文物,作者深入调查了该寺彩塑的现状与病害,分析检测了泥塑土的配比、成分与彩绘颜料,并对比分析了该寺不同时期彩塑的材质及工艺特点。结果表明,宋代彩塑的病害类型、严重程度等较其它时期的彩塑明显要少和轻。这一现象启示我们探讨这批彩塑的造型设计、制作技艺、材料选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元明时期真武庙的地域分布中心及其历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明时期 ,各地纷纷修建真武庙 ,其中以武当山、宋代建康、临安及明代南京、北京等地区修建的真武庙规模大、数量多、寓意深刻 ,从而形成了崇祭真武的三大中心。本文旨在探讨这三大中心地区形成的原因及三朝崇奉真武的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14—17世纪中国明朝官式建筑与约略同时期的朝鲜李朝建筑在大木技术上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对典型建筑中大木作的分析比较后发现,朝鲜李朝建筑与中国明朝官式建筑,特别是山东曲阜地区建筑在木构技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方面是由于李朝与明朝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和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李朝时期的统治者十分尊崇儒家学说,朝鲜半岛在地理上又与中国山东地区十分接近,海上交流频繁,在建筑领域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两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木构架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剖析二者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并藉此为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妈祖信仰在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及京津地区的妈祖信仰 ,随着漕粮北运自东南沿海传播而来。代表妈祖信仰存在的第一座天妃宫在元泰定三年出现以后 ,至清代 ,天妃或天后宫庙的数量已达 35处之多。这些宫庙绝大部分为元、明两代所建。根据这些宫庙的形成时间及分布情况推测 ,元代的妈祖信仰是沿海河、北运河及天津以北渤海沿岸地区传播的。到明代 ,沿海继续向北推进到山海关 ,沿滦河向内地推进到长城南侧 ,并由天津向南沿南运河两侧扩展。妈祖信仰在河北及京津地区分布的时空特征 ,是由于当时全国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分离 ,需要东南大批漕粮北运而形成的。元、明海、河运输路线的差异 ,以及两朝国都所在地区军事形势和军事力量布置上的差异 ,使明代妈祖信仰分布的范围与元代有所不同 ,并比元代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7.
龚书铎 《史学集刊》2005,2(3):90-96,25
清代理学沿承宋、元、明,但有自己的特点:一、无主峰可指,无大脉络可寻;二、学理无创新,重在道德规范;三、鸦片战争后,理学受西学冲击,既抵拒又有所会通;四、宋学、汉学虽存门户之见,但也兼采。  相似文献   

18.
陈是元末明初一位颇有影响的史家 ,其学既有家学渊源 ,也承诸黄震之学。他有多种史学作品传世 ,而《通鉴续编》为其代表作。陈史学集中反映了在史学日趋理学化情况下儒家学者们的治史旨趣。对陈史学作深入研究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元明时期史学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清代帝陵中的哑巴院和月牙城的建置与功用,进而探讨其规制的起源问题。指出关外的福陵与昭陵系参照北京明代后期的帝陵及清孝陵兴建,而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已见哑巴院的雏形,其发展演变脉络清晰,故而哑巴院和月牙城并非明清两代帝陵规制最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明后期以降的史籍普遍认为南旺自元代起一直是会通河沿线的制高点“水脊”,元明会通河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选择了南旺“水脊”作为分水口,这种观点不正确。南旺湖原本是梁山泊最后的余绪,地势低洼,明初宋礼引汶水到南旺济运后开始淤积,成化年间确定南旺分水核心地位后,挑出的泥沙堆积在运河和小汶河两岸形成土山地貌,构成明后期以降人们眼中的“水脊”意象。即南旺“水脊”形成于明代中叶,是汶水泥沙淤积和人工挑浚堆积的结果。据此,需重新审视元明会通河成败的原因,讨论明代中叶南旺“水脊”的形成对会通河水源从暴虐黄河水到安稳汶河水的转变的意义及其对明中叶以降治黄原则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