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江西共大),是遵循毛泽东教育思想创办的半工半读新型学校。它自1958年创办至1980年改制,历时22年,为国家培养了22万余名相当于初等技校至大专毕业不等并能扎根农村的建设人才,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它还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并摸索了一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经验。江西共大,这朵曾经享誉世界的教育“奇葩”,前后吸引了86个国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60年代,长汀县创办过一所大学——汀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以下简称汀州共大)。因受"文革"等诸多因素影响,汀州共大从创办到被撤销仅4年多时间。虽然时间短暂,但在长汀教育发展史上,它开创了半农半读、注重实践、免费入学等教育新观念,也是福建省内县办高等教育的首次尝试。一、创建始末1964年7月,福建省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省委副书记伍洪祥,副省长兰荣玉、刘  相似文献   

3.
1902年清末“新政”之初,遵照朝廷相关谕旨,贵州巡抚邓华熙等官员决定将贵阳旧有三大书院之一——贵山书院改而创办的贵州大学堂,既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所正式以“大学堂”命名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国内创办较早的省级大学堂之一。它是贵州近代教育事业开拓发展的重要标志性里程碑,在整个贵州教育史暨贵州开发、建设、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有一个惟一被标名的行政村———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西沟村,位于太行山南部腰脊,境内崇山峻岭,土地瘠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一个不具备人类生存、生活条件的穷地方。从1943年李顺达创办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始,西沟人民在李顺达、申纪兰的带领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的典范”、“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从而改变了西沟贫穷落后的面貌,铸就了不朽的“金星”精神。60多年来,西沟一直被全国人民所注目。地以人名,人…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0,(1):I0001-I0001
遵义医学院,贵州省省属重点建设高等医学院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占地1241亩。前身为大连医学院,创建于194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本科医学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经国务院决定,举校南迁至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是全国唯——所坚持扎根革命老区没有回迁的本科院校。经过62年的艰苦创业,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一隅,在历史上由于地广人稀,被称为“化外之地”,农民长期处于闭塞的环境之中,农业生产技术低下。清朝晚期,在全国提倡新学和创办新式教育浪潮的推动下,贵州不断出现一些近代新式的专业学校,其中也包括专门传授农学的学堂。从此,贵州开始产生了农业教育。这些农业教育在当时对贵州  相似文献   

7.
正国营农场是新中国依据计划经济原则创办的农业生产组织。创办国营农场是新中国追求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战略举措之一,国家领导层希望由国营农场作样板,引领、推动全国农业的集体化和现代化。中国的国营农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为界,可将国营农场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1949~1979年),国营农场被奉为社会主义农业的典范组织形态,承担着引领中国农业实现  相似文献   

8.
1968年9月,“文化大革命”进入“斗、批、改”阶段。10月5日,《人民日报》发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此后,党中央、国务院系统各部门在河南、湖北、江西等18个省区创办了106所五七干校,10万名干部、工勤人员和3万多名家属,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团中央系统的1500名干部、工勤人员和家属子女,  相似文献   

9.
志鉴传递     
《西沟村志》于2002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西沟村涌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等全国劳模,是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是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的典范;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西沟给予深切关怀。各类记述上限为1938年,下限为2000年底;共15章,210千字,定价58元。 《昔阳县志》于1999年7月出版; 1964年大寨粮食亩产“过长江”,为北方山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昔阳人在这场运动中以独具的优势和特有的气质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1964年以来,共有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批…  相似文献   

10.
柯小卫 《纵横》2008,(3):26-31
到江西去1940年2月,教育家陈鹤琴由上海辗转来到抗战大后方——江西省临时省会泰和。之后,陈鹤琴拜会了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熊式辉提出,希望陈鹤琴能留在江西办教育,创办一所  相似文献   

11.
1964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赛”的号召后全国迅速掀起学大寨热潮。井陉县和昔阳县是山水相连的近邻,并且两县都是山区梯田旱地,农业生产条件基本相似。所以,井陉县发动农业学大寨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11,(4):125-128
通过“转变作风大帮促、服务基层先锋行”活动,市林业绿化局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三创办”、安全生产及目标管理工作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森林检疫、林权主体改革等工作获贵州省“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一.文物事业已具备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实基础2007年是江西文物工作扎实推进、快速发展的奋进之年,更是江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年。全省文物工作以三个“8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一手抓文物保护和文物普查,一手抓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以文物宣传为主线,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抓重点,促亮点,攻难点,显特点,全省文物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古风网由方志爱好者杨华强创办,是全国首个个人创办的与地方志有关的网站。该网创办于2001年11月,原名史志大观园,翌年更名为古风网。共分三大版块:中国方志、国学研究、文学创作。方志部分主要刊登个人学术文章,分方志研究、地方史研究、方志书评、修志动态、各  相似文献   

15.
订单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农产品购买者签订的契约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近几年,各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这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产销衔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以东部农业区为主的脱毒马铃薯种植生产基地已形成较大规模,以脑山、半脑山区和小块农业区为重点的油菜种植面积已超过小麦面积;互助、湟中、湟源与大通为主的优质蚕豆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  相似文献   

16.
江西地区的书院教育源远流长,十分发达。宋、明二代更是盛况空前,书院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祭把与讲学活动频繁。江西书院教育的发展,固然是江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产物,但与历代地方官宦、学术名流的扶持与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明代中叶来自浙江余姚的心学大师王守仁便是一位对江西书院教育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本文拟就王守仁对江西书院教育的影响作一阐述。一、王守仁其人王守仁,字伯安,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因尝筑室于故乡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几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82…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确立了"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明确的政策指向,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学制改革,以利于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能够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通过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开展农民业余教育和在农村中大力开展扫除文盲教育,以促进农村教育在另一向度上的新发展;创办与发展农业中学,以为农村培养具有一定农业生产知识的初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一.文物事业已具备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实基础2007年是江西文物工作扎实推进、快速发展的奋进之年,更是江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年。全省文物工作以三个“8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一手抓文物保护和文物普查,一手抓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以文物宣传为主线,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抓重点,促亮点,攻难点,显特点,全省文物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荔  洪为 《世界》2004,(8):64-67
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源于董事长陈泽民于1992年创办的“三全食品厂”。短短数年,“三全食品”由当初的小厂,发展威为现今拥有几十条现代化的速冻食品生产线及上万吨低温冷库的大型综合速冻食品企业。现有员工2万多人。产品以中式速冻食品为主,共有数百个品种。年产速冻食品十几万吨。使得今天的“三全“成为目前国内生产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速冻食品生产骨干企业之一,并以1983%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位。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全国520家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被金融系统评为“AAA”级信用等级企业:2003年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全汤圆和水饺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定为首批速冻行业“中国名牌”产品。在2003年12月30日召开的河南省工商联九届三次执委会议暨50周年纪念大会上.董事长陈泽民被授予河南省“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称号,现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0.
《陶瓷职业概况》成书于1943年。作者章继南,实业教育家,曾创办江苏玻璃科职业学校,后任江西省立陶瓷科职业学校校长。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节节清退,在日军的强大压力下,把政府西迁至陪都重庆。在四川创办江津窑业学校,聘章继南为校长。该书是他在任校长期间,受编译馆的委托编写而成。全书共约五万三千字,内容共分“制造厂所”、“学校”、“研究所”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全国各地的陶瓷生产状况,特别是罗列了四川、江西、湖南等十六省市陶瓷生产概况,对一些颇有影响的窑场记载较为详细,包括内部分工、生产技术能力、产品种类及其销售价格,并辅之以图表。第二、三部分篇幅不大,分别记载了10余所陶瓷专业学校和7处试验所。这是研究本世纪早期我国陶瓷工业的珍贵资料,作者先后在江西、四川任陶瓷学校校长,长期从事陶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曾负责四川江津利用窑业公司,对陶瓷工业较为熟悉,书中提供的许多材料或为自己亲身经历考察所得,或为档案材料,正如作者在其《卷头语》中所说:“所幸景德镇、醴陵、德化、石湾、江津诸地,陶瓷制造产销状况,或译自他集最近数十年之记录,或曾躬亲调查所得之结果,均属实况,尚以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该书是作者为江津窑业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