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鲁迅在《自传》中说:他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时,曾经“兼作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任教授是在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以后的事情。以鲁迅的学术造诣、教学能力和社会声望而论,是远远超过了当时众多所谓教授的专家学者的,为什么鲁迅在北京的高等院校里任教却只是讲师呢?  相似文献   

2.
更正声明     
《神州》2013,(6):117
《神州》杂志于2013年2月中旬第3页所刊的《谁不说俺家乡好一从电影〈红日〉插曲看山东民歌》一文,补充作者简介:王峰,山东济宁学院音乐系,声乐讲师,徐州师范大学声乐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柳哲 《古今谈》2000,(3):11-14
曹聚仁与鲁迅非泛泛之交。1927年12月21日,鲁迅应邀到上海暨南大学演讲,曹聚仁时为暨大教授,参加听讲并将鲁迅讲演笔录成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上海1928年1月29日、30日《新闻报》副刊《学海》第182、183期上发表(署名刘率真),后收入杨霁云编的鲁迅《集外集》中。三十年代初,曹聚仁主编《涛声周刊》、《芝种》及与人合编《太白》等报刊时,鲁迅积极为之撰稿,往来书信就有40余封(据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183;日记》记载:曹聚仁从1933年5月7日得鲁迅第一封书信,至1936年3月7日得鲁迅最后一封书信止,共得43封书信),单《鲁迅全集&;#183;书信》就收了鲁迅致曹聚仁的二十五封半信。鲁迅逝世时,曹聚仁集鲁迅诗意写成挽联。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16,(2)
正毛泽东读鲁迅作品,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的。他那时是《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鲁迅最初的一些白话小说和杂文,便发表在《新青年》上。1918年8月到1919年3月,第一次到北京时,因为对周作人撰文介绍的日本"新村运动"感兴趣,毛泽东还专门跑到八道湾鲁迅和周作人同住的院子里拜访,可惜那天鲁迅不在家,只见到了周作人。晚年谈到此事,还遗憾地说:  相似文献   

5.
正一《鲁迅日记》1933年6月28日记有"下午为萍荪书一幅云:‘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这首诗后来被编入《集外集拾遗》,题作《无题》;当时鲁迅还为陶轩(黄萍荪的表兄弟)另书一幅:"如磐遥夜拥重楼,翦柳春风导九秋。湘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此诗即《悼丁君》,当时传闻丁玲被捕后已经遇难。鲁迅的这两份写件都是应老友郁达夫之请而作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21,(8)
正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茅盾诞辰125周年。茅盾是鲁迅的知音。茅盾于1927年写的《鲁迅论》,立足鲁迅作品评论鲁迅,他的评论客观求实,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鲁迅研究史上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相当的权威性,至今仍没有丧失它的价值。为什么写《鲁迅论》茅盾是鲁迅的知音。早在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起,茅盾便对鲁迅作品产生兴趣。那时茅盾22岁,入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已满两年,也小有成就,翻译了美国作家卡本脱《衣·食·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鲁迅受邀在北京大学当文学方面的讲师。他有个学生叫李小峰,不但学习刻苦,人也很机灵,深得鲁迅喜欢。当时,鲁迅和几个朋友经营新刊《语丝》的发行工作,李小峰找到鲁迅,要求承办《语丝》的发行兼管理印刷的出版。鲁迅和几个朋友商议后同意了。事实也证明,李小峰确实做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萧红,看过鲁迅作品的人,对这位女作家是非常熟悉的。她是哈尔滨人,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本名张迺莹,1931年春考入北京女师大附中,1932年8月与萧军合著小说《跋涉》。1934年10月与萧军同赴上海,受鲁迅影响,同年以萧红笔名写出了名著《生死场》。1936年赴日本,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后赴山西等地。1939年去香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凡研究鲁迅或熟知现代文学史者,没人不知道台静农。20年代末,台静农曾以《地之子》和《建塔者》两本小说集名世,得到鲁迅先生的很高评价。鲁迅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收入台静农的4篇小说,入选量与他自己相等,是这部大系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两位作家。台静农祖籍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他生于1902年11月23日,1990年11月9日病逝于台北。早在1922年,台静农为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毅然走出故乡,到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求学,考取了北京大学旁听生资格。次年,他又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研究生。在…  相似文献   

10.
古籍整理是鲁迅一生学术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的研究至今相当薄弱。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即与此有关。例如以下六条。 一 1981年版《鲁迅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收入《□肱墓志考》一文,注云“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标点。写作时间未评。”按鲁迅考证《□肱墓志》的手稿有两份,内容不尽相同,一份首尾完具,即《全集》据以录入者(以下简称为甲稿),另一份是有头无尾的残稿(以下简称为乙稿),曾与甲稿同时在《鲁迅研究资料》第三辑(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上发表,有人称为“未完稿”。其实与其称为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的《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的《半夏小集》《"立此存照"(七)》,历时五年多,贯穿于《二心集》的九一八事变以后部分和此后的《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七本文集中,即除《三闲集》之外的《鲁迅全集》第4卷、第5卷和第6卷。从《"友邦惊诧"论》《文章与题目》《"有名无实"的反驳》到部分内容涉及抗日的各类文章,总数不下60余篇。这些文章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  相似文献   

12.
1927年,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出版。书凡八卷,一至五卷所选的皆为唐代单篇传奇文。选录谨严,考证精审,诚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本集篇卷无多,而成就颇亦匪易999这是先生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卷末《稗边小缀》说:“《太平广记》所收唐人传奇文,多本《异闻集》。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作品《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入选新版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由原来的5篇减少为3篇,只剩下《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的"变脸",再次引发各界热议。如何看待鲁迅作品?近年来鲁迅作品在教材中逐渐减少,原因是什么?本刊就此采访了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他是国内民办教育界的先驱之一,已有近20年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姚华,清末民初之通才也!1986年6月,《姚茫父书画集》由贵州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画集是姚华书画作品的结晶之作、集大成之作、传世之作,由启功题写书名,刘海粟作序,卷首辑录有鲁迅、郭沫若、郑振铎等人对姚华书画艺术、金石刻画艺术、颖拓艺术的评价。鲁迅评道:北京书画笺"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陈衡恪)、茫父时代"。(《鲁迅书信·1933年10月2日致西谛》)  相似文献   

15.
继《退步集》、《退步集续编》、《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之后,2011年年初,陈丹青又有两本新书出版,一本是画册《归国十年》,一本是《笑谈大先生:七讲鲁迅》。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早在1923年10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表示极其仰慕,并推崇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1931年,溜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送给他的刚出版的译作《毁灭》之后。就写了一封《论翻译》的信给鲁迅。开头以“敬爱的同志’叶B称,并说:“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17.
华笑 《收藏家》2005,(6):77-78
黄胄(1925-1997年),原名梁黄胄,河北蠡县人,擅长中国画,从赵望云学画。历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轻工业部专业画家,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中国美协第三届常务理事。作品《洪荒风雪》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叼羊图》为国务院收藏,许多佳作为中国美术馆及国外美术馆收藏。大量作品收藏在北京炎黄艺术馆。黄胄擅画西北少数民族人物和禽兽,其画以速写为基础,生活基础厚,笔墨精熟,造型准确,画风粗犷。出版有《黄胄作品选》、《黄胄作品集》、《动物写生集》等。  相似文献   

18.
朱正 《炎黄春秋》2007,(9):57-63
鲁迅作为一个著作者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是在1903年,二十世纪刚刚开始,到今天是一百年出头了。这年6月,日本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杂志第五期上刊出的《斯巴达之魂》,作者署名自树,这是鲁迅公开发表文章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4,(3)
<正>刘(?)芬(1849-1913),字小衡,一作筱衡,广东香山人。光绪附贡生,候选训导,擅古文,尤精于诗。著有《贻令堂文集》、《小苏斋诗钞》、《小苏斋诗话》等。广收金石图书,家藏图书两万馀卷,编撰有家藏书目《贻令堂书目》。光绪十一年(1885),番禺陶福祥据雍正八年(1730)赵骏烈刊本重刻陈师道《后山集》。陶本刻成后,以初印本属刘(?)芬校阅。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光绪十一年陶福祥刻本《后山集》即为刘(?)芬当年的手校本,内有刘氏光绪年  相似文献   

20.
彭龄  章谊  石耘 《文史精华》2010,(10):37-44
1936年7月21日,鲁迅在病中应捷克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的请求(允许其翻译《呐喊》,并为之作序),作《捷克文译本(短篇小说选集)序》。在该序文中,鲁迅说道:“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