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锐 《炎黄春秋》2007,(3):72-73
《共和国三次哲学大论战》的作者,杨献珍的秘书萧岛泉,为此书出版邀我作序,虽然我于哲学是外行,又未能细读全书,仍勉强答应,是深感作者为当年这种论战详加记述,为历史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好事,值得向国人尤其从事理论研究的学人推介。  相似文献   

2.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论战,是上世纪中国哲学界三次大论战中一次极其重要的论战。论战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为中国乃至世界之罕见。不仅如此,而且最后竟发展到了极端残暴的血泪交织、生死交恶的地步。现将有关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963年、1964年中苏大论战期间,苏共在连篇累牍地公开发表反华文章、掀起大论战的同时,也通过信函一次次向中共提出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对于苏联反华行动,中共进行了还击,同时也试图寻找机会谋求团结。  相似文献   

4.
阎明复 《百年潮》2008,(8):17-22
1963年、1964年中苏大论战期间,苏共在连篇累牍地公开发表反华文章、掀起大论战的同时,也通过信函一次次向中共提出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对于苏联反华行动,中共进行了还击,同时也试图寻找机会谋求团结。但苏共的一些做法使中苏间的分歧进一步扩大。1965年3月,苏共纠集19个共产党、工人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中共拒绝参加。这次会议是“一个公开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其严重的步骤”,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场国际共运大论战,又可称为中苏"十年论战"。对于半个世纪之前的历史事件,为什么现在要来评议呢?第一,"十年论战"是十年文革的重要原因和思想基础。批判了苏联的赫鲁晓夫现代修正主义,引申到我国国内,打倒睡在身边的"中国赫鲁晓夫",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术界正在热烈讨论李秀成问题。这场大论战,使我深深感到,这不仅是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衡量一个历史工作者是站在什么阶级立场、按照什么政治标准,去评价革命英雄与无恥叛徒的原则问题。特别值得我们革命战士注意的问题:是歌颂坚持革命气节,还是宣扬屈膝投降变节?是发扬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还是散布贪生怕死的活命哲学?这是革命者如何对待生死考验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晓婷 《黑龙江史志》2013,(23):121-12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论战,其中"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次论战不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而且其中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些学说和观点也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一些影响和启示。正是在这不断探索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才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张呈忠 《文史天地》2013,(12):65-66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次关于理财问题的著名论争,一次是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的盐铁论战,在贤良文学(儒生)与御史大夫桑弘羊(法家)之间发生的一次关于盐铁专卖问题的大论争,另一次便是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延和殿论辩,主要是司马光与王安石关于理财问题的激烈论辩。这样千年等一回的论辩历来备受人们关注,但延和论辩的历史意蕴还有一些值得发掘之处。  相似文献   

9.
一2013年7月,笔者参加了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召开的“历史理论与历史哲学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也是“国际历史理论网络”的第一次大会。“国际历史理论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s for Tlieoiy of Hissy,INTH)2012年由根特大学的几位青年学者成立,该组织虽然新成立不久,但发展势头强劲,聚集了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的专家,迄今已经举办三次学术研讨会,第四次研讨会计划于2020年在墨西哥的普埃布拉自治大学召开笔。  相似文献   

10.
陈希红 《安徽史学》2003,(6):41-44,108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引出了长达10年的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史问题的大论战。论战中陶希圣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深度是当时绝大多数人不能比的,提出的看法直到今天仍能给人以启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对本次社会史论战开展评论,不少人从陶希圣反对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出发,认为他的社会史观点经常改变,所论也不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政治倾向重于学术研究,又缺少对于陶氏社会史研究的具体分析,其做法是有违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有关历史客观性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学术界对历史哲学的兴趣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增长的需要,于1960年出版了国际性的历史哲学杂志《历史与理论》。一般认为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分为两大流派,一个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个是批判的历史哲学。前者一般着重研究过去的模式、历史变化的性质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大论战。这场论战席卷了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涉及当代国际共运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论战规模之大,内容之广,斗争之激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论战使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影响和改变了世界格局。详情请读《中苏两党大论战始末》。  相似文献   

13.
文翠  高歌 《文史月刊》2002,(11):19-33
中苏论战是由中苏两党裂隙的加深而逐渐展开的。1960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苏共策划的对中共的突然袭击,接着在莫斯科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上与中共的交锋,以及在十月革命43周年纪念活动中和中共的冲突等,对中苏公开论战作了有力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从1991年至今,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学术界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断断续续地展开论战,其中以塔、乌两国的论战最为持久。论战波及中亚地区各国,并引起地区外国家的关注。这种学术论战反映了中亚各国独立后意识形态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中亚地区的政治生活、国家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韩鼎基 《沧桑》2014,(3):34-37
"科玄论战"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次思想论战。这次论战爆发的原因,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外,还与张君劢自身经历以及其和丁文江二人的关系相关。"科玄论战"继承了国粹派的因素,是对"科学万能"偏激思想的纠偏,且对随后30年代出现新儒家做出了铺垫。  相似文献   

16.
西方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新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6年2月至1980年2月,英国《过去与现在》季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继五十年代后的一次新讨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尔萨斯主义之间的论战。 这次论战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罗伯特·布伦纳的文章引起的。现根据这次讨论的主要问题,分三个方面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7.
洪羽青 《史学理论研究》2022,(5):144-156+160
塞尔维亚获得民族独立之际,支持将传统民间史诗作为史料的浪漫派与反对将史诗作为史料、支持对史料进行考据和批判的批判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关史学方法、观念和重大历史问题的大论战。这场论战持续近二十年,最终以批判派的胜利告终,确定遵循兰克“如实直书”的史学方法,孕育出塞尔维亚民族史学的雏形,推动了现代塞尔维亚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发展。尽管两个学派在史学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的见解,但实际上两者在塞尔维亚史学研究重点问题和关键叙事上具有一致性。塞尔维亚民族史学就是在浪漫派与批判派的碰撞中接纳了现代的史学方法,又在两个学派的融合中继承了“民族主义指导历史书写、构建历史记忆”的史学观念,现代塞尔维亚史学发展总体方向由此确立。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时代的反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近代爱国人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形成了各种社会思潮。本文将通过梳理近代几次主要的社会思潮的论战和交锋来把握其演进及规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从而增强我们如今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其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路线、时代条件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功过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是中苏论战的亲身经历者。这场论战不仅对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0.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朝政府曾经召开过一次盐铁会议,会上以当时政府的御史大夫、法家桑弘羊为一方,和来自各地的六十多名儒家"贤良文学"为另一方,展开了一场"两刃相割,二论相订"(《论衡·案书篇》)的大论战。论战涉及的方面很多,"上自礼乐刑法,下逮农耕商贾,内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