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壬午兵变"为契机,清廷对朝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以夷制夷"政策转变为"干涉政策"。清朝政策的转变,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为维护中朝传统关系而进行的政策调整,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清对朝鲜内政的粗暴干涉,破坏了中朝传统友谊,导致宗藩关系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2.
以“壬午兵变”为契机,清廷对朝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以夷制夷”政策转变为“干涉政策”。清朝政策的转变,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为维护中朝传统关系而进行的政策调整,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清对朝鲜内政的粗暴干涉,破坏了中朝传统友谊,导致宗藩关系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3.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5,(5):133-142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八套播放了百集韩国电视连续剧《明成皇后》,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剧中有关朝鲜“壬午兵变”的情节刻画得紧张激烈,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壬午兵变”与清政府以及淮军将领吴长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壬午兵变是汉城士兵发动的一次哗变,在朝鲜近代史上占据重要一章。对于它的影响,学界的评价莫衷一是。站在革命史观的立场,它是朝鲜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爱国运动。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兵变中夹杂了太多负面内容,着实阻碍了当时朝鲜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本文通过逐一分析壬午兵变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希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壬午兵变和了解朝鲜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一向为人们所诟病,几乎成为邪恶反动的化身。但"辨证法要求对每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应作具体分析"。[1]综观袁世凯的一生,其崛起的起点是在朝鲜,本文通过对"壬午兵变"和"甲壬政变"的考察,旨在探明袁世凯所展现的杰出政治军事外交才干和过人的胆识,折射出以后袁氏当国的一定历史必然性。也指出作为中朝宗藩关系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袁世凯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中国的东方防御体系,抵制了列强特别是日本对朝鲜的野心,为中朝两国赢得了十多年的相对和平。  相似文献   

6.
张謇佚文     
都樾 《民国档案》2005,(1):3-12
随着近年来对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研究的深入,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校订、出版工作也不断得以开拓,在原有《张季子九录》(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年版)、《张謇日记》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张謇全集》(江苏古籍出版杜1994年版)及《张謇著作及其事业档案资料篇目索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2版)等,但关于张謇的文稿和言词记录仍有大量散佚在以上汇编之外,笔者对此稍有留心,现将所见佚文点校整理,希有裨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徐珣 《钟山风雨》2010,(4):17-21
<正>祖父徐菊农在世时,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是对末代状元张謇的崇拜早已耳濡目染。当时家里正厅中央便挂着一幅张謇的巨幅炭画像,风雕霜刻的眉宇间洋溢着英俊睿智的光彩,黑白相间的胡须又显示出沧桑和慈祥。祖父尊崇他为"啬公",我们  相似文献   

8.
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进程与知识精英思维方式的转变关系密切。近代中国,理性思辨既是推动知识精英思维方式转化的核心因素,也是推动政治思想革新、民族新生的重要前提。因为,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许多问题绝非“吃一堑长一智”旧式思维套路所能处置的。张謇是精英群体中思维方式率先西化的典型代表,他将东西方思维方式结合在一起分析思考中国的现实及将来,形成了对时局的独特看法,主张政治上要渐进与公正,教育上要独立与务实。  相似文献   

9.
张謇在其从事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在兴办教育和参与政治等各种活动中,形成了实业救国;农工商联合;官助商办;利用外资;兴办教育的经济思想。本文试着对以上几个方面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杨海红 《沧桑》2013,(5):56-59
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以纺织实业为基础,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建设,开设了十多项全国“第一”,进行了“一城三镇”的城市规划,营造了田园式城市栖居氛围。其业绩、声誉及历史遗迹是南通旅游开发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发展以张謇为中心的南通旅游,实质上就是实业文化的旅游,是开展“四个一”即“一山一水一人一城”为主题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1.
南通近代城市是随着张謇所办的近代工业和教育形成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规划设计、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特定地位。张謇先生全面经营南通的近代城市建设理念,对我们当今城市规划建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謇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辉 《安徽史学》2002,(4):43-47
作为一位富有远见的实业家,张謇较早地认识到博览会的作用并投身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积极倡导,亲自实践,竭力推动,把竞争、开放的意识带入实业界,为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这样一个近代企业发展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方面都得不到保证的时代,张謇在事业上的成功,固然有赖于自身经营才能和企业家精神,但另一方面与洋务派要员个人给他的扶持和帮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张之洞,二者的结合,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近代中国以"诚"创业的典型,他对员工诚信经营观念的养成相当重视,不断提倡。在实际经营中,张謇对其企业严格管理,力求做到股东、员工与社会三方"皆大欢喜"。但是,由于张謇以企业家信用遮蔽企业信用,在个人声誉壮大的同时也为企业经营埋下了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他创办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中国博物馆事业之先河。他还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先行者,对历史纪念性建筑和古遗址的保护。对寺庙古建筑的保护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作出过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黄团元 《文史天地》2010,(11):20-23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江苏南通海门常乐镇。1885年中举,1894年中状元,曾授三品衔。清王朝被推翻后,担任过工商总长等职。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研究》2000,(5):314-314
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南京大学、中国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2 0 0 0年 8月 2 0— 2 2日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及日本、韩国、荷兰的 2 0 0多位学者就张謇在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教育、慈善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建树 ,及其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身实业与教育救国的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60多篇 ,其中有 :章开沅《一代儒商 ,万世师表》、茅家琦《孙中山与张謇经济思想比较研究》、陈争平《从“大生”模式看张謇在企业制度方面的历史贡献》、王奇生《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论张謇“实业救国”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颖 《安徽史学》2000,(2):46-49
张謇,江苏南通人,1894年的科举状元,次年在江督张之洞支持下,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开始了由封建官僚向民族资本家的转化历程,并逐渐成为清末民初的实业界巨子。  相似文献   

19.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博物馆。人们从该苑的选址、性质和展示方式等,都可以感受到张謇设立博物苑是为了教育。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具有开拓性、科学性和包容性,是张謇教育救国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通过实业与教育两者之间的认识,对近代的实业与教育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业与教育的实践,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之上,研究到振兴实业为救国急务,注重教育又是一国之强,进而得出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实践,从而促进了近代实业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