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李克明 《沧桑》2011,(3):54-57
平定书院的正式出现,据光绪《平定州志》载,始于元初,但其孕育胚化要追溯至北宋末年和金代。书院的持续发展为平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书院的学术研究提升了平定文化理论思维高度,书院的藏书、刻书事业促进了平定文化的发展,书院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为平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动力。  相似文献   

2.
造纸、印刷在平定均未见到起始年代的资料,只是散见于不同年代的印刷品,是否是当地所产纸张和当地印刷?还不得而知.最早的印刷为《沾山集》,是金代本县吕宗礼著.吕宗礼在金天会九年中进士,任辽州司候判官.《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介轩集》等,为本县吕思诚著.吕思诚在元泰定二年中进士,任中书左丞.有明确记载的造纸和印刷是:平定城北八里郗家泊的轩辕阁碑记和《翰宛集注》、《平定州志》等的印刷地点.  相似文献   

3.
硫磺、火药,是我国化工、军工、医药、电子工业及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宝贵原料.平定出产的硫磺,在山西来说,虽不是最早的,但是,“平定磺”在山西为著名的矿产品.远在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至1487年),本县就已生产硫磺.清康熙年间河底要氏一家生产火药.但由于官场对炼磺业屡加封禁而中止.直到晚清时期,平定的硫磺生产才得到发展,揭开了冶炼硫磺的一页.随着硫磺业的发展,火药的制造与使用也才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4.
平定的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历史悠久,产生迄今约六千余年.山西陶瓷约五千余年.山西陶瓷分属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而得名;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发现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平定的编织     
本县编织业历史悠久,有条编、芦苇编、麦杆编、玉米皮编、高粱杆及其表皮编等多种,均为就地取材,就地编织.除就地利用外,还销往外县、外省.条编又分为荆条编、柳条编及其它灌木藤条编.据有关资料记载,平定的编织始于唐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始终规模不大,多为自产自用,少数虽也合伙编织,但仅限于当地销售,一年之中除到集市上销售外,要赶上几趟庙会.直至售完为止.也就是说,原料来源于自然生长,用完为止,不作计划种植、计划编织.编织也多在秋冬季节和农闲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资料记载,平定煤炭资源大约生成于两亿三千万年到两亿七千万年前的二迭纪石炭纪地质年代.其煤炭的采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平定城东南50里的东浮山,山脉呈红褐色,山石很轻,入水不沉,故名浮石.因此,此山也以此为名曰“浮山”、山顶上有一古庙,称“娲皇庙”.娲皇,即女娲之神.传说,在我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在古书《淮南子》和《太平御览》里记载:  相似文献   

7.
杨遇春是清朝著名将领,其一生戎马生涯经历无数战役。道光六年(1826),由于爆发张格尔叛乱,是年杨恰为署理陕甘总督,加之作战经验丰富,临危受命,在平定张格尔叛乱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对其仕途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手工艺术,这里所述只指“泥塑”、“面塑”(包括面人、和气馍馍、面羊)、“刺绣”、“剪纸”、“石雕”、“木雕”等.这些在这个号称“文献名邦”的古州平定来说,虽不能与山东的风筝城潍坊和天津杨柳青的泥人张相提并论,但是,在平定县城南关土活的荆家泥人,相传数代不衰;城南街的贾林面人虽只见一代,但也非同一般;至  相似文献   

9.
本县的木器制造业自古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境内木材资源尚少,故木器制作的手工业不算发达,木器加工作坊甚少,且作坊工人也少,有的专营作坊甚至只有一人.不过,至于木工人才、木工技术本县与周围邻县相比还属上等,这大概与本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素质有关.因为平定地处山西东部,娘子关、故关既是本县的东大门,又是山西的东大门,通京大道由此而过,方便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号称“文献名邦”的平定来说,不仅在文化方面为山西  相似文献   

10.
平定在百团大战中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百团大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役突破,第二阶段是扩大成果,第三阶段是粉碎敌人的反扑.第一阶段是全战役的重心,而平定则是其重心之核.为说明此点需对百团大战作一略为展开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平定制作陶瓷始于唐代,宋金时期烧制的白、黑陶瓷可与“定窑”媲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平定所产杂色瓷,工艺精美,平定窑被定为土贡窑。清末,整个社会陷于动乱、衰败,陶瓷业也随之衰落。民国建立后,平定瓷业又得到了振兴。民国3年(1914)春,县署为振兴实业,倡办陶业,创办了平民工厂,并从江西宜兴延聘师傅来传授工艺。生产紫砂瓷壶、花瓶、笔筒、画筒、陶砚、笔架和白瓷汤盆、盘、碗等各种日用器物,陶工又以秘方调合成仿漆釉、珐琅釉等各种名色,使瓷器外观更加美观、雅致。瓷面的绘制、雕刻,无论山水人物,或各体书法,俱极精细。对于民…  相似文献   

12.
一、粮油加工本县的粮油加工自古就以不同的方式与工具加工,记载中初用的工具为石臼,后来逐步发展为石磨、石碾,以人力与畜力推拉.到元代,本县利用桃河之水,在县城以北的五渡和县城东北的娘子关发展了水磨、水碾,这就大大减轻了人力.当时,本县城内的吕氏在朝中身居左丞的吕思诚曾作“五渡河磨诗”一首(载入《平定州志》),说明当时石磨、石碾已经发达.清朝末年,县城附近专营或兼营采购、加工、销售等的碾磨作坊计50余家,其中的三益永、广兴  相似文献   

13.
聚文 《文史月刊》2013,(1):57-60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夸土产》中婉转悠扬地唱道:"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这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唱红了神州大地,唱彻大江南北。"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说的就是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在陶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定砂器。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本县的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其中毡毯、皮革的加工制造最早,在唐初就已出现;再就是银制手饰与度、量、衡、雨伞等作坊在唐末宋初先后分别出现;笼箩制造加工较晚,出现于晚清时期;黑白铁和玻璃制品是在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修理业是随着日常生活需要而兴起的.补锅、钉缸、修锁、配钥匙、打顶棚、油漆家具、粉刷墙壁,以及修伞、钉鞋、修车等都是本县手工生产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收音机、洗衣机、冰箱、彩电的修理店铺随之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岩石的开采、加工利用,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或是生产,都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有砌墙建屋,垒坝造地,拱券隧道,架设桥梁,筑堤防洪,树碑记事,雕塑鸟兽花卉为其建筑物装饰;制造碌碡、碌礅、石滚等耙磨滚压耕地作物及打谷场用的工具,以及将岩石加工转化为铺路的石子,抹墙的石灰,水泥,化工产品等.  相似文献   

16.
金田 《文史月刊》2014,(10):52-60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东与河北省井陉县接壤,北邻阳泉市郊和盂县,南毗昔阳,西接寿阳,与阳泉市相距不足十公里。 平定是一个古老的州城。远古时期,这里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在平定境内都有出土。到了青铜时代,平定的冶炼技术进入成熟时期,夏商周时期的铜鼎、刀币,在境内时有发现。夏隶冀州,春秋时代,平定属晋,战国时期,又归赵国。汉初置上艾县,北魏称石艾,唐更名广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改为平定县。金、元、明、清,或为州,或为直隶州,管辖乐平(昔阳)、寿阳、盂县三县,民国元年恢复平定县迄今。  相似文献   

17.
杨元卿墓志与唐平定淮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在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邑涧村西出土了一方唐杨元卿墓志,墓志青石质,方形,边长93厘米。楷书38行,满行39字(图一)。志主在唐王朝平定淮西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常向朝廷提供淮西统治中心的重要情报,作用特殊,后来的方伯生涯亦散见于史策。由一代名相裴度撰写的志文颇引人瞩目,此先将墓志审定、标点,再略加考述。  相似文献   

18.
593年前,贵州还没有建立起行省一级的统治机构,不成一个省。不但贵州这块地域还分属云南、四川、湖广等省,而且在宋、元两代,贵州这个名称,也只是指现今的贵阳,辖区较小,是府下的一个州。就是明朝建立以后,贵州境内仍是承袭元朝旧制,设宣慰司、招讨司、安抚司、长官司,和一些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山西省在北京读书的学生中。有三个学业上出类拔萃的学生,因籍贯都是平定。人称“平定三杰”,亦称“古州三才子”。他们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的石评梅、北京大学的关其侗和北师大的张恒寿。  相似文献   

20.
阳泉市赛鱼村,原属平定县管辖。村里有一所院子,是当年的平定第五高小。院子由一个大院和四个小院组成,整体呈“器”字型。大门在右下角的小院。门楼上赫然刻着两个大字:耕读。进得门来,往前走上一个台阶。是第一座教室。从这座教室门前拐弯向里走,即是大院(正院)。大院靠西是又一座教室,习惯上称大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