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诗》、史互证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途径,上博简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上博简《诗论》“人之怨子”是对于《人之》一诗的评论。《左传》相关记载表明,此诗应当是为春秋后期人们比较熟知的齐国子尾、高强父子之事而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此诗的大部分混入《瞻Mao》篇,小部分混入《小宛》篇。我们将这些内容析出整理后,可以基本看出《人之》一诗的原貌。《诗》中所佚篇章有些是其内容误入他诗因而失名的结果,上博简《诗论》所提到的《仲氏》、《人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作者之后数字表示期、页 )一、先秦夷夏新辨陈 致  1· 3…………………“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辨疑刘信芳  1· 2 3………………………试谈《诗·小宛》主旨及上博简《诗论》第八号简的释读———附论周代的“为人後”问题晁福林  2· 3………………………司夜鼎考释何琳仪  3· 3………………商朝的帝王数李 锐  3· 9……………卜辞所见商代的封疆与纳贡沈建华  4· 3………………………“长狄”解沈长云  4· 15…………………二、秦汉张家山汉简中的名田制及其在汉代的实施情况于振波  1· 2 9…………两汉县令、县长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学、释义学、语义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参证各类文献资料,本文对上博简《诗论》第四简“旁门”一词的本义加以探析.研究认为“旁门”即“四门”,“旁(四)门”意象的含义是,拓开广阔视域,包容多元内容. 简文“诗其犹旁门”一语是将《诗》之《风》《小雅》《大雅》《颂》四部类比喻为一组“四向之门”,借以表达《诗》能够全景式展现多元文化内容的思想观点.“诗犹旁门”说体现了失落已久的先秦开明诗学观念,其说与周代诗乐体系发展、《诗经》结集的历史过程存在关联,具有重要的诗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博简《诗论》“天保”是讨论“德”与分封制关系的新材料,《诗论》所言“顺颁惠”在周代的具体政治表现就是分封制度。从《天保》诗文和诗旨及周代青铜器铭文中的“顺颁惠”情况,得见“顺颁惠”实为周人分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诗·木瓜》篇出自民歌 ,其主旨原为馈赠以结好 ,采编者对于其主旨加以变化 ,成为一篇讽刺和揭露佞人之作。汉儒将其作为“美齐桓公”之作 ,宋儒则以为是“男女相赠答之辞” ,当代专家则多将其视为爱情诗。上博简《诗论》表明 ,它的主旨应当是对于工于心计的谗佞小人的揭露。由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士大夫在采诗、编诗过程中变化民歌主旨的情况。《诗经》中所保存的一些民歌往往就是这种变化后的结果 ,而不是它的原创状态。《木瓜》之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6.
《诗》之成书,有一个从古本到定本的发展过程。西周贵族的诗作是首先被编入古本之《诗》的内容,相对于《颂》《雅》之诗而言,《风》诗的出现稍晚。古本之《诗》开始编定的时间应当在西周中期的康王时期,西周后期又有增益。西周春秋时期流行的《诗》约有三百篇,就是孔子每每言及的"《诗》三百"。孔子为授徒所编的定本之《诗》与古本没有太大的差别。上博简《诗论》所评之诗绝大部分(或者全部)都见于今本《诗经》,属于逸诗者尚未见到。上博简《诗论》的这种情况,让我们知道在孔子之后的时代,《诗》并未散佚,这应当是我们感到庆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四介既简”,此句出自 《石鼓文·田丰》.王昶《金石萃编》释文、潘迪《石鼓文音训》并误释此句为“吾众既简”.潘氏解“简”为“选也”.“四介”二字,郭沫若说:“二字颇漶漫,然谛审可辨,《诗·清人》‘驷介旁旁’.”郭说甚是.按古文献“四”、“驷”相通.《诗·小雅·四牡》:“四牧騑騑”.《仪礼·既夕礼》:“玄纁束马两”,贾公彦《疏》引《诗》作“驷牡騑騑”.《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作《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公羊传·隐公元年》:“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徐彦《疏》引《诗》作“四騵彭彭”.《诗·秦风·驷(?)》:“驷(?)孔阜”,《说文》马部“(?)”字下引《诗》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一号汉墓中发掘出一批汉代简牍,阜阳汉简整理组从中整理出一百七十余条《诗经》残简,其中有今本《诗经》《国风》中的六十五首,《小雅》中《鹿鸣》、《伐木》等四首。由于简片破碎严重,所见各诗仅存残句,有的则仅存篇名。尽管如此,它也使我们窥到了迄今为止,《诗经》最古的本子的一些原貌。 阜阳汉简整理组的胡平生、韩自强两位同志将阜阳汉简《诗经》与今本《诗经》及今已亡佚的鲁、齐、韩三象《诗》做了比勘,认为它不属于鲁、齐、韩、毛中任何一家《诗》的传本,“是否与《元王诗》有关也无从考证”,因此“只好推想它可能是未被《汉志》著录而流传于民间的另外一家”。李学勤先生在《马王堆帛书与楚文化的流传》一文中曾推测阜阳汉简《诗经》也许是“楚国流传下来的另一种本子”。 古代文献最初成书或抄写的年代虽然距今已很久远,但是由于不同时代使用的文字形体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时代而不同地域的人在用字习惯上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我国古代又存在着避讳这一独有的历史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其最初成书或抄写的时代印迹。根据这些印迹,我们就有可能判定一部古代文献成书或抄写的时代。阜阳汉简《诗经》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诗经·节南山》中的“节”字,毛传解释为“高峻貌”,此说被后世各家接受。近出上博楚竹书诗论第八简该诗名为“即南山”,但从字形、字义、语法和韩诗旁证等方面加以考证,该诗为“即南山”较妥,“即”为临近之意。  相似文献   

10.
《关雎》在《诗经》中的地位无可比拟,对它的解说也迷雾重重。我们应当充分利用马王堆帛书《五行》、上博简《孔子诗论》以及一些周代墓葬考古乃至田野调查的资料,结合中西学界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重新审视这一特别之作。可以说,无论婚礼诗、王室诗、祭神诗还是爱情诗之说,都与对"钟鼓乐之"一语的理解密切相关。就现有文献资料而言,《关雎》确实讲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同时也蕴含着礼重于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古本《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传"是:"《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字的训诂,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冓”字字形的古文字资料和上孔子诗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冓”字字形构造出发,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冓”字确应为“室”义。  相似文献   

13.
晁福林 《史学月刊》2006,(10):5-9,24
上博简《诗论》第23简所评析的两诗,从简文文字看,后一首诗诗名的第一字应当是“象”(读若桑),而不是“兔”,何琳仪先生的说法是正确的。其后一字当读若“柔”。简文所评析的是“大雅”的《桑柔》篇。将此诗与《逸周书·芮良夫》篇对读,可以看出“共和”前后卿大夫阶层政治态度的明显变化,即由拥戴周王,为王回护,转为猛烈斥王,并且拥戴执政的共伯和。这应当是厉王奔彘及共伯和执政的关键所在。简文表明,孔子虽然不赞成芮良夫对于周厉王严厉批评的态度,但对于芮良夫的是非分明、仗义执言,还是称许的。孔子对待别人的谈论,往往从他所不赞成的问题中找出其合理因素进行肯定,在不赞成中有赞成,在否定中有所肯定。这是孔子思想中对于事物的辩证认识,值得深入体味。  相似文献   

14.
曹建国 《江汉考古》2007,(1):95-99,59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论《邦风》中的“大敛材”,诸家解释各异。其实,“敛材”就是选举贤才,是孔子“任贤举能”思想在《诗》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余治《诗经》偶有所得,现录以呈上,聊供好此者一览并同为探究。 一、《东山》作者辨议。 《诗经·东山》一诗的作者,历来众说不一,《诗序》谓“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郑笺》、《孔疏》至清代一些说诗者都从此说。对比,王先谦、崔述提出了异议。《诗三家义集疏》纠正了《诗序》的说法,认为“代归士述室家想望之情,大夫不能如此立言也。”《丰镐考信录》说:“此篇毫无称美周公一语,其非大夫所作显然;然亦非周公劳士之诗也。细玩其词,乃归士自叙其离合之情耳。”然而现当代的说《诗》者,不  相似文献   

16.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1):F0002-F0002
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代表的文化经典"六经"的形成,带动了中国古典时代的哲学与文学繁荣,实现了古典时代的思想和艺术飞跃,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向。因此,"六经"的研究是学术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本书作者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在现代学术背景下,从"六经"与"轴心时代"的思想和文学突破、周代礼乐歌诗与雅颂诗篇的艺术形态、"变风变雅"与春秋文学的精神转向、礼典仪式与《尚书》"六体"的文学性书写、《月令》模式的思想意义与中国文学的四时结构、"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左传》与"春秋笔法"的文学超越等方面对"六经"进行了全面的文学解读。  相似文献   

17.
杨海涛 《收藏家》2006,(6):33-34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胜雪映梅花。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称赞董小宛的一首诗,诗名为《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无论是作为明末的“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还是与冒辟疆演绎才子佳人的董小宛,抑或是传说中与顺治帝发生哀怨情缘的董小宛。董小宛在历史上和民间故事中都十分著名。虽是身前身后都声名远播,但这位奇女子留下来的文物却传世极少。近日,笔者整理南京博物院旧藏丝织文物,偶然发现一幅明代的刺绣画上,有清代书家吴熙载的题跋,跋文中提到作品可能为明末名人董小宛所绣。笔者很激动,因为董小宛虽有…  相似文献   

18.
试探《诗经》中的先秦车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是春秋以前平民和贵族的诗歌总集。《诗经》不仅只因其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而且也因其中有关周代社会生活的描写而成为研究周代社会最有价值的史料。车和马是先秦最主要的路上交通运输工具,同时战车又是重要战争工具,因此《诗经》中有大量的篇章描写车、马以及车制和车战。据统计《诗经》305首诗中有80首涉及到车、马。从这80首诗的描写和叙述再结合其它先秦文献以及田野考古发现,可以对先秦车马器和车马制度有一个较详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诗》训零补吕朋林古人有云“诗无达诂”,此言虽过,亦道出其事之难。自汉迄今,为《诗》作训者众矣。有诸说并存,“未知孰是”者①,有各执一端,“递相非笑”者②;有新训迭兴,犹无确解者。今不揣浅陋,作零补数条,或助、正旧说,或增以新见;至若“新见”与旧说偶...  相似文献   

20.
《周礼》中的“胥徒” ,旧说是“民给徭役者” ,实际上并不准确。从《周礼》各官的职文来看 ,胥徒是服务于宫廷及官府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仆役群体。有的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 ,有的伺候贵族、官吏的生活起居 ,有的充当随从 ,有的担任侍卫。《周礼》中的胥徒地位十分低下 ,接近于奴隶 ,是王室及各级官吏役使的对象。研究《周礼》中的胥徒 ,有助于判断《周礼》的时代。“徒”的意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周礼》对“徒”字的使用 ,与睡虎地秦简中的“徒”最为契合 ,这就为《周礼》成书于战国晚期增添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