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渠县出土的东汉石辟邪钱树座1981年3月,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在该县土溪乡城坝村一农民家中征集到一件石辟邪钱树座.经实地调查后,发现出土处乃是一早年被盗的东汉砖室墓.墓已坍塌,距地表约0.9米,好砖已被取走作它用,遗留的残砖为花边砖,一律为美形几何...  相似文献   

2.
<正>摇钱树是西南地区(以四川为主,包括重庆、云南、贵州、汉中等地)东汉至三国晚期流行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明器。摇钱树由树座和青铜树组成,树座有石质和陶质两种,以陶质较多。树座一般是上小下大,树座上端是一中空的柱,用以插物。树座上有的浮雕羊、蟾蜍、天禄、辟邪,有的浮雕歌舞的人、持瓶骑于羊身的人或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有的浮雕方格纹、串枝纹和方孔圆钱。青铜树分为树干和树枝,采用分段铸造然后组装的方式。青铜树上除挂满方孔圆钱外,还装饰西王母系列图像  相似文献   

3.
摇钱树和摇钱树座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摇钱树.是汉代、三国、魏晋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由青铜铸造的纹饰精美,图像丰富的神树和陶制、石制的树座所组成。因其树枝上挂满着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方孔圆钱,似乎只要摇动树杆,铜钱就会纷纷落地。所以,被暂时命名为”摇钱树”。四川省博物馆陈列的一株摇钱树,是1972年在彭山县江口镇~座汉代崖墓中发现的,通高111厘米。广汉市博物馆陈列的另一株摇钱树,是1983年在广汉市万福乡狮象村一座东汉砖室墓出土的,通高152厘米。最近,绵阳市何家山二号东汉崖墓出土摇钱树一株,通高200厘米。此外.绵阳市还出土了一株摇钱树。新…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310国道建设工程,在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东北发掘一座小型墓葬(编号C8M2249),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枕和盘龙石砚盖非常少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出土器物判断墓葬的年代为东汉中晚期.石砚盖上的盘龙画像具有辟邪与招致钱财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摇钱树是东汉时期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它的出土主要集中于四川地区,在云南、贵州一带也有发现。由于保存不易,仅见残片和树座,而少见完整摇钱树。据统计,目前全国保存完整的仅见四川的七株:绵阳、广汉各两株,彭山、新津、三台各一株。1985年3月,三台县文物管理所从本县灵兴镇供销社废品收购站,拣选出一株摇钱树散片。后经调查,知该物出土于该镇二村3队胡家东汉后期崖墓内。该墓规模不大,单室,长约3.5米,宽约2米。出土时树座已被村民损毁。经修复,配上该地区所出土陶座,即成现貌。该器由树座和树体两部份组成,通高1.41米,体…  相似文献   

6.
徐征  徐佳 《东南文化》2022,(2):85-93+203-204
2012年,镇江博物馆对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金家坟村东汉墓M1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墓为砖石室墓,墓中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为研究东汉时期的葬俗提供了新的资料。这一砖石叠砌形制的墓葬在镇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出土器物特点,反映出该墓主人为达官或地方郡县豪族,其年代为东汉晚期。从墓室、棺痕和石榻等遗迹分析,该墓应为二人合葬墓。  相似文献   

7.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汉代人像空心画像砖柱,以往未见有人对其进行深入论述。该馆研究人员认为砖柱发现于河南郑州,今通过对河南地区出土空心画像砖纹饰资料较为系统的梳理,排除了人像柱发现于郑州的可能性,提出该柱应出自郑州以南的周口、许昌一带。此柱年代应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出土时间大致在清末、民国时期,最迟于20世纪40年代初流失英国。砖柱上的人像性质,应是存亡人之魂的"头"。人像柱有两方面功能,不仅具有承托墙砖的实用性,而且还起着镇墓辟邪、保墓安宁等思想观念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王晖石棺 王晖石棺,1942年春出土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是继1937年金毓黻、常任侠等发掘出土之重庆石棺后,国内出土的又一东汉石棺。此棺为东汉上计史王晖墓棺,建造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石棺通长2.5、宽0.83、高1.01米。红砂石质,棺体及棺盖各为整石雕造。全棺造型雄伟,棺盖及四壁均有浮雕图像,且石质坚硬,除右壁后部与盖之接合部为早期盗墓者略有损坏外,棺体图  相似文献   

9.
河北抚宁县邴各庄出土东汉陶楼1996年6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京沈高速公路抚宁邴各庄地段考古发掘时,从一座东汉多室砖墓中出土陶楼一件,为随葬明器,在秦皇岛地区为首次发现。陶楼为泥质灰陶,二层仿砖木结构,歇山重檐,三件分体式活动组合,通高60.35厘米...  相似文献   

10.
香港大屿山白芒晋墓出土五铢厌胜钱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大屿山白芒晋墓出土一枚五铢厌胜钱,因古墓出土厌胜钱极少,故弥足珍贵。经对其图形分析,并结合传世厌胜钱及相关记载进行比较,本文认为白芒五铢虽出土于晋墓,但其本身年代应为东汉。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0月,在南京市燕子矶乡人民医院基建工地出土石辟邪一只。出土地在燕子矶镇南约一公里处的太平村,位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幕府山东陲。出土时,石辟邪身上覆有约一米厚的杂土。从它站立的姿势看,似乎没离开原立置地。 石辟邪用青灰色石灰岩雕成,四足立于底板上。其面部早年被砸坏,尾部缺断一截,其余部分较完好。它昂首张口,长舌及胸,头有鬣,前肢各附翼翎五支,右足前跨,腹微收,  相似文献   

12.
1907年,陇海铁路开封至潼关路段的筑路工人偶然发现一处东汉刑徒墓葬群。金石学家端方收集到据传这里出土的200余件刑徒砖,选取字迹清晰的113件,编成《陶斋藏砖记》与《陶斋藏砖》,宣晓刑徒砖就名列其中。宣晓刑徒砖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因为砖志所记人名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汉代画像砖上的佛塔图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86年6月,四川省博物馆派人到广汉、什邡一带调查征集文物。在什邡县皂角乡白果村马堆子发现一座东汉画像砖残墓,在此墓的废墟上采集到东汉完残画像砖和花纹砖四五十块。这座墓是1972年白果村村民在修建集体饲养场时挖出的。据当时在场的农民反映,此墓共出土车马砖四、五百块。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这个墓的平面画像砖和侧面花纹砖确实很多,  相似文献   

14.
江苏溧水县近年两次出土东汉画像砖。 1972年夏,在柘塘公社交通大队出土"车马出行"画像砖,青灰色,长26.8、宽3.4、厚6.5厘米。砖一面为麻布纹,另一面  相似文献   

15.
钟坚 《文物》1987,(10)
1953年3月,西南博物院邓少琴、王家祐先生在芦山县沫东乡黎明村汉樊敏碑后约100米处,发掘了一座汉代砖券墓。出土石刻楼房1件,石镇墓俑2件①,现藏我馆。根据出有"熹平三年"铭砖判断,此墓时代当为东汉。石楼系在红砂石上浮雕而成,为一干栏式建筑。楼正面宽58、厚20厘米,侧、背而无雕饰。顶重檐,上覆筒瓦,檐头有瓦当和半瓦当。楼上有三室,中室有双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画像砖中所见的汉代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江河纵横,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为了克服自然对交通造成的阻碍,创造了各种类型、各种质地的桥梁。著名的有成都两江七桥、珠浦桥、泸定桥等。但对汉代桥梁的型制,因物换星移已无实物存在,四川省博物馆收藏的“车马过桥”画像砖,砖上范印的汉代桥梁,是我们研究汉代桥梁的重要实物资料。这块画像砖是1956年成都市郊一座东汉砖室基中出土的。砖长47.5厘米,宽40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州杨家埠清理了一座东汉砖椁墓,出土的一面画像铜镜,镜体硕大,做工精良,纹饰精美,属东汉画像镜精品。该镜对研究汉代对置式神像镜的构图、镜图内容、物象配组、铭文格套、社会思潮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谢雁翔同志《四川郫县犀浦出土东汉残碑》一文(《文物》1974年第4期),发表了1966年出土的东汉残碑的拓片和释文,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文物。谢文根据碑文内容认为这是一块刻之于石的"簿书",这是不错的。但是,汉代官府的"簿书"的种类很多,郡县上计有"计簿",察举官吏有"官簿",记  相似文献   

19.
1964年和1965年,汉中县先后从两座用子母砖砌的汉代砖室墓中,出土陂池及陂池稻田模型各一具。这种模型,在陕西还是初次发现。同时出土的有灰色陶井、红釉陶灶、绿釉陶壶、红釉博山炉、灰色陶狗及陶猪,以及五铢钱、莽币货布等。据共存出土物判断,两墓属东汉早期。  相似文献   

20.
1956年春,安徽太和县李阁乡双古堆发现空心砖墓一座和砖券墓多座。空心砖墓中出土石质有盖圆砚一件,雕镌得非常工致,伴出土的文物有画象空心砖、陶壶、陶奩、铜镜、铜灯、石刻等。在另一座砖券墓里出土砚盖一件,也是石质圆形的,盖面施以彩漆,伴出文物有陶壶、奩、磨、井、灶、及石刻。另在税镇马古堆发现一座砖券墓,出土文物中也有石质圆砚,伴出的有陶壶、耳杯、磨、灶、俑、铁刀和铁炉等。除画象砖外,像陶器等都是淮北地区东汉墓葬中常见的文物。现在这批文物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内。兹将三件石砚及伴随出土的文物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