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慕名来到重庆武隆的天坑地缝景区,着着实实被大自然的造化惊得目瞪口呆。天坑地缝,一个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的名称。其实"天坑"可不再是俗名,它已经成为一个专业术语。2005年,国际喀斯特天坑考察组在重庆、广西一带大规模考察后,"天坑"这个术语在国际喀斯  相似文献   

2.
核心价值概述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包括7个喀斯特遗产组成地,分布在4个省,分别是石林喀斯特、荔波喀斯特、武隆喀斯特、桂林喀斯特、施秉喀斯特、金佛山喀斯特、环江喀斯特.这里的喀斯特地形展示了从云贵高原西部到广西盆地东部地形逐渐下降2000米的地貌过渡趋势,横跨700千米.该区域被公认为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核心区的总面积为971.25平方千米,缓冲区的面积为1762.28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喀斯特石漠化旅游产生的背景、内涵及开发目的,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发展影响因赤,并建立问题假设树对社区居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景观是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模武的成功与否是影响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是我国政府2006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唯一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跨省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区)面积48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正桂林喀斯特一直是中国南方标志性的喀斯特景观,也是历史悠久的旅游地。自1982年建立桂林漓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公园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为保护桂林喀斯特做出了很大努力。迄今,桂林喀斯特的自然特征,包括喀斯特地貌、生物生态、漓江水质、自然景观等都总体上得到了维持。  相似文献   

6.
正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荔波世界遗产地的核心区域。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喀斯特形态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景观与其上覆盖的绿色森林揉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片面积达2万多公顷的喀斯特原始森林,里面峰丛密布、植被繁茂、碧水秀瀑、鸟语花香。这种独特的森林植被,是目前地球上亚热带地区唯一仅存的一片分布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喀斯特是世界最卓越的景观之一,主要由碳酸盐岩上发育的特殊地形及相关的生态系统组成,以伏流、洞穴、暗河、峡谷、洼地、锥状和塔状山峰为特征。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喀斯特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3%。中国南方喀斯特以云贵高原为中心,北起秦岭山脉南麓,南至广西盆地,西至横断山脉,东抵罗  相似文献   

8.
正环江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是什么时候启动的?如何推进的?环江喀斯特与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天然连成一体,保存了从高原喀斯特逐渐过渡到低山丘陵喀斯特而构成的完整形态谱系。2006年,IUCN专家在考察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荔波部分的时候,就延伸考察了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喀斯特地貌,并建议我们作为  相似文献   

9.
独特的喀斯特自然美景是梵净山旅游最突出的特色。曲折萦回的山路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山峰、悬崖连为一体。无数游人游览梵净山后感慨万千,欣然留下“梵净雄伟壁立,山之灵气尽在其中”的赞叹。在梵净金顶观山,极目皆图画,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呈现出梵净山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色彩美。沿途看到奇峰相叠、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错的山峦,如旌旗招展,那气势磅礴的岩峰,如万马奔腾,展示了大自然中极富韵味的参差美。  相似文献   

10.
正锥状喀斯特的集中发育区域在亚洲与美洲。这两个区域多属于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是其气候特点,使溶蚀作用十分旺盛。锥状喀斯特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发育最为完备,爪哇西部千山与菲律宾的薄荷岛都具有非常典型的锥状喀斯特(Voss Frithjof,1973)。据威廉·姆斯统计,截至2008年,共有45处与喀斯特有关的世界遗产,其中具有普遍价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是世界上湿润热带到亚热带喀斯特景观最壮观的范例。2007年6月27日,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石林、荔波、武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的十年里,石林管理局不遗余力地保护石林世界遗产地的完整性和其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法律法规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中华人  相似文献   

12.
连芳 《世界遗产》2014,(7):118-123
这里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的龙头和起点;这里是展现世界湿润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最壮观的景观——“剑状喀斯特形态”的最好样板;这里是地球历史水与火交织燃烧的传奇。  相似文献   

13.
三峡地区可能揭开早期人类活动的奥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诞生在大自然至少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祖先创造的悠久文化,永远闪烁着光芒。多少年来,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越过层层障碍,翻阅着人类历史的巨卷。过去,人们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角度,把我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视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摇篮。然而,随着近年来长江流域古人类文化遗存的相继发现,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后示。1984年6、7月份,笔者同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钟志楷、李宣民、杨代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郑绍华以及安徽省博物馆郑龙亭等同志,考察了川东三峡部分地区的喀斯特洞穴,通过考察及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该地区很有可  相似文献   

14.
正环江喀斯特层层叠叠、连绵不绝的峰丛、峰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外部美;当你步入喀斯特森林里,你会进一步领悟到它的内部美。这片面积约9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生活着无数古老而神奇的物种,它们互为依存,向人们展示了喀斯特森林特有的生态系统中来自自然的力与美。  相似文献   

15.
<正>施秉云台山成功"申遗",得到贵州科技的有力助推。针对云台山地区在世界上少有的白云岩生物多样性、水文地质和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问题开展的系列科技工作,填补了施秉喀斯特科学价值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施秉云台山的"申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贵州对喀斯特美学价值、地质地貌、喀斯特  相似文献   

16.
周智雅 《旅游纵览》2023,(15):194-196
对于贵州省而言,山地和丘陵占据该省面积的92%,地形限制了贵州省工农业的发展,但是却给了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约占据贵州省面积的62%,是该省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区域,而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下,旅游成为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为例,首先从收入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分析当地山地旅游经济效益,其次透过数据分析当地山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洞穴资源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国土资源,近年来被大量开发投入到旅游市场中。因此,对喀斯特洞穴景观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并制定评价标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贵州省洞穴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地方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标准编制的具体步骤,比较了其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以及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等。  相似文献   

18.
攀越轿子顶     
宁华 《旅游》2000,(8):15-16
贵州,位于中国神秘的西部高原上,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原始纯朴的民族风情和远古的夜郎传说都使得这片土地那么令人神往。由于万山阻隔,众多山水、瀑布、溶洞、森林和处于深山幽谷的各个民族村寨,至今仍保持着原始、古村的韵味,带着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无数酷爱大自然的游子……8月5日晚6点,客车缓缓使出车站,准备半月有余的徒步攀登轿子顶活动终于付诸。轿子项位于贵州乌蒙山脉南端、北盘江畔、盘县水城交界的松河乡境内,海拔2628米,为贵州第二高峰。但由于其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至今天人问顶。填补这一空白成为我们这次出游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遗涉及几个不同省份的遗产提名地,作为牵头单位,贵州省住建厅是如何协调各地的?2012年7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我省牵头组织"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遗工作。我厅在广泛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后,及时成立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组织协调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南川区人民  相似文献   

20.
正奥索卡山区坐落于美国中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间最大的山区,也是美国知名的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尤以流量大、数量多、密度高的喀斯特泉著称。如果把中纬度的奥索卡山地比作一顶喀斯特王冠,哈哈汤卡则是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型喀斯特泉、天生桥、峡谷、落水洞、溶洞等……都集中分布于不到30公顷的弹丸之地内。地下溶洞中栖息着美国联邦濒危物种灰蝠和印第安纳蝠;地上则有独特的唁斯特疏林,仍保留着欧洲移民到达美洲前的历史植被景观。哈哈汤卡如今正在接受"美国国家自然地标"称号审定,这一称号由内政部授予全美范围内包含生物和/或地质突出范例的自然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