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藏敦煌文献》第15册题作《五常》的Дх1656号文书是敦煌地区学子习用的教本。此教本取材于唐五代流传民间的历史典籍。文书内容既保存了大臣王硅上太宗皇帝的谏疏,又保存有太宗听谏后发布的指示;尤其是太宗皇帝训示大臣积极进谏的一段话又被史臣吴兢的《贞观政要》所采录,则证明此历史典籍应是《太宗实录》的散帙佚篇。具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不少<千字文>写卷,前人著录,迭有加增,其中以<敦煌蒙书研究>一书著录最多,计47件.笔者在调查敦煌文献过程中又相继认定了<千字文>写卷数十件,本文把若干件前人未曾著录或前人之著录可补正者逐一加以梳理,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宏 《敦煌学辑刊》2007,(4):188-205
一、文献导读 1、文献描述: (1)P.t.116号文书,是敦煌文献中关于禅宗的一部藏文文献,共有246段内容,主要包括禅师语录等内容.其中第191-242段正好是关于敦煌禅宗文献<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决>(即<顿悟真宗要诀>)的藏译文.  相似文献   

4.
"洪崖"一词,<敦煌变文校注>中被解释为是仙人名、地理专有名词,但是结合传世典籍、出土文献和方言现状等方面来考释,发现<校注>的释义并不准确,"洪崖"在敦煌变文中的含义应该就是其本义"高大的山崖".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地志文书,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近百年来国内外有关敦煌地志文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学界尚未对此做出系统梳理.本文主要对近百年来关于敦煌地志文书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以推动本课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清沿明制,一朝皇帝崩逝后,嗣皇帝便指定大臣开馆纂修前朝实录。有清一代共纂修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高宗纯皇帝、仁宗睿皇帝、宣宗成皇帝、文宗显皇帝、穆宗毅皇帝、德宗景皇帝十一朝实录,另有民国年间纂修的宣统政纪亦被视作宣统朝实录。  相似文献   

7.
<博物志>在流传过程中散佚非常严重,今本与原本面貌迥异.古代典籍中保存了许多不见于今本的佚文,是研究<博物志>的重要资料.本文在范宁<博物志佚文>的基础上,补充一百一十条佚文,并对古籍中误引自<博物志>的条目进行辩证.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献P.4064《将军论》残卷是敦煌文书中保存的数种兵书之一,通过对其进行考释,可以为我们了解古代军事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赵勇 《敦煌学辑刊》2022,(4):215-220
<正>敦煌文献中的藏文文献是现存最古老的纸质藏文文献,包括佛教典籍、契约文书、历史记录、法律条文、仪式仪轨、民间故事与传说等,对于全面认识西藏历史、诠释藏族文化、研究汉藏交流的意义重大。流散海外的敦煌藏文文献中,以法国、英国数量最多,又以1908年伯希和从敦煌盗买、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藏文文献价值最大。王启龙教授主编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目录解题全编》(以下简称“《目录解题全编》”)(2021),成为连接学者与敦煌藏文文献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武玉梅 《文献》2007,(1):105-112
<明文海>是黄宗羲(1610-1695)选编的一部明文总集.明亡后,为了保存明代文献,黄宗羲从上千家文集中选辑成<明文案>二百一十七卷,后又在此基础上扩编成<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  相似文献   

11.
张敏 《丝绸之路》2013,(22):12-13
由于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俗文化中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婚俗礼仪,又兼容西域少数民族的婚俗习惯,从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婚俗文化。从保存下来的敦煌壁画和文书中,可以详细了解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嫁礼俗。  相似文献   

12.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功德记文书由“家族式”的书写模式,转换到了“统治群体的发愿”模式,继而又转换到“节度使家庭人员的发愿”模式.曹元忠、曹延禄时期,敦煌文书在内容、人物称号等方面都表现出继承性.敦煌功德记文书的文体、内容方面的变化,反映了敦煌地区仪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刘安志《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城史研究》是利用中国吐鲁番、库车、敦煌与塔吉克斯坦出土的汉文文书,并结合中原传世史籍对西城史事的记录,研究唐代前期西域历史的论文结集,是一部出土文书与传世史籍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本文在介绍刘著的基础上作了相关评论.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敦煌学校部分教学档案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五代敦煌学校部分教学档案简介李冬梅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大量有关唐五代敦煌学校教学资料,对于这些文书的研究,虽然前人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是很少有人从教学档案角度去进行研究,因此有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有些文书违反常规的写作方式一直得不到满意解释。笔者在从事敦...  相似文献   

15.
"草称蛮"一名见于五代敦煌名僧范海印之巡札行记--敦煌写本S.529v<诸山圣迹志>中,其原文为:"(伙前略)西行五日,人广州,……遂却返韶州.西望郴、连等,欲近千里,经草称蛮,过野庚,八九日方达郴州,……(后略)"(转引自陈双印:<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校释与研究>,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89页).检索史籍,并无此"草称蛮"之名,敦煌文书应为其仅见者.案:古代少数民族之名称有自称与他称两种,自称者如"匈奴"等;他称者又可分为依地域,如"辰州蛮"等,依生活及生产特征,如"金齿蛮"、"莫徭"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因偕同列大臣与当今世宗皇帝争议"大礼",被贬永昌,永不叙用,老死戍所.一生著述颇丰,<明史>本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世传<升庵文集>,自明以来,编排非一.嘉靖时已有滇、蜀、吴中三本,万历又有蜀刻、再刻及金陵三刻诸本.今人王文才先生详考诸本,校勘整理的<升庵文集>和<升庵遗集>,辑佚的<升庵诗文补遗>[1],为今收集升庵诗文最全者.然而,著述甚丰的杨慎诗文散佚者亦多.  相似文献   

17.
张小艳 《文献》2004,(3):77-88
"门状"一词屡见于唐宋笔记,在敦煌文书中也偶尔见之,然其义为何,并无专文稽考.《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作"拜帖"①,而"拜帖",又指"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②.其释义虽确,然稍嫌笼统与模糊.鉴于此,本文拟对"门状"的起源及其形制作进一步的考索,以此为据来探讨"文书形制"对整理古籍文献尤其是敦煌文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汪庆元 《文献》2005,(3):229-239
一、<新安蠹状>简介 徽州文书档案由于是第一手资料而受到明清史学研究者的重视.徽州文献也有属于档案汇编的形式.<丝绢全书>就"无异明代徽州府衙门中的一批卷宗","与徽州地方发现之房地契约同有史料保存的价值."①新见之<新安蠹状>亦属此类.  相似文献   

19.
李浩 《文献》1999,5(1):159-164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关中姓望史料主要见于北京图书馆藏敦煌唐写姓氏残卷(卷号为位字79号)①,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Title:Stein Rolls,No.2052),伯希和敦煌文书第3421号.  相似文献   

20.
张国庆 《北方文物》2020,(1):96-102
辽朝官员中虽然存在向当朝皇帝的"言谏"行为,但却没有实职性谏官。辽朝官员的"言谏"形式主要有"面谏"、"书谏"和"诏对谏"三种;"言谏"的主要内容分为:对皇帝不当言行的"言谏"、对皇帝错误决策的"言谏"、就不合时宜规制向皇帝的"言谏"、对皇帝用人失察的"言谏"以及遇法禁有乖、刑罚不当时对皇帝的"言谏"等几个方面。辽朝皇帝对待臣下的谏言最终是"纳"还是"拒",取决于多种因素。辽朝官员的"言谏"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正了最高统治者的行政行为,起到了纠正已错、防患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