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敏 《史学月刊》2004,(6):8-10
在近些年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我们大致可以观察到三种日趋明显的历史观,即更趋精细的历史观、长程的历史观、内部取向的历史观和总体的历史观。这几种历史观分别代表着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实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主张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本文试图从黄仁宇本身的主观因素和一些列客观因素来浅析黄仁宇大历史观的形成原因。对其原因的探讨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大历史观。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为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他的大历史观值得学界深思、探讨。  相似文献   

3.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波 《史学集刊》2006,44(4):138-143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历史是由什么决定的?不同的回答,阐释了不同的历史观。随着启蒙思潮的深入,近代西方世界站在旧哲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中世纪"君权神授"历史观的理性化颠倒,产生了近代历史观(本文称之为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以抽象人性论为理论根基,把社会理解为孤立个人的集合体。因此,旧历史观关注的主要问题就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权力的关系问题,并进而形成几种理论表达形式:一是英法思想家以"祛魅"(对非理性的祛除)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理性分  相似文献   

5.
真实与虚构,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坚持正确历史观最核心的问题。坚持正确历史观,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青年化、时代化,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充分认识坚持正确历史观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是正确的历史观的根本立场;三是科学准确评价历史人物,让教科书上的人物活起来;四是做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创作精品的关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典教育的背景奠定了汤因比历史观的基础,20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构成了汤因比历史观的生成背景,个人命运的沉浮荣辱又为汤因比反思自己的历史观提供了不竭的外部刺激和动力。将历史研究与对国际现实问题分析结合起来,使他的历史研究具有了现实关怀和未来指向的特质。饱受争议的"文明"概念和《历史研究》不仅是分析汤因比历史观的重要依据,也是造成其历史观矛盾性的主要因素。整体观念和比较方法导致了汤因比的历史观兼具了循环论和终极论的特征,这一看似矛盾的历史观既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也是其超越了特定时代精神的学术馈赠。  相似文献   

7.
要开创史学工作的新局面,把历史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就必须在历史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发展史学工作和坚持唯物史观是一致的。列宁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唯物主义并不象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样,‘多半是科学的历史观’,而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①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整个社会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意义,列宁说得十分明确。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史学界对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指导意义的认识上,实际上  相似文献   

8.
历史观是史学史研究必须探讨的一个论题 ,作为奠定我国封建社会基本模式的西汉王朝 ,这一时期的历史观也颇具封建社会历史观的模式意义。从梁启超开始 ,百余年来 ,学界对此论题非常关注 ,经过学人们的努力 ,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无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长期以来的有关研究大多只注意司马迁和董仲舒两人 ,对西汉其他不太著名的人物研究就显得相当薄弱 ,虽然某个人物的历史观研究已经达成共识 ,许多人物 ,如陆贾、刘向、扬雄等人的历史观尚待深入研究 ;一些问题 ,如司马迁“天人关系”到底指什么 ,董仲舒之“道”是变还是“不变”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沛 《史学集刊》2001,1(2):1-9
全球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全球化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历史进程的全球视野和宏观历史思维的基础。全球历史观是20世纪下半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全球历史观所以要强调“全球”,是针对西欧为中心或欧美为中心历史观的“中心”而言的。全球历史观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新的史学思潮,已经并将继续对当代国际史坛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它是时代的产物,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先秦儒家与道家的自然观及历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以自然山水寓托人格的自然观和经世致用的历史观,是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的。道家顺应自然、虚静无为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生发于老庄学说的思想核心。无论是把自然人格化,还是把人性自然化,都显示了儒、道学说的智慧。正是这两的互补,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成为中国特有的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12.
韩冬平 《神州》2012,(26):157-157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对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历史性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这种社会不断变化的前提中,才孕育、萌生出了世界历史观。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交往思想的介绍,从而分析它在世界历史观形成的过程中所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岳聪 《神州》2013,(24):161-161
维科是西方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依据自己对于未来和生活的思索,在《新科学》中提出了自己历史循环论。本文通过研究维科的思想来源来探讨维科的历史循环三阶段的论断,从而研究维科历史观的创新之处。通过了解维科的历史观,更好的把握西方哲学在历史观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十年前,笔者应邀在《史学理论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文章提出我们在欣赏巴勒克拉夫等人的远见卓识,早在1950年代就提出的"全球历史观"的同时,不能对"全球历史观"所面临的多种挑战视而不见。这种挑战首先表现在"全球历史观"的影响力依然有限,没有能够进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精髓;第二是时代背景的转换对"全球历史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对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的进展视而不见,不能仅仅体现为对非西方国家历史公正阐释的追求,而应该体现为对"西方中心论"和原来意义上"全球历史观"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章士钊提出了调和史观。该历史观认为,“调和”是差异协同与对立统一,是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正是社会各因素“调和”的作用,社会历史运动呈现承续性、渐变性、循环性的特点。从调和史观出发,章士钊主张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要做到宽容与妥协。  相似文献   

16.
介绍鲁迅的历史观和民族思想.鲁迅的历史观有三个要点,一个诉求.即:人的、进化的、改革的历史观,和一个要解除主奴关系诉求.同时提出了“一切都是中间路”的重要观点.另外鲁迅的民族思想有对外,对内两大部分.对外他反对外国列强民族侵略中国,也批判中国强大以后去侵略别人.对内他从原来接受中国传统华夷之辨的思想,到辛亥革命以后改变为赞成各个民族平等、独立、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饱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观。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分析其讲话中的历史观,不仅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胡锦涛讲话精神的进一步了解,而且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的历史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燕  刘新月 《攀登》2023,(2):33-3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指引中国发展、引领中国方向的科学方法论,注重从历史视角出发来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作出正确历史判断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兼顾现在与未来,为中国共产党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总方位、构建独具特色历史方法提供了有益指导。其依据客观实际,包含着筑牢历史主体地位、形成历史认知、把握历史主动、提振历史自信的目标指向。因此,我们立足实践,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融入现实,发挥其理论价值,要从扎实推进“四史”宣传教育,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加强舆论引导实践路径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历史观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弗里德里希·席勒,是启蒙时期德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受社会背景、个人遭际、法国启蒙思想及康德历史哲学等因素影响,席勒形成了自己对待人类社会进步自由的历史观、世界史观以及对待历史学科的其它观点;席勒从自身历史观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历史剧创作,最终成为一位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与当代"过渡期历史观"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梁启超历史观的评价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者,其主要贡献是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解释框架之内,用线性的因果关系替代了王朝更替的历史观。另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从欧洲归来后完全放弃了他所倡导的“进步史观”,而成为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实际上,梁启超所采取的是一种过渡期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强调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又主张解释历史不能仅仅依赖于纯粹科学方法,而尚需运用直觉的手段,同时他又强调文化积淀而不仅仅是物质更新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这样的阐释方法使我们有可能超越西方历史观对我们思维的长期制约,也可避免“现代”与“后现代”两种极端解释取向所造成的偏颇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