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籍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五年(前202年),汉诛籍,天下归为一统,王家异姓。“讫于孝文,异姓尽矣”。目前发现的异姓王陵很少,只见南越王赵昧、赵王张耳等少例。汉初由于藩国过大,“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弊病日益显露出来,“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皇子多立为诸侯。 相似文献
3.
江苏地区出土的汉代铜灯制作精美、数量众多,根据铜灯的基本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七个大的类别,分别为:豆形灯、豆形灯的变体、行灯、多枝灯、卮灯、辘轳灯、釭灯等。秦汉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礼器作用逐渐式微,更多地向实用器转变。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青铜灯具即可反映出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4.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它开创的许多制度对后世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它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周王朝为了达到“分藩建卫”、“以藩屏周”的统治目的,从文王开始分封诸侯。据《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然而史书对于西周封国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状况记载简略,多数今已无从考证。本人不揣浅陋,试以有关“杜”的文献记载及近年来发现的考古材料,通过对秦汉时期杜县、杜陵的分析来探讨与西周王陵相关的杜国、毕原的地望,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徐州汉代采石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部,2004年5~8月发掘。遗址地层堆积简单,但采石遗迹分布密集。采石坑数量大,反映的采石工艺较为多样,另外还有石坯坑、石渣坑、未完成坑、踏步、楔窝等。遗址内出土遗物丰富,主要为采石用的铁质工具和生活用的陶器等。遗址的时代为西汉时期,下限不晚于东汉早期。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考察汉代诸侯王陵墓,受到河南新乡市文物同行的邀请,说那里有一座自古以来民间就传说着的“赵王冢”——据传是南越王赵佗的陵墓,要我们去看看并发表一点意见。听到过消息,心里颇觉疑惑:雄踞岭南的一代枭雄是怎么也不会将墓地选在中州之地的。 相似文献
7.
8.
9.
西夏王陵的文化旅游开发对宁夏社会经济及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西夏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重要手段。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西夏王陵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品牌战略、文化影响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及旅游体验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策略,进一步认识了西夏王陵极高的历史价值、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超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Lin Lanying 《东南文化》1998,(2)
随着汉代王侯、贵族墓的不断被发现、发掘,大批珍贵的随葬品的出土,尤其是“玉衣”的出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镂玉衣,[1]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丝缕玉衣[2]。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