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步和应康兄     
正双髻儿女方释茶,笑言自幼学吹笳。曾经北地赛高台,又向南天演落霞。戚戚悲悲十八拍,飘飘洒洒万千花、何日把盏聆卿奏,法曲声飞三岛涯。  相似文献   

2.
正灵山一盏是禅茶,萦绕何须辨笛笳。着意修身身即佛,悉心布彩彩生霞。天风万里清钟震,头面双瞳莫眼花。红日光芒几千丈,休将咫尺作天涯。  相似文献   

3.
虞舜乐文化零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兆昌 《史学集刊》2007,1(5):《史学集刊》-3-8,31
中国上古乐文化源远流长。文献中存在较多关于帝舜与乐的记载,是探讨中国上古乐文化的重要资料。帝舜本人及其父、祖都精于乐律,种种材料表明,有虞氏在原始社会末期及文明社会早期应长期承担乐官一职。经过帝舜的改造,源自上古帝喾时期的古乐《韶》成为五帝乐舞中最重要的一部,历夏、商、西周,至春秋晚期仍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张帆 《神州》2012,(30):8-8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迁,广大民族地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趋势的严重影响,包括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形势,大批依靠口传心授传承的文化遗产后继无人,正在不断消失,濒临消亡。民间歌手在“现代性”这一论域中,进行了一系列或主或客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项德颐 《古今谈》2001,(3):11-12
九十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曾经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以后又作了新的解释的三民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  相似文献   

6.
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经历了一个从因袭先王之乐到创制新乐的过程。因袭先王之乐的过程,可见于《逸周书世俘篇》;创制新乐的成绩,则见于《诗经周颂有瞽》。通过两篇文献的对比研究,可以清晰了解周初乐制改革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我很少哭,可在那一刻时,我心里很难受,泪流满面。记得我在幼儿园大班时,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要去美国,一年后才能回来,爸爸工作太忙,不能照顾我,只好将我送回老家——内蒙古,和姥爷姥姥及舅舅舅妈还有姐姐一起生活。在那里,大家都呵护着我。我生气了,有姐姐安慰我;我被人欺负了,有舅妈为我说理;而姥姥和姥爷每天为我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总之,在那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南京国民政府将战场俘获之日军集中收容,并分别在陕西宝鸡与贵州镇远集中收容。贵州镇远是战时中国最大的俘虏收容所,在初期的收容过程中,收容所中存在一定问题。在中共安排下,康天顺来到俘虏收容所,对所内事务进行改革,较好地执行了日内瓦公约,并获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鼓吹乐起源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雨琴 《丝绸之路》2009,(14):26-29
鼓吹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类合奏乐种,汉朝初期广泛流行,但其起源一直颇多争议。本文通过对班壹籍贯以及娄烦地理位置的探讨以说明鼓吹乐起源于西汉北狄乐一说不能成立的理由,认为西周时期已经有鼓吹乐产生的物质基础,并根据恺乐特征推断其为鼓吹乐雏形,从而进一步说明鼓吹乐最迟产生于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10.
生人是否能人《人物志》?在上次修志期间曾引发了一场大论战。最后以“什邡志稿,在人物志里录生人,不能代表四川水平”的告诫而罢休。  相似文献   

11.
夸人有才     
彭建红 《文史月刊》2010,(11):65-65
<正>【梦笔生花】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曾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开花,后文才赡逸,名闻天下。后人因此以"梦笔生花"、"生花妙笔"来赞誉人的文才。【才高八斗】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人因此称赞才学出众者为"八斗之才"或"才高八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21):22-22
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只走富强这条路,因为富强的价值,是耍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富强是手段,是为了人的平等,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但是,你现在耍把所有的东西部变为富强,那你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治,所有文化的力量都消解掉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帽筒出现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清朝官员放置花翎顶戴用的。清朝末年,帽筒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逐渐由实用器转变为陈设观赏品。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清中期扬州制漆名家卢葵生制作的漆帽筒,上面刻有精美的图案,并有卢葵生的刻款。  相似文献   

14.
第一,渤海横向传到日本的"渤海乐"是足以代表渤海国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其对渤海而言,则称之为"本国乐"或"本国之乐";其在他国(如日本)而言,则被称为"渤海乐"。第二,渤海纵向传给其后裔女真的"渤海乐"仍然是足以代表其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与横向传入日本的"渤海乐"性质相同;第三,南宋时期由金朝传入中原内地的"渤海乐"还是足以代表渤海国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其性质仍然未变。第四,从"渤海乐"的最早出处——日本六国史的第二部即《续日本纪》相关史料的考察,到中国正史《金史》、《宋史》中相关史料的检索,目前尚未发现足以对"渤海乐"性质产生怀疑的任何史料,更没有发现"渤海乐"就是"高丽乐"的任何证据。  相似文献   

15.
孙召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4):16-33+107-108
编钟是清宫规制最高之礼乐——中和韶乐的重器,是天地尊神和帝后至尊身份的象征。没有编钟等乐器,则清宫典礼无所附丽而成其礼。为了谋求礼制完备和统治的合法性,满族入关建立的清朝,在承袭明朝宫廷礼乐及乐器的基础上,康熙和乾隆祖孙更不惜重金改制和添制了大量形制不一的编钟,最终做到各坛庙宫殿专属专用。本文通过细致爬梳清会典、实录以及造办处档案等,将文献与现存编钟实物相互印证,考察了有清一代宫廷编钟制作的过程及其背后的统治观念。  相似文献   

16.
这两天老有人问我《十月围城》好不好看。 那么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跟李连杰时期的《黄飞鸿系列》差不多水平。外片的话可参照《野鹅敢死队》。  相似文献   

17.
晋朝废乐考     
早期中国的音乐具有与政治分不开的特征,而在儒教经典中的废乐思想,即由于禁忌观念而排除音乐的思想,到晋朝才反映到国家仪礼上。本文以废乐为主,对王朝动态与运用音乐、国家仪礼与魏晋风俗的关系加以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18.
框框     
人都害怕被拘禁,像监狱里的囚犯,生活在牢房这个小框框里,没有自由,只有束缚的痛苦。其实,世间上的人,可以说大都生活在框框里,有的人以家庭为自己的框框,有的人以名位为自己的框框,甚至法律、道德,都是人间的框框。如果不能从框框里解脱出来,则所谓“三界如牢狱,娑婆如苦海”,人就只能在苦海里浮沉了。现在试就人生的“框框”一谈:一、生活的框框:在日常生活中,人为了“开门七件事”,被柴米油盐框住了;为了延续香火,被生儿育女框住了;为了家族兴盛,名利的枷锁更  相似文献   

19.
郑观应(1842-1921)是我国近代史上主张“富强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著名实业家,也是较早宣扬维新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其代表作《盛世危言》集中地反映了他的人生体验和求索精神。然而,作为一位诗人,他却几乎被后人遗忘了:  相似文献   

20.
辽散乐来自于中原地区,但又增加了许多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内容,倍受辽人喜爱,被列为宫廷四部乐之一,在辽境内普及面甚广,朝野皆行,雅俗共赏,从众多考古发掘的辽墓壁画资料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