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姗 《江淮文史》2005,(1):176-176
明代名士方孝孺曾任惠帝朱允坟的侍讲学士,他在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得皇位后,因拒绝为其起草登极诏书,招致杀身之祸,还被灭十族(九族及门生),死873人。据安庆何竞芬女士说,祖辈相传,  相似文献   

2.
<正>明代的方孝孺有“读书种子”的美誉,方孝孺被灭十族的故事让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非常沉重。既然被灭十族,方孝孺照理不会再有后人,而现实情况是,方孝孺不仅有后人,而且他们在上海、浙江和江苏都枝繁叶茂,其中一支后人就在江苏常州繁衍生息。方孝孺存后的故事如同春秋时“赵氏孤儿”一样感天动地。一、方孝孺是何许人也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世居宁海缑城里,台州府宁海人,生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  相似文献   

3.
<正>明建文四年(1402),方孝孺一人抗命,十族被诛,惊天动地,风云变色。在人类文明史上,绵长记忆的丰碑,悠久文化的影响,每每与骇人听闻的惨案相伴而生。作为惨案的关键人物,方孝孺本来就身在魏阙,望重儒林;作为政治家,他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深得皇帝倚重,广受社会拥护;作为思想家,他思深虑远,承传开新,对于仁政内涵、为政之道,都有独创性见解;作为学问家,他博学多能,卓识独具,为文汪洋恣肆,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正史关于拓跋种姓的表述截然不同:有匈奴、鲜卑两说。"匈奴说"认定,拓跋是匈奴女"托跋"与汉朝降将李陵的后代。代国被前秦攻灭后,苻坚安排独孤、铁弗、贺兰诸部分治其故地,"匈奴说"可能是匈奴系人群主导代北的产物。匈奴族裔对道武帝建国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匈奴说"也得以在拓跋内部与"鲜卑说"长期并行。崔浩监修国史,为迎合匈奴系皇后及太武帝本人而重拾"匈奴说"。此说虽因北魏朝臣普遍反对未能写入《国记》,却传至南朝而为《宋书》所采用。中古时期北族种姓的变化,多以政治上的推动为主,并涉及血缘、地域、社会等复杂层面,拓跋种姓"匈奴说"的形成与流传,或许是一则典型的事例。  相似文献   

5.
"八女投江"事迹,不仅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也是整个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壮丽一页。20世纪60年代,东北烈士纪念馆将调查"八女投江"史实列为当年主要科研课题,最终确定了八女的姓名、战斗经过以及八女殉难地,并首次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写出具体的"八女投江"事迹,填补了早期东北抗联历史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比较《清华简·说命》、卜辞及传世文献,从史、地两方面钩沉傅说事迹本貌。史指人物事迹,即以简文《说命》上篇所载武丁梦得傅说及傅说攻伐失仲两事,结合"弜"、"失"两族卜辞,考析殷代雄族"弜"乃"弼人"的历史原形人物,失仲亦即卜辞之失侯,卜辞所载武丁伐失与傅说伐失仲应视为一事。地指傅说事迹发生的地域环境,简文《说命》所载"员土"当训作"云土",其与武丁时代"北海之州"的地域面貌及职能区划密切相关,《周礼》对圜土及其附属刑制的表述即以"云土"为底本拟构而来。此外,"云土"还与帝辛时期征夷方卜辞中"云奠河邑"的地名相关,由此可窥知北海之州自武丁以后的政治地理沿革。  相似文献   

7.
"韩侂胄事迹"可分为两个层次:韩侂胄被杀之前,其内容以"定策"事迹为主,褒扬其功绩;韩侂胄被杀之后,其内容以"冒定策功"、"植党擅权"、"邀功生事"为主,否定其拥立、北伐的事迹。在前一阶段,"韩侂胄事迹"被放置在国史日历所,是韩侂胄政治地位的体现,并备修史之用。在后一阶段,史弥远及其支持者依托国史日历所"改正韩侂胄事迹"。因掌权者仍是史弥远一派的势力,经过此次"改正"的"韩侂胄事迹"被实录、国史所因袭。以"韩侂胄事迹"的形成及流转为切入点,可以发现官方史书编纂与政局变化的互动关系,并成为我们观察晚宋政治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8.
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资料室藏有明代方孝孺的行书一轴。纸本,纵116、横41.6厘米;共五十四字:"宋薛尚功编次钟鼎卣彝古铜器铭二十卷,刻于九江府库,临摹极工,甚有古意,今多取便,抄录作十卷,以市于人。"落款为"建文二年夏六月方孝孺"。下钤一白文名章"方孝孺印"(见图)。方孝孺(1357—1402年) 字希直,一字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7月22—24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办的"明代的边疆问题与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明代的边疆问题与国家建构"、"‘南倭北虏’背景下的东亚交流与秩序"等论题,结合中日韩三国史料进行了深入研讨,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明代的边疆观念、政策与实践。围绕这一问题,赵世瑜《明朝隆万之际的族  相似文献   

10.
正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的时代,前后十多位皇帝,除了太祖、永乐、宣宗、仁宗少数几位外,大多是头上长疮、脚下流脓的混蛋、白痴、无赖加恶棍的货色,即便是洪武皇帝与永乐天子,在承认他们有能力有魅力的同时,我们对其暴虐凶残、草菅人命、刻薄寡恩的人品德行也很难以苟同。一句话:明代是一个历史上很"奇葩"的朝代!在今天看来,人们摊上这样的遭遇,真是可谓命运上的大不幸,而这样的皇朝称"大明",真是一种讽刺,"大明"其实正  相似文献   

11.
正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有许多的酷刑,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动不动就株连九族、十族,甚至还会牵扯到邻里。仅方孝孺一案,朱棣就在杀了九族(上数四代、下数四代的直系及旁支同宗同族者)之外又加了一族,即他的老师和门生也受到了牵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残忍的一次,此次遇难者总数  相似文献   

12.
方孝孺是明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程朱复出""读书种子""有明之学祖""当世文章第一人",得到宋濂、黄宗羲、胡适等人的高度评价。然而学界长期以来将方孝孺杀身成仁的行为定位为"愚忠",缺乏对其历史地位、学术思想的充分肯定与深入研究。方孝孺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谱牒学家,在论述谱牒编修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功能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善长是明初显赫人物之一。《明史》说他“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官至左丞相。后因受胡惟庸案牵连,举族被诛。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史书关于他的籍贯却有不同的记载。主要有两说:  相似文献   

14.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形成于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但其有史可考的先世则很久远,可上溯到金、元、明代的女真,隋、唐之际的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勿吉人,秦、汉时期的挹娄人,商、周时期的肃慎人。本文仅对满族萨满教的简史、基本信仰与主要崇拜、祭祷仪式等,略作论说。一满族萨满教风俗的悠久历史萨满教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因为满──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此得名。12世纪中叶,中国南宋人徐梦莘著《三朝北盟会编》中,已用"珊蛮"一词…  相似文献   

15.
程敏政“冒祖附族”说考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济 《安徽史学》2007,3(2):101-108
自程敏政统宗谱刊梓之后,徽州程氏一直就存在着程敏政"冒祖附族"的种种说法,程敏政伪造近祖谱系似不能成立,他主要是用氏族家法构造了远祖谱系.程敏政"冒祖附族"说的产生与广泛流传有其社会原因,这就是徽州程氏的各宗支,为了维护祖先崇拜信仰、宗族凝聚力以及宗族地位,反对程敏政修改其早期祖先谱系.  相似文献   

16.
尚永琪 《历史研究》2012,(2):163-173
释迦牟尼佛瑞像的制作与流传是一个介于传说与史实之间的"历史事项",在僧史文献中,"瑞像"作为佛像中一种非常特别的造像样式,其源头是"优填王旃檀瑞像",即完全按照释迦  相似文献   

17.
黄帝族的迁徙及其神话传说的区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黄帝的历史事迹及其神话传说,大多显系后人将出自黄帝主族及其支族的糅合为一体了。本试图根据“黄帝四妃”与“黄帝之子十二姓”的所在区域,来离析这些历史事迹及神话传说,并推测出其产生之地,从而判断它们是出自黄帝主族还是其支族。  相似文献   

18.
论秦国覆灭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从公元前的221年建朝,到公元前的206年灭亡,其治下的大秦帝国在中国5000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也只存在了短短15年的弹指一挥间。《阿房宫赋》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亡秦者非胡人,也非天下,而是秦自己。  相似文献   

19.
任雅萱 《民俗研究》2020,(1):37-48,157
姜太公的传说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役神"类传说,另一种是风物传说,两种类型来自不同传统。明清时期姜太公传说发生了重要变化,"役神"传说伴随明初礼仪改革经过从"礼"到"俗"的转变,逐渐发展为"封神"传说。然而,对明代姜太公传说的历史地理统计却显示,风物传说中几乎没有"役神"情节。在普通百姓尤其是渔民的想象中,姜太公"渔夫"形象突出。免课一说依托姜太公的图像,在明代江南渔户中流传。清代,两种传说类型融合,并形成了新的传说结构和"家神"信仰。围绕文字、图像和家宅讲述的风物传说成为新的民间"正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岷江上游牟托石棺墓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岷江,在明代以前的史书中,一直被认为是长江的正流。生活在我国西南四川盆地的古族"蜀"族的发祥地,也有史料记载认为是在岷江上游一带的山地。章樵注《蜀都赋》引《蜀王本记》说,蜀之先王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中",进一步将古蜀国的历史与其"居石室"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记载四川古代历史的史书《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同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谅,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停为纵目入家也。"本世纪初,英国人陶然士(T.Torrance)在四川西北一带传教,曾于理县、汶川、茂汶等地的羌族村寨中发现并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