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原 《南方人物周刊》2012,(25):110-110
看着有的人借了这个栏目去诌媚讨好套近乎.似乎就此拉近了与梦中情人的距离;忽然很为自己的想法振奋了一回。  相似文献   

2.
再看日本美术浮世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最灿烂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应该说最初的浮世绘混血性格是毋庸置疑的。唐宋的佛画,明初的小说插图,木版画及彩色套印术,都为日本浮世绘艺术提供了优秀的技巧典范和生动的视觉形象。但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表达市民生活的浮世绘开始由混血演变成本土化的东西,并成为江户时期日本美术的主导。一直到19世纪后半叶,浮世绘又被大量流传到西方,当时西方画家马奈、莫奈、德加、梵·高、高更、毕加索等人从浮世绘中汲取养分、得到启迪,从而兴起绘画革新运动,以致影响到设计和建筑,从而引发了…  相似文献   

3.
正"浮世绘"可解释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与出世超脱观念相对,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兴起的一种风俗版画。浮世绘主要描绘市井生活、人物百态和自然风景,表现人们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现世精神的映射,反映日本平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与思想情感。数百年来,浮世绘呈现了特异的色调与丰姿。习近平主席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为促进人文交流,南京博物  相似文献   

4.
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它受中国古代仕女画、小说插图、木版画及彩色套印术的深刻影响,并融合了日本民间审美风尚,最终发展成为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而后又影响了西方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文章试图对日本浮世绘艺术发展中折射出的文化的输入与输出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樊英民 《考古与文物》2003,(5):57-57,62
《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3期载有《唐桥陵陪葬墓睿宗贤妃王芳媚墓志考略》一文.读后颇有收获。但对照所附拓片,发现墓志文字有多处误录,断句标点也颇有可议之处。作为首次发表的原始资料,这对学界今后的使用是不利的.故不揣浅陋,拈出数端,以求正于方家。至于录文  相似文献   

6.
茑屋重三郎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著名出版商。他从书店经营开始逐渐涉足书籍出版,在激变的时代浪潮中虽几经大起大落,但凭借着高瞻远瞩的策划能力和敏捷的才思,终于成长为屈指可数的出版界巨子。既是商人,同时又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两相结合使之具备了卓越的识人辨才的能力。他一生中发掘并培养了诸多浮世绘画师和通俗文学作家,出版发行了数目众多的浮世绘作品和文学作品,在江户中后期的文学史、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相似文献   

7.
自从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君臣主奴之份,上下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就是一个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孔夫子主张下对上要尽忠、尽礼,但反对谄媚。不过他也知道,既然尽忠、尽礼只是对主子一人,而且要一切无违,那么,这样的忠与礼同谄与媚,是很难分别的——“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事主尽礼呢,当然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的作品"富岳36景"生动再现了江户时代富士山周边寻常百姓的生活景象,也深深吸引着我踏上一段环绕富士山的旅程。去年夏天,我以北斋的绘画为指引,来到日本,追寻那些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的市井气息。旅行见闻证实了我的猜想——北斋作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正因为它们源自最朴实无华、却又生机盎然的普罗大众。  相似文献   

9.
吴效群 《民俗研究》2011,(2):240-255
邪病是中国农村社会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在道教名山王屋山区,民众认为修仙的动物——仙家经常依附到人身上,吸取人的能量或躲避其他修仙者的攻击,这导致人罹患邪病。为了防治邪病,民众成立了香会组织,通过修行和神灵的帮助,提高自己的“功德”,不给仙家及其他致病因素可乘之机,或通过神灵附体与它们协调关系、进行斗争。香会组织承担了部分互助、治安等社会职能,成为当地重要的跨血缘的民众自助组织。  相似文献   

10.
韩兵 《钱币博览》2004,(2):46-46
古代咒语花钱中,以“钟馗躯邪降福”钱为最多。笔近期集得一枚.其直径49、穿7.5、厚2.8毫米.重33.15克,黄铜质。钱面穿左铸有楷书“躯邪降福”四字,穿右铸钟馗执笏朝天,穿上铸一蜘蛛,穿下铸一蟾蜍。钱背铸有虎、守宫(即壁虎)、蜘蛛、蛇和蟾蜍五动物,即所谓“五毒”。钱体古朴,铸  相似文献   

11.
臧晓敏 《收藏家》2024,(1):104-109
跌宕坎坷的人生经历、卓尔不凡的诗情才意、精湛画艺的自我坚守、不媚世俗的人格品质交织在一起,共同成就了龚贤非凡的艺术成就。本文以无锡博物院藏龚贤书画作品为视角,对比分析“白龚”和“黑龚”画风的绘画艺术特征,尝试梳理龚贤绘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探索与创新,绘画作品由“简”到“繁”、由“白”到“黑”的艺术发展脉络,为当代中国画创新发展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1958年,山东滕县城东桑村公社西户口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其中229号画像石在六博图中有题刻,标注对弈者的身份,颇为特别。对弈人物左侧题刻的第二字旧多误释,或释"良丣(卯)丞",或释"良成丞",皆与字形不合。此字其实是刻划得有些走形的"邪"字,所谓"良丣丞"、"良成丞"当改释为"良邪丞"。"良邪丞"即"琅邪丞",系指东汉琅邪国琅邪县的某位县丞。右侧题刻"武阳尉"中的"武阳",旧认为是东海郡武阳侯国,但画像石所在墓葬年代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此时武阳侯国早已除国且并入郯县,几乎不存在书于画像石上的可能。此"武阳"其实是指与琅邪国接壤的泰山郡南武阳县。南武阳县一度曾划归琅邪国,如果画像石所绘"武阳尉"与"琅邪丞"的对弈是真实事件,则最可能发生于南武阳、琅邪两县同属琅邪国之时。  相似文献   

13.
出发     
6月,微风送来了花草的清香,空气中充满了旅游的味道。说起旅游一词的来源,据考证最早把旅和游二字联用的是南朝诗人沈约: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其中的万  相似文献   

14.
自从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君臣主奴之份,上下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就是一个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孔夫子主张下对上要尽忠、尽礼,但反对谄媚。不过他也知道,既然尽忠、尽礼只是对主子一人,而且要一切无违,那么,这样的忠与礼同谄与媚,是很难分别的——“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事主尽礼呢,当然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尽忠和尽礼都要求下对上的绝对服从。绝对服从,哪里还有犯颜直谏,哪里还有面折廷争!上面说什么,下面就赶紧迎合、顺着说,即便有不同意见,也  相似文献   

15.
父亲李锐1966年7月9日的日记中记有:“至下午四点半,将《欧阳海之歌》〈读毕〉。此书值得多次翻阅,可学之处甚多,完全崭新的品质。”父亲那时已近知天命之年,且是戴罪之身,在看此书。我的同龄人中就更是无人不读“欧阳海”,无人不知它的作者——金敬迈了,除非他从来不知“书”为何物。金敬迈笔下的欧阳海与同时代的雷锋不同.他不是党要我们学的“样板英雄”,而是个有血肉,有性情的战士.让我们这些少男少女们由衷地爱,由衷地效仿。  相似文献   

16.
“金花夫人少为女巫,不嫁.善能调媚鬼神.其后溺死湖中,教日不坏。有异香,即有一黄沉香女像,容貌绝类夫人者浮出。”人以为水仙,立以建祠奉祀。广州人称其为“送子娘娘”,以英能佑人生子,不当在处女之列,所以称为夫人。碑载,此神生于洪武七年四月十七日子时,粤人于是以四月十七日为神诞,画舫笙歌,祷赛极盛。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1,(4)
正南北朝时梁朝诗人沈约有诗句:"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是"旅游"一词出现在中国古籍中的最早记录。及至唐代,"旅游"一词被广泛使用开来。"旅游"与"旅行"不同,前者关乎览之对象,后者重在去之过程。"旅游"的重点在"游"上,游览是它的最终目的。中国古代文人赋予了旅游更多寓意,尤其从明代中期开始,伴随商品经济和城市文化的蓬勃发展,旅游成为一种风潮,甚至是彰显身份与品位的象征。晚明以后,大众文化中的旅游之风开始蔓延,文人墨客在日记和游记中留下了新名词"游观"。  相似文献   

18.
漂浮映像     
喻舟 《世界》2011,(8):207-207
考虑到浮世绘对莫奈的影响,画家心目中的花园应该绿意浓浓,充满东方的神秘情调。坐落在巴黎西边的吉维尼小镇。随处繁花绽放,延续着中世纪生活方式的务农人缤纷的小院,甚至吸引了莫奈Claude Monet。  相似文献   

19.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在人物画方面有独特贡献的画家,他在人物画上所运用的抽象、夸张、变形等独具个性化的风格,影响了中国画坛和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他的人物画线条高古,造型准确、生动,特别在意境营造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抽象地塑造了人物质朴、亲切和隽永的审美效果,深远地影响了随后的世界现代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20.
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解读叶桂桐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沈约《宋书》与郭茂倩《乐府诗集》均收录,原文如下:昔皇文武邪弥弥合善谁吾时吾行许帝道衔来治路万邪治路万邪赫赫意黄远道吾治路万邪善道明邪金邪善道明邪金耶帝邪近帝武武邪邪圣皇八音偶邪尊来圣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