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远平 《百年潮》2013,(11):16-21
父亲走了11年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相似文献   

2.
齐桥桥 《百年潮》2013,(11):4-10
2013年10月15日,是我父亲百年诞辰的纪念日,父亲生于农历癸丑年(1913年),属牛,他十分喜爱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父亲革命的一生表明他就是任劳任怨为人民事业勤奋耕耘的老黄牛。父亲从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到带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他光辉的战斗历程,丰富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是个非常沉默寡言的人。他从不向子女们讲述自己,我很想了解他的生平.可他从不回答。他往往只是带我到北京城各处漫步。到过龙虎寺(指北京隆福寺古董市场)和其他地方,主要是去购买些花木。他最喜欢在住宅花园内栽花植树,这是他平生唯一的爱好。  相似文献   

4.
筱陈 《福建史志》2004,(5):59-59
我深深地爱着他、景仰他,小平同志,“中国人民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段子文 《纵横》2010,(7):42-45
贺耀组,字贵严。1889年生于湖南宁乡县一个私塾先生家庭,1911年加入同盟会,经黄兴资助,留学日本,后在湘军担任要职多年。北伐时,他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团总指挥兼第四十军军长,率三个军的兵力与军阀激战,战功卓著,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6.
若非河南省鹤壁市政协领导和文史委的同志,不远数百公里驱车来访的话,我对故乡的唯一印象将永远停留在地图上那个小小的圆点上,遥远、疏离、陌生。然而,在接触到来自故乡的尊贵客人之后,故乡彷佛从虚幻中向我扑面走来,变得清晰而亲近。对于一个从未到过故乡的旅人来说,  相似文献   

7.
王鲁光 《神州》2008,(1):52-55
对一个人的认识,往往经过的时间久了,才会有更清晰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历久弥新"吧。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父亲离开的这些年虽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我们却在这之中经历了父辈们亲手创下的共和国沧海桑田般的千变万化,同时也逐渐加深着我们子女对逝去的父亲的理解与认识。如果说,父亲在世时,我们对他的认识更多是工作中威武堂堂的将军形象和生活中亲切和蔼的音容笑貌,那么,父亲离开的这些年,随着我们阅历的  相似文献   

8.
郑丽娟  郑湘斌 《铁军》2022,(1):21-22
<正>我们的父亲郑德胜,乳名得胜子,1921年出生。据家谱记载,200多年前,郑氏家族由江西翻山越岭陆续迁入湖南汝城南洞乡西边山,以帮别人耕作、放牛、挖采山货为生。从父亲记事起,陆续听到家人与乡亲传说了许多有关红军的故事,特别是1928年朱德率红四军进入汝城南洞乡,召开了群众大会,发动群众打土豪、插牌子分田地,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同时成立了湘粤赣边区游击队,这些消息迅速在大山深处传遍。山里的庄稼人,纷纷议论着这些新鲜的事情,对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来说,拥有自己的土地,那种期盼,那份渴望,如久旱逢甘露甜在心里。有了自己的土地,辛勤地劳作,一家人吃饱了肚子,日子才有了盼头。对保卫土地革命成果的游击队员,群众也是打心眼里认同拥护。山里人认为,他们是自己的队伍,于是,就有不少青年人报名参加了游击队。  相似文献   

9.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东北扩展到华北.其吞并全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亡国灭种的大祸逼临全中国民众的头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目前最中心的任务是抗日的人民统一战线的创立”,并以此确定了肃清关门主义的“左”倾错误。尽可能利用公开合法斗争形式进行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小朝 《炎黄春秋》2012,(11):79-83
今年10月1日,是爸爸扬帆的百年诞辰。1955年爸爸被以反革命罪逮捕时,我还很小,尚未记事。听妈妈说,我出生时爸爸得知是个女儿,不愿去医院看我们母女,我抢在他期盼的儿子前投胎了。妈妈抗议他"重男轻女"生气了。爸爸为讨妈妈开心,让警卫处王吉普叔叔带着照相机来看我们,母爱的力量使我因祸得福,成为家中唯一拥有出生十天的婴儿照片的孩子,相片背面爸爸亲笔写了他起的名字——小朝。好心人送来"求子"的纯金木鱼,我又有幸攀附富贵佩上了金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万里是个健康老人,年已85岁,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气色很好,真可谓鹤发童颜,他走起路来从不用拐杖,也不用人搀扶,而且走得很快。前几年外出参观访问,日程安排很紧,警卫秘书都觉得累,但父亲却少见倦态。他脑子清晰,许多事情都过目不忘,至今读书看报看电视都不戴老花眼镜。和别人谈话时,他总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一语中的,虽不能说妙语连珠,却不乏幽默和风趣。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铁盒     
一病不起的麦卡夫老人很担心他走后,两个儿子会因为财产伤了感情,彼此受到伤害。这样的事情,麦卡夫在印度见过太多了。何况,平日里两兄弟乔瑞和杰克的关系也不太好。麦卡夫决定在去世前,分配好财产,以免留下后遗症。这天,病入膏肓的麦卡夫把小儿  相似文献   

13.
5月24日,父亲去世一周年,母亲去世是在5年前的9月11日。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我去看望姑妈和舅舅,他们是父母那辈还健在的亲人。姑妈姑爷两个88岁的老人住一间约15平米的小屋。83岁的舅舅起居条件宽松得多,却是出租屋。他们高寿且生活能基本自理,除了严谨的生活规律和子女牵挂,更是一种在平淡与清静中修练的福祉。  相似文献   

14.
<正>看了这几幅图,我好想老家,好想老家红红火火的年!那样的年我至今只过了一次。1967年,父亲冲出红卫兵批斗的"重围",领我到老家黑龙江农村藏匿。那是一个土地黑油油、粮食用茓子围、肥猪圈里养、远处有草甸、家家有栅栏、皑皑白雪覆盖一冬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清明前夕,父亲不幸与世长辞,至今整整10年了,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眼前。10年来,父亲爱国为民的精神与他倡导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激励着我们。我们无法相信,父亲,他已经离开10年了,此时此刻,我们依然对父亲怀思深切,心如潮涌。  相似文献   

16.
冯夏森 《古今谈》2008,(2):32-33
今年的清明节前,我和爱人去老家神坛村为父母扫墓,当我把一束鲜花献上时,我想,我和父亲的心泉就在这一瞬间贯通了。父亲生前的景象一幕幕地在我眼前展开,有许多场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相似文献   

17.
朱农 《江淮文史》2009,(1):42-47
恺老诞生于1908年,至今已整整100年了。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100年,大变革的100年,也是英雄辈出的100年。人们经历了封建王朝、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直到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可以说,这是一幅慷慨悲歌、前仆后继的历史画卷。在这样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来认识、学习、景仰恺老,就更加真切,也更能体察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D.Clark教授、D.Etler,伊利若斯大学人类学系G.Pope教授,印第安娜大学人类学系K.Schick教授等一行8人,由卫奇先生陪同于1987年4月25日从内蒙古进入山西参观考察。他们在大同参观青瓷窑、朔县峙峪遗址之后,于5月313由忻州来到太原。  相似文献   

19.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晚年的薄一波常常把孙中山的这句名言题写给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其实,这也是薄一波这位有着82年党龄的老资格革命家一生的真实写照:说没有做大官,当然只是相对而言。他晚年德高望重,长时间列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被尊称为“薄老”。  相似文献   

20.
李东东 《纵横》2014,(10):24-29
我的父亲李庄,在几十年新闻生涯中,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1986年,父亲从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岗位退居二线,放下红笔,重操蓝笔,写散文,写论文,写随笔,写回忆录,笔耕不辍十余年。父亲上世纪90年代陆续将他的书题字送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