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谣集》是龙沐勋据董康手录的伦敦本后十八首(刻于《疆村丛书》)和刘复手录的巴黎本前十四首(刻于《敦煌掇琐》),去除重复而成的。原标为三十首,龙氏正好恢复了三十首之数,刻入《疆村遗书》。书名原题为《云谣集杂曲子》,这是敦煌词诸选本中今存唯一的书题。任二北因疑“云谣集”为各种文体汇集的总名,“杂曲子”为诸文体的一种,为总集的子目,说也有理。但“云谣”为歌谣之名,歌谣为吟唱类的诗体,而词为曲调唱词,性质相同,则“云谣”一名,未必不是“杂曲子”之专名了。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见天日,约五万件敦煌遗书为中国的古籍整理提供了极其珍贵而丰富的资料。其中,敦煌曲子词的搜集整理工作自朱孝臧校刊《云谣集杂曲子》(伦敦藏本,斯1441,十八首)入《疆村丛书》(1922年)始,至今也有六十五年了。《云谣集杂曲子》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除《疆村丛书》本外,尚有罗振玉据伯希和摄影(伯希和本,十八首)印入《敦煌零拾》(1924年),刘半农校录本(巴黎藏本,伯2838,十四首)印入《敦煌掇琐》(1925年)。1932年,龙沐勋又据伦敦、巴黎两本合  相似文献   

3.
敦煌曲词发现以来,我国学者对它的蒐集、校录、注释和研究,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一九五○年一月出版的王重民饺辑的《敦煌曲子词集》,是关于这方面敦煌资料的第一本集子。它的出版拓展了文学史研究的领域。随后任二北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出版的《敦煌曲初探》和一九五五年五月出版的《敦煌曲饺录》(简称《校录》),更全面的校录了这方面的资料,更深入地研究了这方面的作品,使敦煌词曲的整理研究工作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关于敦煌词曲的考释和研究工作,在过去既得成果  相似文献   

4.
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是兰州大学历史系杜斗城副教授继《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后的又一新作。其书的主要特点是: 一、校录了敦煌遗书中的有关五台山文献,为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也扩大了敦煌学研究的领域。二、对敦煌遗书中的《五台山赞》进行了分类,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同时,又对《五台山赞》和《五台山曲子》的创作年代提出了与著名敦煌学家任二北先生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卷P.2838之《云谣集·内家娇·两眼如刀》另见于P.3251,题为《御制林钟商内家娇》,其中的"御制"表明该作或由君王创制.结合敦煌文书S.1441与P.2838所抄写的其他内容,或可推知该词抄于五代时期,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词中所赞女子为其皇后刘氏.中原后唐与敦煌归义军政权交好,是以李存勖之作得见于《云谣集》.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中的五代时写本《五台山赞》及《五台山曲子》是研究诗赞类文学作品与曲子词的珍贵资料。更为重要的是,这类作品还是研究佛教圣地五台山的第一手资料。关于这类作品的校录、注释及其他研究文章,笔者将另文发表,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这类作品的创作年代问题。  相似文献   

7.
《敦煌变文集》卷五有《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一文,系由向达先生校录。校记云:“原卷编号为伯3803。”按:原卷首题“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末题“仁王般若经抄”,文中有“适来都讲所唱经题,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序品弟一者”之语,并演绎了经文的部分内容,可见这是一篇演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讲经文,原卷的首题,大概是根据讲经的时间和地点命名的。原卷用章草书,一些字颇难辨识。向达先生在四十年代初就校录过此文,后来发表于《国学季刊》第六卷第四号;收录于《敦煌变文集》卷五的这个校录本,是向氏第二次校录此文。这两个校录本相比,后者的准确性相对  相似文献   

8.
《白雀歌》是历史上西汉金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王重民先生在发表于1935年12月出版的《北平图书馆馆刊》九卷六期上的《金山国坠事零拾》一文中,据本为一卷而被撕裂为二的P·2594和P·2864卷背,首次校录了这篇名作。王重民先生的这篇文章,在他含冤去世之后,又被收入他的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4月出版的《敦煌遗书论文集》。然而,王重民先生的录文,一方面,刊于《北平图书馆馆刊》者与收于《敦煌遗书论文集》者,互有出入;另一方面,前后两次刊发的录文,与所据原卷相较,校勘均有未妥之处。特别突出的是,所据原卷上《白雀歌》尾部的“乙丑年二月”等几行杂写。如同李正宇《谈<白雀歌>尾部杂写与金山国建国年月》(《敦煌研究》1987年第3  相似文献   

9.
王梵志诗音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王梵志诗校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校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王梵志诗校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校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解梦书是一类占卜文书,对于研究中古语言文字和古代民俗文化有重要价值。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是目前敦煌解梦书研究、校录的集大成者,但仍存在一些语言文字上的问题,影响着敦煌解梦书的解读。本文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知识对其中的部分疑难条目进行了重新校读,希望有助于敦煌文献的整理及古代民俗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徐在国吴福熙先生的《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1版,以下简称《校注》)是敦煌文献丛书之一。全书由录文、校注和论述三部分构成。我们通过核对敦煌原卷(详台湾黄永武博士主编的《敦煌宝藏》,共140册...  相似文献   

12.
向达等六先生校录的《敦煌变文集》出版后,徐震堮、蒋礼鸿、郭在贻、项楚诸先生续加??成就斐然。虽未尽者已非当初,但仍需同道努力。近年,袁宾、刘凯呜等先生间有补校,笔者亦妄为涂鸦,唯识者教之。《敦煌变文集》中载《阿弥陀经讲经文》四篇,即P.2931、S.6551、P.2955、P.2122等。P.2931系王重民先生校录,余三篇均为王庆菽先生校录。下凡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页码;为方便排印计,凡无异议之原校录文引用时不再出原俗字别体,并一律改为现行规范汉字;诸位先生的校勘引用时简称“某校”,出处见文末附注。  相似文献   

13.
李小荣 《古籍研究》2000,12(3):84-86
近读四川人民出版社所出《英藏敦煌献》(汉佛经以外部分)第12卷,发现编将S·8466和S·8467拼合在一起,并拟题名为《孟姜女诗》,这大概是受到P·5039、P·2809、P·3319等述及孟姜女的变故事及民间曲子之定名的影响。其实这种做法颇欠考索。为了方便研究,兹先校录S·8466及S·8467之原如次。  相似文献   

14.
郑文焯批校本《花间集》是晚近值得重视的花间词研究史料。郑文焯认为温庭筠《金筌集》为诗词合集而非词专集,所谓《金筌词》为宋代人自《金筌集》析出者,这些判断有其合理之处。他对《花间集》"非选家节取例"的揭示,提醒读者赵崇祚不是依据词作题材、风格等对所选词人的词作进行删选来体现"选家"主张的。从所选词人词作数量看,《花间集》具有明显的曲子词总集特征,它在具体词人曲子词数量选择上没有体现出"选家例"。另外,郑文焯不拘成见,对《花间集》令词的叶韵、句读等加以考察,其令曲"体例不一"之论体现了清季学人对令词体例的可贵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文献《禅门秘要诀》的校录及其与《永嘉证道歌》的关系讨论,徐俊先生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文章主要在徐先生基础上,对《禅门秘要诀》进行部分补校。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发现的敦煌写本《五脏论》有四个卷号,诸家对此进行了录校和注释,但是千虑一失之处还是存在的。本文以最完整的P.2115V0为底本,比对另外三种卷子和诸家校注,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校释数处有争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集》卷四所载《破魔变文》,由王重民先生据敦煌卷子伯二一八七号(甲卷)及斯三四九一号(乙卷)校录。其后徐震堮先生《敦煌变文集?遣拐芳啊对俨埂?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及附录《<敦煌变文集>校记录略》,又续加补校。笔者再摭拾若干条,以为续貂。《变文集》校记所引乙卷异文有须改正者,一并附焉。引文出自《敦煌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降魔变神押座文。(344页)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4,(1)
<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为佛教三皈依,佛教僧众常加颂唱,久而久之,一种配合礼拜行仪的法曲子"三皈依"应运而生。关于这种曲子,北宋天禧间学僧道诚《释氏要览》卷下杂记"法曲子"条云:"毗奈耶云:王舍城南方有乐人名臈婆,取菩萨八相,缉为歌曲,令敬信者闻,生欢喜心。今京师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烟》等,号‘唐赞'。而南方禅人作《渔父》、《拨棹子》,唱道之词,皆此遗风也。"~①由于道诚并没有举出作为"唐赞"之一的三皈依的例子,遂使学者们对哪些法曲子是三皈依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刘荣平 《文献》2000,(3):132-141
两宋词集之校勘,首推吴文英《梦窗词集》最难治,其次则是张炎《山中自云词》.经过清人朱彝尊、龚蘅圃、王鹏运、朱孝臧等人的校刻,张炎词集已臻于可读.  相似文献   

20.
《佛说相好经》系抄撮《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观相品》及《本行品》中有关佛的种种相好而成,历代大藏经皆未收录.黄霞曾将敦煌文献中所存《相好经》的10个写卷整理为两个系统、五种录文,大大方便了学界的研究.但黄氏校录时未曾参校该经从出的本经,又因敦煌本《相好经》异本众多、俗写纷繁、用字复杂,故而黄文在释录、标点、校勘方面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即对这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了补正.同时,借助于敦煌本《相好经》,又校正了《大正藏》所收《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不少文字的错讹衍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