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点摘编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3):152-152
论新“历史决议”的三重维度:主题、主旨和方法办杨凤城梁腾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表现出三大时代特点:第一,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总结党的历史成就。主要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以及初步但必需的生产力基础;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长期以来,活佛及活佛转世对藏区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进而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特征。星全成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转世程序作了探讨。文章认为,所谓“活佛...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尼泊尔同西藏的贸易现状及前景谭合发表在《西藏研究》1994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论述了尼泊尔同西藏的贸易状况。目前,尼中边境贸易主要有三种形式:1.尼泊尔同西藏之间,在30公里长的边民集中地带和17个通商口岸进行无许可证的传统贸易;2.1991年9...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6,(3):91-91
藏族面具化的基本特点,从史诗《格萨尔》看古代藏族部落的议事会,藏区苯教寺庙建筑发展述略,富有特色的康巴藏区“侠盗歌”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藏传佛教和道教中国道教学院朱越利教授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发表论文《藏传佛教和道教》指出:藏传佛教和道教二者的历史渊源很深。文章首先介绍中印文化交流史说,通过印度人来华学习和道士赴印度传授两种方式,道教的功法、禁咒、医术和炼丹术等,曾于公元三四世纪传入印度。另外,熟黯杂密法术的来华印度僧人们回到印度后,免不了传授融汇了道教的巫术、魔术、占星术、方术、谶纬、神咒等等内容的密术。该文接着介绍运用宗教比较学方法的成果说,印度纯密的确融入了道教内容。结论是,公元8世纪,印度密教传入吐蕃时,被包…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西部大开发必须依法进行 刘海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的文章。提出要 加快西部大开发的立法工作。文章认为.第一、要加 强西部开发的立法工作。1、要着手研究和制定”西部开发法”。西部开发法“是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法律.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沧桑》2012,(6):159-160
.方志理论.找不足建学科育人才段柄仁在《北京地方志》2012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应在总结第一轮修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发展志书理论,创建方志学科体系。创建方志学科是近几年来方志界一直追求的目标。创建方志学科,首先要建立方志学科的理论体系。究竟什么是方志学科的理论体系?应当是在准确把握地方志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中国地方志》2013,(9):63-64
周均美在《巴蜀史志》2013年第1期撰文指出,地方志记述了党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几乎所有的现状及工作,为何还要提加强社会内容的记述呢?纵览现在的志书,记载上述各方面的内容,多从管理者的角度撰稿、编辑,资料搜集和书写行文多似工作报告,缺乏社会层面建设、发展、变化的资料。学者对“社会建设”一词从不同层面解读,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建设,是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出发,统筹兼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义的社会建设是指经济建设以外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狭义的社会建设是指通过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利益关系、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问题的不断解决,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地方志包容性极强,涉及面极广,以上三个含义都会涉及。不少志书编者在设计社会内容时,往往把政治、经济、文化以外的资料,如民族、宗教、语言、习俗等都收纳至“社会”,使志书社会部分好似“大杂烩”。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浅论第二轮市县志工业篇编纂 沈昌琳在<江苏地方志>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工业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第二轮修志中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重头戏,也是县(市)第二轮修志中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文章认为,县级工业志如何设置篇目,如何把握记述方法均取决于修志者是否弄清企业改革过程,以及企业改革前后存在什么关联.文章认为,经过改制的县级工业企业一般存在以下三种状况:一是企业改革起步早,延续时间长;二是企业改制形式多样,改制后的企业形态多样;三是企业改制前后资料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拉卜楞寺院的经济模式东噶仓·才让加发表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对拉卜楞寺的经济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拉卜楞寺充分利用了外部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充分发挥寺院内部的经济优势,从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4,(1):96-96
清代笔记中的西藏韩殿东、马元明和蒋志群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说,有关清代西藏的史料,多见于《清史稿》《清实录)《东华录》《东华绿录》等正史。另有后人整理、点校的数十本清代笔记,也将西藏纳入关注的对象。清代笔记卷帙浩瀚、内容丰富,记载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史料。这些笔记既可以与《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相互印证,也可补正史之不足。笔记中的史料涉及清政府数次用兵西藏、驻藏大臣设置、章嘉呼图克图等内容,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鲜明的国家主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沧桑》2013,(4):235-236
.方志理论.地方志应更好地再现区域社会整体脉动张文在《黑龙江史志》2012年第2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从史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地方志应更好地再现区域的社会整体脉动。地方志作为一定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完整记述者,再现区域的社会整体脉动是应有之义。但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地方志在反映区域社会整体面貌方面,尤其是反映民众生产、生活方面尚有诸多不足,在资料的系统性、鲜活性方面也还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九世班禅在内蒙古宣化传法的历史功绩 李烨在《中国藏学》2005年第2期上 发表了关于九世班禅的文章。其文主要 研究从1926年至1935年,九世班禅大师 在内蒙古10年的活动。他先后举办5次 “时轮金刚法会”,为蒙古信众唪经弘法。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内蒙古 危急。他不顾身处逆境的危险,对蒙汉民 众开诚宣化,排解民族纠纷,团结各族人 民。他深明大义,拥戴中央,号召人民共 同抗敌,不但公开在灵庙发表“抗日通 电”,而且主动协助中央粉碎日本支持的 “蒙古自治”阴谋,以实际行动,体现出 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社 会活动家。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 具体阐述和分析:一、九世班禅在东蒙古 宣化,呼吁止息内战,抵御外侮;二、九 世班禅在西蒙古宣化,号召民众团结,奋 起抵御日本侵略;三、九世班禅赴阿拉善 旗宣化与西行返藏受阻。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20,(1):96-96
国民政府管理藏传佛教活佛措施评析喜饶尼玛和李双在《民族研究》2019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藏传佛教活佛管理是历代中央政府重点关注的民族宗教事务之一。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边疆危机之际,沿袭清朝政府管理办法,结合时代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初具规模的管理体系,包括活佛转世制度、活佛奖励办法、活佛惩处办法等。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7,(2):91-91
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藏族传统健身方法中的保健按摩;角厮啰及其政权考述;仁钦桑波与“后宏期”的吐蕃医学;论藏族宗教仪式的类别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正略论乾隆《西藏志考·历代事实》的价值及影响赵心愚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西藏志考·历代事实》是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中的一篇。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志考》抄本虽均抄自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的《西域全书》,但《历代事实》篇只见于前者。在原本《西域全书》未发现的情况下,纵向简要记西藏历史及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原王朝关系的《历代事实》篇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5,(1):96
论西藏地名中的情感色彩古格·其美多吉和索朗仁青在《西藏研究》201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所赋予的专有名称,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名形成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融入,使地名附着或隐含各种情感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区新增地名密若繁星。随着西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要保护优秀的西藏传统地名,传承并发挥西藏传统地名文化的魅力,一是加强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正哲孟雄王祖普南杰求娶奔琼玛事件始末扎洛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哲孟雄第七代国王祖普南杰求娶西藏贵族拉摩之女奔琼玛,本是两地之间联姻传统的延续,然而由于奔琼玛执意嫁给医生桑布巴而引发了争议,一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当时的驻藏大臣介入此事进行调查,各相关方上  相似文献   

19.
20.
论点摘编     
从“拉萨痘碑”看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扎西次仁发表在《西藏民俗》2001年第二期上的文章研究了“拉萨痘碑”。文章说,“拉萨痘碑”位于大昭寺正门前, 为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和琳竖立,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身尾相绞,龙头相对,含珠嬉戏,极其生动,碑身竖刻汉字。立碑缘由是和琳在任期间,西藏发生空前的天花病(出痘疹)传染极广,死亡人数众多,尤其在拉萨地区,人们并不知道此病能够治愈,对此极其恐惧,并按照当地的风俗,凡是有染痘疹者,皆驱至旷野岩洞或山溪水边,任其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