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羊场乡的一方辽代墓志志文残缺不全,墓主人姓名缺失。笔者认为,此墓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女性,即辽初玉田韩姓贵族韩知古之女、韩匡嗣之姊,嫁于契丹萧姓贵族成员徒都姑,并对她的生平和家庭试作探讨和考证。  相似文献   

2.
杨涛 《四川文物》2023,(3):36-46
2018年12月,河南汤阴羑河东周墓地M1出土的“工■王姑发”剑,是迄今为止第一把有明确铭文确定的吴王诸樊剑。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结合吴王诸樊在位时间,确定M1墓葬年代为公元前560年至前500年前后。这一时期汤阴羑河所在地域已为晋属,且为晋国卿族中行氏家族封地。M1墓葬规格较高,墓主为高级贵族卿大夫阶层,且墓葬方向与中行氏姬姓贵族墓葬方向一致。综合来看,汤阴M1墓主人应为晋国中行氏卿族。  相似文献   

3.
"私属"新探     
王莽改制所颁布“王田私属”令中“私属”的真实内涵并不像诸学者所言的那样,即是对奴婢的另一种称呼,也不能简单地解释成“庶人”或“依附农民”。从新出土的张家山汉简相关律文对“私属”的规定看,“私属”乃是指由国家法定的、介于奴婢和庶人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以此重新考察王莽改“奴婢”为“私属”之举以及汉代奴隶制度,我们也会获得较以往更深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与"国"相对言的"家",是指以卿大夫的采邑为基础的地方政权.作为一级地方政权.卿大夫之"家"具有公、私双重性质,这决定了春秋时期"国"和"家"的关系,一方面相互依赖,另一方面矛盾斗争.春秋"国"与"家"公、私对立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列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同时,"国"与"家"的矛盾运动亦促使春秋国家结构向集权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鼎原本是一种烹饪器,后来发展为古代贵族社会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祭祀或宴享时用以盛放肉类。因此,鼎最能反映主人的身份和权力,成为"明尊卑、别上下"的实物标志,甚至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用鼎制度,即依据贵族的等级,规定其所享用的鼎数,并以鼎为主体,配置其他食器。如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等等。一般情况下,大小不等的若干鼎并列使用,称为"列鼎"。大堡子山秦公陵出土的鼎甚多,也均大小不一,合乎周制。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垂鳞纹秦公鼎,高41厘米,  相似文献   

6.
罗马早期社会中的被保护人同贵族、平民的关系微妙。一方面,被保护人依附于贵族氏族;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地位与平民接近。这种中间身份使被保护人阶层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在某种意义上,贵族与平民的命运都取决于被保护人的立场。在等级冲突的初期(公元前5—前4世纪前期),被保护人总是帮助贵族反对平民的保民官。公元前4世纪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被保护人似乎逐渐摆脱了贵族的控制。一种学术假说认为,在等级冲突中发生了一场被保护人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陈絜 《华夏考古》2012,(1):120-128
西周铜器铭刻资料中习见的"佃人"一词,是指隶属于王朝或依附于贵族家族的农业人口,属于庶民阶层,而非传世文献中所记载的"甸师"、"甸人"与"田畯"之类的官师。这些"佃人",有他们自己的包括土地、生产工具和家畜在内的私产。他们在农官或私臣的带领和监督下,以耕作"公田"的劳役为形式,服务于大大小小的贵族阶层,受各级统治者的剥削。通过各方面的比较,他们的身份地位与当时的"仆庸"颇为相近,故"佃人"一词很可能就是"仆庸"的异称。  相似文献   

8.
土地的高度集中和自耕农大量沦为奴婢与流民,是西汉末期的主要社会问题。王莽为解决此问题而实行的王田私属制,是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王田私属制的实质、由来和得失等问题略表浅见,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9.
贵族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直到明治维新以前,贵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大和时代的豪族、律令时代的公家贵族(也称王朝贵族)、幕府时代的军事贵族。社会发展进程与贵族制度相伴始终,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的贵族主宰历史是日本古代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贵族制度的直接影响是强权统制架空了皇权。贵族制度的社会史含义在于,贵族是身份制社会的产物;贵族的根本属性是血统而不是财富;贵族传统塑造了日本人人格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0.
秦及汉初,终年服役的罪犯群体"徒",具有国家法定的社会等级身份特征。司寇籍附县乡,为编户民,可单独立户,在各类权益上与不入户籍、不居民里、簿籍另立的徒隶多有不同。隶臣妾又与同属徒隶的城旦舂、鬼薪白粲在服役方式、廪食管理、辖配官司、军事参与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司寇、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由高到低大体构成当时刑罚序列的相应等级。而赏罚之问,学者尝试将爵制、刑罚序列进一步衔接,实需思考"道戍"等"贱民"与相关序列的关系,隶属私人的奴婢群体与隶属官府的徒隶的关系问题。战国、秦及汉初是身份低于平民群体数量较多,官私拥有奴婢较为普遍化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周原遗址齐家制玦作坊考古材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来揭示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百工"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周原齐家制玦作坊手工业墓葬的分析表明,西周时期依附式(贵族或王室拥有)手工业生产者身份存在着等级差异,既包括平民、奴隶,还包括作坊的管理者及小贵族等。就其劳动力构成而言,绝大部分生产者当并非奴隶。  相似文献   

12.
论东汉的户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的户籍问题,以往的争论多集中在依附民、宾客等的户籍是否纳入国家管理的问题上,且意见不一;而对宗室、王侯、官吏的户籍问题又极少论述。本文通过对东汉不同阶层人物户籍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 东汉时期的依附民,仍是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2 东汉时期的宾客,身份是自由的,仍是国家的编户;3 东汉的奴婢是不入户籍的,奴婢一般作为主人的家赀登记在财产簿上,奴婢的地位在东汉有所提高;4 东汉宗室有特殊的户籍,主要是指宗室王侯五属内的亲属。五属外的刘氏宗族则著籍于当地,已经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了;5 东汉王侯的子孙,基本上著籍于封地;6 东汉官吏并没有特殊的户籍,而且官吏不管在何处做官,户籍基本上不变动,仍在原籍。  相似文献   

13.
原文: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荣辱》)杨倞注:洁其身,则自清也,但能口说,斯俞浊也.俞,读为“愈”.高亨:“口”疑当作“厶”,形似而误.“厶”古“私”字.《说文》:“厶”,奸袤也.韩非曰:‘仓颉作字,自营为厶.’”“私,禾也,从禾,厶声.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是“厶”乃“公私”之“私”,“私”疑是“私田”之“私”,二字义亦相通.禾按:高疑“口”当作“厶”.观上古字形,“口”作(?)、(?),“厶”作(?)、(?)、(?),似无由致混.“口”字无需改,即“言语表达”义.《书·说命》“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之“口”即用此义.欲使人认为“清”,应以行为示之,辩说不仅无补于事,反会致害.故杨倞说深得其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美洲奴隶种植园经济所做多角度比较 ,可以发现 1 6世纪以来在东欧建立的劳役制庄园 ,无论从主人的本来身份还是从生产目的和生产方式等来看都与经典的“资本主义”有很大不同 ,在这里存在的是农奴对贵族的依附 ,而不是劳动对资本的从属 ,哪怕它是以强迫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东欧的“再版农奴制”庄园经济 ,不仅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甚至连“形式上”的资本主义也不是 ,但也不能简单地说它们是“封建的” ,因为随着日益深深地卷入商品和市场的漩涡 ,这种封建庄园经济会逐渐商品化 ,并最终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5.
杜琼(1396~1474年),字用嘉,号东原,又号鹿冠道人、五坞山人、延缓亭主人、私谥渊孝先生。他一生历经明代洪武至成化九朝,家居吴县(今属江苏苏州),是吴派早期的代表画家,作为沈氏父子的老师,在行为观念、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吴派领袖人物沈周有着直接影响。本文拟就杜琼的  相似文献   

16.
丁芝 《新疆钱币》2010,(1):9-12
在钱币收藏中,私铸钱是一个门类,因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状况,私铸币往往伴随着官铸币而如影随形。随着时间的飞逝,私铸币留存较少,因此也备受钱币爱好者青睐。  相似文献   

17.
张杰 《文史精华》2013,(5):51-54
北戴河章瑞庭别墅,由于张学良、毛泽东先后在此休养而闻名,主人章瑞庭则无藉藉名。章瑞庭系清末民初的商人,民族纺织工业的重要企业家。他出身底层,由于依附鲍贵卿、田中玉、张作霖等军阀而成巨商,并走上了创办民族纺织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女乐"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乐是中国古代贵族阶层娱乐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先秦时期是指宫廷中的舞伎,而到汉代,不仅指掖庭材人,而且还用于称呼祭祀天地活动中歌唱的童男童女。女乐的拥有者从先秦到秦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由宫廷所有,到西汉后期出现了私家畜女乐的现象,东汉以后私家畜女乐则更为普遍,并且有时还被称之为女倡。这表明私家女乐自东汉以后开始向倡伎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徐州苏山头汉墓中出现的陪葬与女尊男卑现象,结合徐州地区已有的考古资料展开讨论,认为该地区西汉时期的陪葬现象多存在于大、中型墓葬中,其墓主在生前或为拥有显赫社会地位的刘姓宗族,或为列侯高官;而陪葬者当属妾或奴仆等与墓主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人。从性别上看,陪葬者男性、女性都有。从时代上看,主要集中在西汉早、中期。西汉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主流,而在徐州地区西汉墓葬中出现了不少的女尊男卑现象,这正是其地域特点的体现。徐州作为楚国的政治中心,聚集了众多的刘姓贵族。因为楚国刘姓势力的强盛,刘姓宗室女的地位相对较为显赫。徐州地区西汉墓葬中出现的女尊男卑现象,应与刘氏宗室女的下嫁相关,是特殊女性政治地位或自身身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考古发现的商周车马坑多达数百座,多数属随葬性质,分布于各地各等级贵族墓葬附近。车马坑与主墓的方位及朝向关系,往往体现了不同地区、国属、等级、文化背景的墓主人的葬制葬俗。通过统计分析,商周各时期各地区车马坑的位置设置各有特征,能够作为不同葬制葬俗对比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