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感言     
青春感言[德国]塞缪尔厄尔曼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有一句人所习知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而有“轻重”之别,这是一个人生的价值问题。按照司马迁的观点,人除了自然死亡之外,凡遇到外来因素,而在生死关头自己可以作出抉择的时刻,应该慎重地权衡得失,死要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不应该轻于一死。这不是贪生畏死,希图苟全;而是要尽可能地留下宝贵的生命,去完成或实现一个更崇高的目标。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赋予人只有一次。善于对待死,就是为了生得更有意义。千百年来,人们对李陵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非褒贬,各有千秋,而大多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3.
生命     
生命不是年华而心境,生命不是面貌,地位,权势,而是沉静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感情,生命是溪水在流动。  相似文献   

4.
姚保瑄 《北京文史》2001,(1):26-27,25
时间过得真快,特别是年岁大的人,越感到光阴易逝。前几天凑巧遇上马连良先生之子马崇仁,谈到今年是马连良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又让我回忆起有关马连良先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青年的概念并非自古有之。中国近代以前,青年概念除在历代杂记诗文中表示年轻人的年岁载数外,未见用于群体、社团之称谓。  相似文献   

6.
力量是指什么? 是指一个人有一膀蛮力气?是指一个人有很多的财富?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名望?还是指一个人有很大的权力? 都不是。力量是指一个人生命的活力、理想的远大和精神的支柱。一个人只要拥有其中的一点,就拥有一份力量。生命的活力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 是唾手可得的,是最易获得的,正如那嘴边之肉,随时可以吃掉。  相似文献   

7.
我祝贺你们,感谢你们,这个“你们”是指你们全体同志,而不是刊物。《炎黄春秋》不是“你们的刊物”,而是“我们的刊物”,是人民大众的刊物。它不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是与世长存的。在你们诸位仁人智士的驾驶下,正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汇入海洋的!  相似文献   

8.
佳取 《文史月刊》2012,(7):28-28
唐德宗初期,有位奸相叫卢杞。此人长得相当不理想,史载其“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也就是说他还不是一般的丑,而是脸色泛蓝,跟活鬼似的丑,身为人类能长出这等模样,实在叫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9.
张素英 《文物世界》2006,(2):63-64,69
“寿”通常指人生命的年限,也有年岁大或寿辰、生日之意。自古以来,长寿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所共同的祈愿。在历史上有些帝王甚至请方士为之炼丹制药,以求长生不老,万寿无疆。《尚书·洪范》也把“寿”放在了“五福”之首“: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已成为中国传统幸福观之一,并且在民间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寿”文化。一“、寿”文化首先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一种精神寄托千百年来“,寿”反映着人们对于自身生命的美好向往和崇拜,就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例,从孩子一出生,便进入了“寿”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川剧艺术大师阳友鹤(1913~1984),本名叫阳玉清。十二、三岁时在合江县演出,当地一位姓王的前清秀才十分赞赏他。一次,阳友鹤与王秀才在“茶社”讲戏论。王秀才见阳友鹤为人爽直,便开口道:“阳玉清,我有一言不敢启齿……”阳友鹤当时年岁虽幼,但是个十分机灵的人,知道王秀才要讲的话,不是有份量,就是有不便之处,忙说道:“王先生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相似文献   

11.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一个人能够做到“闻过则喜”,那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一种肚量.一种自我修炼的韧劲!因此,世间的不少凡夫俗子不是“闻过则喜”,而是“闻过则怒”。  相似文献   

12.
周南 《环球人物》2021,(7):10-10
弹幕疯狂催更,粉丝热烈讨论,首播结束即被观众强烈要求复播……这不是流量偶像剧的待遇,而是党史题材献礼剧《觉醒年代》播出时的盛况。让人意外的是,视频网站数据分析中,"z世代"(泛指"95后""00后")成为主要观剧和互动群体。他们中间,热泪盈眶者有之,连夜重读《狂人日记》者有之,写下万千感言者有之。  相似文献   

13.
高仙梅 《神州》2012,(15):113-113
教育不是压抑人,而是发展人;不是让学生死守着三尺讲台,而是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因感悟生活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与马共舞     
王铵 《世界》2008,(11):68-73
马术的“术”,不是御马之“术”,而是艺术的“术”,这是自然界中人与动物最完美配合达致最高境界才能完成的唯一艺术。  相似文献   

15.
来信     
视大人而藐之任何一本描写中国近现代史的书,都不能忽略梁漱溟其人其事。他几乎是那一个时代读书人性格的缩影,我说的并不是那些见风使舵、谄媚求欢、忍辱偷生,或明哲保身的那些人,而是不仅坐而论道,而且身体力行的那一群人。这些读书人,总会在历史展拐点上挺身而出,并有各自精彩的表现。犹如梁  相似文献   

16.
图书     
《科学家》2015,(2)
<正>《科技想要什么》原名:What Technology Wants作者:[美]凯文·凯利译者:熊祥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作为整体,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它的起源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时期。现在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但技术的演化和这六种生命体的演化惊人相似。技术应该是生命的第七种存在方式。技术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为己与为人     
1985年杜维明先生在北大上课,问学生说儒家的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当时绝大多数的北大学生都说,当然是为人,为人民服务,儒家是为人之学。杜先生即说,你们说的,正与《论语》所论相反,《论语》讲得很清楚,儒学是为己之学,不是为了师长,不是为家庭,不是为了简单的社会要求,而是为发展我们的人格,为了发展我们自己的内在人格资源,是为己之学。  相似文献   

18.
陈淑婧 《神州》2012,(30):62-62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以上这些文字出自郑金洲老师《重筑课堂》一文,虽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对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何让自己充满教育智慧,如何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习,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动态之美呢?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而建盏则倍受青睐。吕成龙对有关建窑的几个问题,特别对建盏中的鹧鸪斑进行讨论,同意油滴釉建盏即宋代文献所指的鹧鸪斑盏的观点,指出所谓鹧鸪斑在宋代不是人为生产,而是偶然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人类实现长寿愿望的世纪。随着威胁人类生命的一些疾病被攻克,随着生命奥秘的逐步揭开和能控制衰老进程的基因工程的发展,人能活到百岁,将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因此,我的这篇短不是研究吃何种灵丹妙药可以寿臻百岁,而是探讨人们“长命百岁”后怎么办?人们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