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苑拾贝     
正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生活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生活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悲欢离合,百态尽有。多彩多姿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素材和  相似文献   

2.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聪敏善感,而且有了一定的积淀,生活也可谓多姿多彩,应该说有丰富的写作源泉,是读生活、创佳作的有利时期。但是,当前学生的写作现状,往往内容空洞、干瘪,虚假,甚至雷同,人云亦云,毫无个性特色和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要想方设法激活他们对生活的触觉,教会他们如何擦亮双眼看世界,教他们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教会他们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值得我们去记录、抒写、回味、思考的东西,让生活感动我们,让我们感动生活。  相似文献   

3.
校园故事     
初二的生活,酸、甜、苦、辣味味俱全。初二的男生女生都是一个美食家,每天都会品尝到不同的滋味。 酸! 进入初二以后,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我们每天披星戴月,一大早便陆陆续续地来到学校,一坐上椅子,便会有那永远写不完的作业;便会有那永远看不完的书;便会有那永远听不完的课;便会有那永远背不完的书……直到路灯睁开眼睛后,才能结束这一天的学习!哎!!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原题在上述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补充一些事例,以"我的同学____"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500字。写人要抓住特点,何谓"抓住特点"呢?其实就是发现一个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品行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写人都习惯用不少笔墨描写外貌,其实人物的性格与品行,更是需要我们着重表现的内容。当然,要"抓住特点",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观察身边同学的相貌、衣着、声音、习惯性动作,了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青少年的生活忙忙碌碌,充满快乐与烦恼的瞬间。为什么拿起笔来,很多人却觉得无话可说呢?我想,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实而感人的瞬间是根本的原因。用罗丹的话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好中考作文的起点是养成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掌握生活的习惯。胸中有人,方能笔下有物。我们的生活从来不缺少真实的有意味的细节,只是我们很多时候粗心地将它忽略了,以至于临下笔方觉得腹中空空。如果在生活中时时关注人的命运,真切而勇敢地反映,并进而  相似文献   

6.
李振峰 《神州》2012,(18):132-133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学生的问题,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人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作文越写越没有新意,"让座""捡钱包"之类总会反复出现,事例雷同,语汇干枯,缺乏生活滋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生活里没有鲜活的东西可写吗?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从有话可说的事情下笔,就能采撷生活浪花,找到丰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杨秀福 《神州》2012,(18):124-124
小学语文新的教学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笔说真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习作,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学生接触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充分给予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的机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原题】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自由和幸福的港湾。从小到大,家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吧?父母亲人的关爱,一定让你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吧?自拟题目,以生活中真实的故事为背景,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爱护你的亲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家庭生活中满载着美好的亲情故事,写好这些亲情故事就能让亲人们在文中鲜活起来,在读者心中鲜活起来。写亲人亲情,贵在一个"真"字。我们要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莫泊桑曾说过,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它。正如《散步》里一家三代的温馨美好中包含  相似文献   

10.
张藜藜 《风景名胜》2012,(3):145+144
在仙居,提到"吃",必然要说起"八大碗"。外来客人倘若不尝一回"八大碗",那就算没有游历完仙居。  相似文献   

11.
代购代邮     
《炎黄春秋》2012,(3):27
《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那一场被称作"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从"开国领袖"到"个人崇拜",从"集体迷狂"到"天下大乱",本书将带你回到那段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去探寻那许许多多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我们     
张颢旋 《南京史志》2011,(13):12-13
我们是一个例外,故事已开始,永远不落幕——献给我们最纯真的友谊。——题记我的新生活带着激动与好奇,我开始了新的初中生活。开学来的第一个四人小组中我谁也不认识,不了解。甚至有时会感到孤独与厌烦——缺少了友谊的生活没有任何快感,令我感到压抑。直到有一天,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烦闷与无助,贪婪地享受着我们之间的"友谊"与"缘分"……也是那一刻,才让我从暂时的沉默中惊  相似文献   

13.
李恩 《文史精华》2013,(9):65-67
关于历史,中国有句富含哲理的老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有一句"鉴往知来",更是至理名言。去年我将对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的回忆,写了一篇亲历性的文章,记载我在那饥荒年代吃的几样东西(不能说是"食物",只能说是"东西")。我的两个孩子看后根本不相信,瞪着眼睛说"哪有这事",好像是我编的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4.
关于持续了46年之久的"友人"问题,毛泽东曾四写"友人是周世钊",周世钊却五写"友人可能不止一人",叶君健则写"友人肯定只有一人",郭沫若两次写"友人是周副省长",文物出版社等认为"友人是周世钊"。然而,有人却认为不,我们认为,只能是答诗周世钊。建议《七律.答友人》恢复原题《七律.答周世钊》。  相似文献   

15.
林则林 《神州》2014,(3):79-79
<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萎,溪水自然奔流不歇。"可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讲授作文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观察、体验生活。从丰富的生活中,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接触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教育家叶圣陶说曾说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生活,但他们的作文却很空洞,这不是说学生没有观察,而是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可见,在指导学生观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肖复兴说: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我想,课堂上,开篇渲染的浓浓亲情氛围会为文章的展开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地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  相似文献   

18.
爱在滋味     
正这个城市更为可贵的是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亲切而随和。抽象的爱情总要在现实落脚,在体验完两情相悦的充分精神享受后,恋人们更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安放生活:吃吃饭、喝喝茶、看看电影、买买东西……老民国的贵阳,似乎一切都为恋人们准备好了——这可是一个连烟熏火燎的小吃,都可以用"恋爱"来命名的城市。这个小吃,叫"恋爱豆腐果",今天依然遍布贵阳街头。不过因为现在吃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不太引人注目,可放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从对历史学功用的重新定位与全新阐述,指出史学"最要紧的用处,是用他来助我们人生的修养"。因此,历史学的功用不能只强调政治性而不重视文化性;只关注社会而不顾及人生。这是历史知识需要普及而且能够普及的社会基础与广阔前提。在如何普及历史知识的问题上李大钊认为:首先,只有把历史看成"活的东西",才能把历史写活;只有把历史写活,才能引人入胜。其次,需要"历史研究的本身亦含有艺术的性质"。要"把历史研究的结果用文学的美文写出来"。第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手段进行历史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时间它是个常数,一直在那里,谁也逃不过,永远都在走,可我们存世的事没一个是永远的,就是佛讲的‘无常’。《牡丹亭》表面上写一段那么美的理想爱情,其实它背面传递的,最美的东西还是无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