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ngel 《风景名胜》2014,(10):66-75
我是一名婚礼摄影师,今年七月,我受到美丽的新娘邀请来到了波兰华沙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踏上欧洲。我们搭乘俄罗斯航空,于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转机前往华沙,刚到达莫斯科机场时,恰巧碰到了拥挤的等待转机的队伍,前来调配的机场工作人员是个非常高大英俊的俄罗斯小伙子,然而他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让第一次踏足东欧的我见识到了俄罗斯人的强硬,这让我不禁对这个经历过沙皇、纳粹不断夹攻的波兰心生怜惜,于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我来到了华沙。  相似文献   

2.
黎黎 《旅游纵览》2007,(11):55-56
<正>俄罗斯之行,最感人最让我内心震撼的一处景物就是新圣女公墓,这里可以说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这个被人们怀着敬畏之情参观祭奠的尊严之地,坐落在莫斯科城的西南部,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始建于16世纪。据称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曾在这里被囚并葬身于此。自1923年起,新圣女公墓成为名人公墓。踏着林荫茂密的石板路走进墓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独特美丽的雕塑花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民族对小木屋情有独钟。小木屋在俄罗斯被称为"古俄罗斯木结构建筑",它不仅是传统民居,也是俄罗斯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56年,尤里·多戈尔鲁基大公在莫斯科河畔建起了一座木头城堡——克里姆林宫,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直到19世纪初,莫斯科2/3的住宅仍然是小木屋。1812年,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时,拼死抗争的俄罗斯人一把大火毁灭了自己的城市,最终也将法军赶走。今天,在俄罗斯中小城镇,特别是农村,古朴的小木屋依然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1年前,俄罗斯车臣反政府武装最重要的头目巴萨耶夫被炸身亡。"斩首"行动大功告成,俄联邦安全局却三缄其口。直到最近,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论据与事实》才讲述了一个"007"一般惊险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充满了神秘:当作诱饵的汽车、扮成服务员的女特工、外卖里的迷魂药、握在手心的引爆器……巴萨耶夫,是让俄罗斯特种部队的卧底送上西天的。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国热"在俄罗斯已持续多年,两国的贸易额也屡创纪录,然而在许多俄罗斯人眼中,中国仍是"蛮荒"、"落后"、"威胁"……而提起俄罗斯,许多中国人能想到的也总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如何让俄中两国人民都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对方?梅德韦杰夫胸中有一套方案。  相似文献   

6.
红场情怀     
正在莫斯科的中心,有一座广场——红场。在俄语中,"红色的"含有"美丽"之意,因此,红场应该就是美丽的广场。红场面积虽然仅有9.1万平方米,是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但其国际知名度却一点也不逊于天安门广场。旅行团的车子停在了红场北面的入口外面。下了车,眼前突然一亮,一座青铜雕像映入我的眼帘。这个人身着军装,胸前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勋章。他的军帽压得很低,让我难以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他紧闭双唇,神态严峻,下半个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胯下的战马体态健壮,前蹄  相似文献   

7.
伊斯梅洛夫 “美元雨”终结灰色清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豪伊斯梅洛夫在土耳其制造的一场疯狂的"美元雨",让"灰色清关"走向尽头5月23日,俄罗斯富豪伊斯梅洛夫在土耳其制造的一场疯狂的"美元雨",不仅终结了自己在莫斯科的摇钱树、亲兄弟法济里.伊斯梅洛夫的政治生命,也最终成为了压向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前的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很多在哈尔滨生活过的老人和早年来过哈尔滨的外地客人都对哈尔滨的美丽建筑和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城市风韵赞叹不已并深深眷恋.实际上,哈尔滨历史的这些优美、典雅的建筑和哈尔滨别具特色的城市风格都与俄罗斯东正教及它的教堂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莫斯科曾是共产国际的革命中心,被西方社会称作"红色帝国之都":"红场"是漂亮的广场,却被西方的翻译家翻译成了"红场";克里姆林宫的外墙是红色,与之一墙之隔的俄罗斯历史博物馆外墙是红色,瓦西里大教堂的外墙也是以红色砖块为主……这独一无二的红,仿佛能让人触摸到俄罗斯人特有的豪壮,这俄罗斯式的红,一直红到人的心底。  相似文献   

10.
位于莫斯科市区的新圣母修道院公墓安眠着许多各界名人,所以这里又叫"名人公墓"。来到修道院公墓肃穆的入口处,导游爱丽丝停下脚步,特意提醒大家:进入墓园,希望大家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因为这里是逝者的灵魂安息之地。因为看不懂俄文,我便紧随爱丽丝身边,为的是能从她这里了解到更多我想要了解的名人。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俄罗斯十分注重生命步入另一个世界之后的安身之地。在新圣母修道院公墓,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和大批莫斯科市民到这里"拜访",好让自己麻木  相似文献   

11.
《环球人物》2012,(26):8
驻俄罗斯特派记者张晓东:俄罗斯的太极高手最近几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双边大型活动不断,加深了两国文化交流。我在莫斯科常常参加中文比赛、中国文化展和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年轻人往往是主角,他们展示语言学习成果,秀中国功夫,写毛笔大字,很少见到老年人。最近,莫斯科的老年人开始展露中国特长了。在一些大的公园,比如索科尔尼基公园和巴布什金公园,每天上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下半年,为了对“团一大”历史的些许谜团进行探究,填补广州青年运动史的一些空白,在共青团广州市委的推动下,我随广州青运史研究室主任一行组成寻档组前往南京、杭州以及俄罗斯莫斯科等地挖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相关的历史档案资料。在莫斯科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坐莫斯科地铁,等于没到莫斯科"。莫斯科地铁是俄罗斯人的骄傲,它不仅是莫斯科人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155个地铁站名,还是在莫斯科市寻找方向坐标的重要标志。据说从地铁诞生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一次提到苏联解体,我总是仿佛回到了20年前的莫斯科街头,踯躅在那阴晴不定的俄罗斯土地上……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一瞥     
去年初夏6月,我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组织的研讨班前往俄罗斯考察。时间虽短,收获不少。尽管在俄期间所见所闻纯属“走马观花”,可至今令我难忘。 环境醉人 当我们乘坐的俄罗斯国际航班波音767经过7个半小时飞行抵达莫斯科上空时,从窗口往下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无际的森林。在森林中星星点点的城市建筑若隐若现——莫斯科就在这绿树环抱之中。  相似文献   

16.
我一直想去看看列宁的故乡但一直没有机会。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成为我们的理想和追求,而今这个一声炮响的地方怎么样?我很想去看看。2002年11月3日,我们一行6人从北京飞往莫斯科,一路上想得很多:伏尔加船夫曲、莫斯科郊外静悄悄、静静的顿河、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无脚飞将军,甚至想到普希金决斗的故事,对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充满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莫斯科和北京时差5小时。飞行9个小时后飞机安全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2号机场,我们踏上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土地。这里冰天雪地寒风凛冽,从机场到住地伊兹洛瓦酒店乘…  相似文献   

17.
正看过了俄罗斯的文化现状和社会现状之后,作者将解读俄罗斯城市的灵魂——莫斯科地铁,这一交通工具见证着俄罗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莫斯科的地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它拥有10条不同方向的线路和1条环行线,它们将莫斯科团团围住。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冬至时,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使我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 那是非常寒冷的"三九"天,滴水成冰,我和翻译去莫斯科返回途经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市海关,夹在等待出关的人群中.当时正是中俄贸易如火如荼之时,海关大厅里挤满了人.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我们从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获得一份珍贵资料。那是一张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会客记录单,上面详细记录着当年苏共领袖斯大林等人接见中国同志的情况,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滕代远。奉命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七大"滕代远(1904—1974),湖南省麻阳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  相似文献   

20.
李颖 《百年潮》2006,(11):53-56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代表团赴俄罗斯进行学术访问,这使我有幸再次造访位于莫斯科南部的莫斯科州纳罗福明斯克区五一村(СелоПервомайское别勒乌麦斯基村,汉语译为"五一村")的中共六大会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