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寨鼓楼     
鼓楼,是侗族的特有建筑,是侗族人民聪明智慧的艺术结晶,是侗族的也是我国建筑艺术中一颗独具特色的璀璨明珠,它鲜明地、典型地昭示着侗族的文化和文明。鼓楼,它又是侗寨的标志,人们只要看到村寨中有鼓楼,就知道这里是侗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地侗族聚居的村寨里,一座座造  相似文献   

2.
鼓楼怀古     
黄元寿 《古今谈》2002,(1):59-60
久住杭城,久经鼓楼,却未登临参观。1966年夏季,生活来个突变,星期日可完全利用,因先上鼓楼游玩。杭人相传,鼓楼原先是朝天门,吴越钱谬所造。南宋皇朝在此挂上景阳钟、龙凤鼓以报时,才叫鼓楼。当然,这传说或不可靠。今日鼓楼已不象城门,城在何处更无踪迹。  相似文献   

3.
苗族鼓楼     
在台江县城东南20公里的排羊乡九摆村,有一座为苗族地区罕见的鼓楼。九摆村位于雷公山北麓,周围群山环绕,风景优美。鼓楼座落在村中的土阜上,凌空矗立,古朴庄重,当地苗族群众称之“炸牛”或“炸足牛”。为三重檐多坡面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其下层空间宽敞,平面正方形,无斗拱铺作。楼高11米,长、宽均为7.2米,总占地面积51.84平方米。楼中以一根粗大笔直的杉木作主承柱,从地面直通屋顶。周围以16根合抱的外环檐柱为衬,着地木柱共17根。梁架结点以落地长柱与瓜柱相间使用,用穿枋穿斗连接,利用逐层内收的梁、枋、瓜…  相似文献   

4.
张兵 《文史月刊》2022,(12):66-67
<正>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志文献记载,明代的大同,楼阁林立,建筑华丽,东有和阳街的太平楼;南有永泰街的鼓楼;西有清远街的钟楼;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楼。可惜这些楼阁大部分毁于历代兵火和自然灾害,只有鼓楼幸存下来。大同鼓楼,又名“更鼓楼”,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永泰街,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修缮,  相似文献   

5.
侗寨鼓楼     
进入美丽的侗乡,不论往哪个寨子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像宝塔又像亭阁的鼓楼。鼓楼,是侗族人民世世代代的“遮荫树”。在巴黎国际艺术节上,一曲侗族大歌轻如行云流水,高似滚滚林涛,那多声部、无伴奏的优美旋律,震动了国际音乐界。侗族老人告诉我侗族人世代以歌为伴,老人会唱,娃娃学唱,在鼓楼中行歌坐月(以对歌形式谈情说爱)更是年轻人的拿手好戏。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在鼓楼对歌呢?侗族鼓楼又是什么样子呢?经过了解,我知道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黎平、从江、格江、通道、龙胜、三江等县侗族聚居的地方,现存鼓楼二…  相似文献   

6.
侗族鼓楼     
人们进入美丽富饶的侗乡,举目眺望,就会看到这些寨子中间那一座座古朴典雅、高耸庄严的鼓楼。这些鼓楼飞阁重檐,层层迭迭宝塔形,并都雕刻有各种各样图案,上彩着色,缤纷悦目,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古建筑物。这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不断招引来中外游人。  相似文献   

7.
8.
正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西北部往洞镇增冲侗寨中央。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全楼占地115平方米,高26米,13层重檐,双层宝顶,杉木结构,枋穿斗连,不用一钉一铆,中竖四根直径0. 8米的主承柱高约15米。底至11层外竖8柱,形成放射状八角形,层层向上,每层用8根短瓜柱依次叠竖收刹,紧密衔接。顶部两层为八角伞顶宝塔楼冠。增冲鼓楼是建筑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形状最壮观的侗寨鼓楼,1988年,增冲鼓楼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家邮政部发行的《侗族建筑》邮票一套四枚,增冲鼓楼作为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登上了国家名片——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9.
涿鹿鼓楼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明崇祯年间重建,由墩台和楼阁两部分组成,1993年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涿鹿鼓楼进行了调查和测绘,以期为今后制定保护修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介绍了涿鹿鼓楼的历史沿革和建筑形制,分析了其保护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史天地》2012,(5):F0004-F0004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鼓楼”位于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境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木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共21层,总高35.18米,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在其附属建筑物上,有侗族沿革及服饰、习俗等内容的绘画和雕刻。2001年,该鼓楼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入选《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这个城市巍峨千年的鼓楼,如今在高楼云集的丛林里,已不再魁伟了。但她却以自己历经沧桑的独特阅历,深沉地探视着这个城市来往的人们。那时,刚刚诞生的这个城市,在辽阔而荒凉的戈壁滩上,犹如大海中一叶不动的孤舟,是用来防守戍边的。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渐渐发展成为这片绿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鼓楼,这才在城市的母体中孕育而生,那已是300多年后的公元3世纪了。她的乳名叫谯楼,是那时肃州城的东城门。太守谢艾让更夫与士卒与她作伴,她一站就是1600多年,经过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社会主义中国,在浑然不觉之间,成了千岁智者,博学老人。她历经战火,常坏常新。明洪武年间,肃州城扩建,东城谯楼退居城市中心,改名鼓楼,她的基座上被凿通了两个门洞,整个基座也用青砖包砌严实,与20公里外的嘉峪关遥相对峙。清光绪年间,基座上那飞檐峭拔的三层木结构楼,被重新维修粉刷。又在四洞门楣的廊檐下,嵌刻了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龙马负图、八仙庆寿的浮雕,才形成今天的模样。而书法家们为她书写的题额和楹联,更抒发了吞吐千古的壮阔胸臆和极视万里的傲岸情怀。请看:在四个门洞上分别题着“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  相似文献   

12.
13.
辛泠 《文史月刊》2008,(5):14-15
王民选同志原名韩荣陧.1910年正月初三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三楼乡花塔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三楼乡花塔村位于灵丘县西南端.地处山西、河北两省,灵丘、阜平、繁峙三县交界处,是一处小盆地,气候与晋南差不多.无霜期比大同多一个月,小气候非常好。村中有条大沙河,流水常年不断.因此这里盛产核桃、花椒、苹果、桃、梨等。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很繁多。  相似文献   

14.
侗族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在建筑、饮食、节日喜庆、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筑方面,除了造型奇特、功能完善的风雨桥,干栏式木结构的侗楼外,在每个侗寨,都有一至两座多檐像尖塔一样的建筑,这就是侗族的鼓楼。本文试作侗族鼓楼文化的研究,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第二期《江苏地方志》用专栏的形式,专题探寻南京市鼓楼区地方志工作产生的“鼓楼现象”。近年来,地方志工作形成了区委区政府重视、区分管领导全力支持、队伍团结精干、工作不断创新、成果突出、影响波及全国的喜人景象。鼓楼区的地方志工作成为江苏地方志系统的“鼓楼现象”。探究“鼓楼现象”的背后,  相似文献   

16.
从武昌阅马场到民主路,要穿过蛇山下的鼓楼洞(老百姓也称为“古楼洞”“武昌洞”“蛇山洞”)。这条沟通蛇山南北市区往来的交通要道,从清末开凿,民国崩塌和修复,到解放后改建,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鼓楼──再创石城辉煌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书记张惠伦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大强鼓楼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江苏省党、政、军首脑机关多设在本区。全区面积24.8平方公里,人口43万。"南京文明"的发源地鼓楼区因明初所建"鼓楼"而得名。考古研究表明,鼓楼岗...  相似文献   

18.
相军 《文物春秋》2010,(3):40-46
2004年2月至4月,为配合蓟县鼓楼广场建设工程,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近4000平方米。遗址的年代为金代至清代。发掘出墙基、水道、灰坑、房屋、道路及灶、水井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陶片、瓷片和少量石质建筑构件、铜器、铁器、玉器、骨器及一定数量的铜钱。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出土,为研究蓟县地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习俗提供了一批翔实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武昌鼓楼洞在哪里?这本不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变化.正确答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特别是青年一代,更感到陌生。还有的不知情者,误把鼓楼洞与武昌路蛇山洞混为一谈。因此,我认为,对这一有关武昌城市变迁的历史掌故和知识。有必要作一番记述。  相似文献   

20.
<正>大同鼓楼系何人所建?始建于何时?《山西通志》中没有记载。现在可以见到的《大同府志》和《大同县志》也仅记鼓楼为明代所建,并没有明确回答这一问题。笔者在《四库全书》中发现了明代李贤所撰的《大同鼓楼记》。通过对该文的研究,似可确定大同鼓楼的建造者和始建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