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7年以来印尼华文教育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以来印尼华文教育的沉浮温广益众所周知,华侨教育事业在印尼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东南亚诸国中,印尼(时称荷印)华侨曾于1901年创办了最早的新式华侨学校之一的巴城中华会馆中华学校(简称“八华”),并在推动印尼以及东南亚华侨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起过...  相似文献   

2.
1994年8月,作者就梅州地区人口国际迁移情况,到梅州市进行专门调查。本文系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志等有关文献写成。梅州地区(即梅州市)是中国大陆客家人聚居地之一。1993年,梅州市总人口为438万人,其中98%是客家人。同时,梅州地区也是中国大陆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到1993年止,梅州地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共185万余人,港澳同胞43万人。台湾同胞61万人,分别占客籍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总数的37%、13%和43%。全市归侨侨眷、港澳台眷(属)224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1.1%。①因此,在一定…  相似文献   

3.
1939年至1941年间,以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洋华侨筹账总会,在马来亚、新加坡等地招募华侨机工自愿返国,支援祖国抗日。前后共有华侨员工十批三千五百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同时,华侨总会还捐蹭汽车三百一十辆及其它物资,担负了在滇缅国际公路上运输各类进出口战略物资的工作,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骆曦 《福建文博》2022,(3):55-61
泉州开元慈儿院是民国时期佛教界在泉州创办的一所儿童慈善教育机构。在该院的历史上,华侨士绅叶青眼曾长期主持院务,积极筹募经费,为该院的建设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华侨士绅是近代侨乡的特有群体,在侨乡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叶青眼作为华侨士绅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个案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群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泉州为我国宋元时期对外交通大港.往来地区包括今天的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乃至埃及、东非和地中海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泉州对外交通的航线主要有三条:一是自泉州启航.经万里石塘(今我国西沙群岛)至占城(今越南南部),再由此转往三佛齐(今印尼巨港附近)、阁婆(今爪哇)、渤泥(今文莱)、麻逸(今菲律宾民都洛岛)等地,史称“东洋航线”;二是由泉州放洋过南海.  相似文献   

6.
台湾通常把外资区分为华侨投资(华侨资本)和外国人投资(外国人资本),合称侨外资。所谓“华侨”,虽然条例曾规定是指具有中国国籍而侨居中国领域以外的人,但实际执行上并不太拘泥于国籍,可以说,凡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汉人)都可视为华侨而不管其国籍为何。香港与...  相似文献   

7.
1967年以来加拿大华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加拿大政府实施新移民条例后,加国华人增长较快。1967年,全加华侨华人仅有7.9万人。①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加拿大共有华裔居民58.6万人,②其中多伦多大都会区25万人,温哥华大都会区15万人,卡尔加里5万人,埃德蒙顿3万人,蒙特利尔3万人,温尼伯2万人。从1858年首批粤籍华工抵加淘金至1967年的一百多年间,来自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四邑地区(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的华侨华人构成了加拿大华侨华人的主体。有人作过统计,1967年时,四邑人占全加华侨华人的78.5%。③后来,移居加国的华人移民原住地逐步呈现多元化。这些移…  相似文献   

8.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600多万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分布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乡族谱中关于泉州人民买棹扬帆、播迁海外的记述浩如烟云,《参山二房黄氏族谱》[以下简称《黄氏族谱》,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抄本,即是这其中的一部。由于《黄氏族谱》中记载参山黄氏族人迁居台湾的史料繁多。达1000多人,因此谱中关于族人出洋的记载较易为人们所忽略。  相似文献   

9.
长崎是日本华侨的发祥地。长崎华侨不仅在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华侨史上充当了主角,而且在与异文化的接触并摩擦中,为弘扬祖国文化也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日本华侨的历史始于长崎。长崎华侨建造的著名的四大唐寺(又称四福寺),即兴福寺(1620年创建、三江帮所属)、福济寺(1628年创建,福建泉州、漳州帮所属)、崇福寺(162年创建,福州帮所属)、圣福寺(1677年创建,广东帮所属)和长崎孔子庙中国历代博物馆(189年创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岁月。每个寺院都是华侨史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了华侨的文化意识和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也是…  相似文献   

10.
清末和民国时期华侨在厦门的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华侨在厦门的投资是伴随着厦门近代城市的形成不断发展起来的。从1871-1949年的79年间,华侨在厦门及其附近的泉州、漳州等地的投资为1.28亿元人民币(建国初价格),约占同期华侨在福建投资的92%。华侨在厦门及其周边地区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业,约占总投资额的46%,其他投资领域依次为工业、商业、交通业、农矿业和金融业。华侨在厦门的投资符合当时厦门作为归侨、侨眷聚居的消费型城市的各种需求,对厦门现代城市规模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厦门近代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编纂县志是一县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它关系着各个方面。县志及其他地请书籍、资料,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多方面的影响。从兴宁市用志情况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一)用志拓展联谊:新编《兴宁县志》于1992年出版发行,一次印刷4000册,其中向海外包括东南亚、欧美、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1200册。兴宁有华侨、港澳台同胞30余万人。七、八年来,我办向他们送书4000余册。这些志书,包括国情丛书《兴宁卷》和《兴宁年鉴》等,对海外联谊、激发海外赤子捐款、投资家乡建设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在台湾的兴宁籍人约有7万人,县志…  相似文献   

12.
抗战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踊跃认购国家捐债,支援祖国抗日。本组史料选自馆藏中国银行档案,系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人议定由中国银行主持举办海外捐债事宜以募集国防款项的来往函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侨胞为祖国抗战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华侨华人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概况1.华侨华人经济研究的历史概观战前,有关华侨经济研究的著述甚少,可谓凤毛麟角。仅有郑林宽的《福建华侨汇款》(1940年)、姚曾荫的《广东省的华侨汇款》(1943年)等几种,记录了闽粤主要桥乡“侨汇”的重要资料。此外,华侨在国内兴办企业的情况也有少量资料印行,例如《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参观记》(归国华侨联合会1926年印行),就附有该公司的简史。有关华侨在海外的经济状况,虽没有专著出版,但1934年出版的丘守愚著《二十世纪之南洋》一书,则有较多篇幅的论述。战前,国外已出版了诸如卡特的《荷属东印度华人的经…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港澳台与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本(以下简称海外华资),大举进入中国大陆,构成了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主体,在中国经济建设、乃至整个亚太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改革开放前海外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5.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华侨、华人估计有150万左右,①其中大约五分之三集中在西欧诸国。战后,西欧诸国从移民输出国转变为移民输入国,50年来共接纳各类合法移民2000万、难民400万。其中,来自中国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人、华裔移民约100万,占全欧外国移民总数的4%。②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巨变,战后欧洲华社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不仅华侨华人人口增加了百倍,而且其成份、文化特点、职业结构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与成份  (一)欧华社会的形成据史料记载,17世纪即有中国人自陆路赴欧洲…  相似文献   

16.
论文梳理了新加坡华侨赈捐活动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探讨了晚清华侨民族主义从无到有、从政治制度认同发展为超越乡土观念的民族意识这一历史脉络。在前两个阶段的赈捐活动中,主要是新加坡华侨与清政府之间的联系。而在1900年之后,新加坡华侨的赈捐活动则与中国的民间力量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新加坡的同济医院、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到赈捐活动中。面对来自祖国民间的求赈呼声,新加坡华侨自发联系、自行组织助赈活动,产生了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进而生发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推动了晚清华侨民族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赤诚爱心献家乡共建桑梓功垂史金章嵚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祖籍福建的华侨、华人有8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十分关注家乡的修志事业,并对家乡的志书编写和出版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海外侨胞、港...  相似文献   

18.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也是侨务大省。有粤籍海外侨胞三干多万人,港澳同胞也有600万人,归侨侨眷2000多万人。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众多,侨资企业众多,是我省突出的省情和独特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侨务工作以邓小平侨务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侨务政策,积极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海外联谊,发展与海外侨胞的合作交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和为侨服务,取得很大成绩。广大海外侨胞心系乡梓,爱国爱乡热情高涨,慷慨解囊,或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或投资兴业,或经商贸易,为广东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莉 《福建史志》2009,(5):28-30
民国32年(1943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及其子陈厥祥发起成立集友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友银行)。该行为当时福建省除四大银行及省行外惟一的私立银行。倡导“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本职”。它的成立,不仅为集美学校的经费来源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还“确立华侨资金与祖国建设事业联系合作之初基,俾可陆续联合侨商返国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移居海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仅在东南亚地区就曾有上千万中国侨民。但在20世纪前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学者,都没有对海外华侨社会进行过真正的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侨务部门出于工作需要,曾对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华侨作过初步的调查了解以外,也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学术性的研究工作。因此,说到60年来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实际上也仅指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