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阳关秋月     
正阳关的秋月是悠远冷清的。岁月风尘飘散,不知道历史的烟云带走了多少往事,在阳关脚下也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和无尽思恋。多少回梦里走进阳关深处,感受羌笛凄楚的吟唱,在烽燧上遥望秋月,凄切冷清,拿个火把将诗情点燃,也把阳关的烽火点亮。突然间,阵阵战鼓雷响,守卫关城的骑兵随着马蹄声绝尘而去。独自凭栏举杯,却饮不尽千年沉醉的月光。空中的飞雁,是不是为西出不归的游子捎来问安的家信。西出不归的歌  相似文献   

2.
梦幻楼兰     
丝绸之路在经过河西走廊,西出阳关、玉门关之后,便进入了丝路中段——昔日辉煌的西域、今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新华书店总店旁,一座绿树掩映的庭院中耸立着一幢杏黄色的二层楼房。这就是当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深秋时节,我特意西出阳关,慕名来到此地,拜谒中共“一大”代表、心中久仰的湖北乡贤陈潭秋同志。  相似文献   

4.
天马的故乡     
出敦煌城西行70公里是古阳关,西出阳关10公里是渥洼水,渥洼水是孤存于茫茫沙海中的一滩水。渥洼水四周数百公里均为流沙,流沙摧毁了曾雄踞一方数百年的古国,抹去了古道上人的足迹和马的蹄印,也使不绝的歌吟渐次暗弱。沙漠将这一方阔大的世界风干为历史、传说和传唱,唯一与沙漠一道成为现实风景的就是这方渥洼水。  相似文献   

5.
《旅游》1994,(2)
6、西出北京的‘阳关’是指哪里?7、与康西草原相毗邻的湖叫什么?8、本期‘旅游热线’介绍的是何地?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1961年,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苏联撤走专家后原子弹的研制问题。陈毅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他让张爱萍搞调查,张的态度很明确:"再穷也要有根打狗的棍子。"调查归来,张爱萍向林彪汇报,林的态度同其他几位老帅一样坚决:"原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图为张爱萍)  相似文献   

7.
新疆寻旧梦     
李潾 《丝绸之路》2003,(2):37-39
每当想象达坂城的石路、喀什噶尔的碧水蓝天。就觉得新疆是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令人向往。但是云山千万里。新疆太遥远。寒来暑往。半个世纪姗姗而逝,年过六旬却幸遇去新疆旅行的机会,西出阳关。去寻觅孩提时期滋生的悠悠旧梦。  相似文献   

8.
感谢先祖王维,是他的一曲《阳关三叠》为后人们带路,把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长安与数千里之遥、拓展西域的灯塔阳关连在了一起,为后人们演绎了一曲灞桥折柳送别、西出阳关故人难寻的永恒记忆。于是,多情的文人墨客、考察学习的专们家和风尘仆仆的游侠,穿越《阳关三叠》的古韵,伫立于不知是汉代哪位祖先取名为渥洼池的湖水旁,感悟丝绸古道战争与和平的哲理,感恩一方古老而又青春的生命之色……  相似文献   

9.
袁培德 《风景名胜》2016,(2):90-101
15年前,我只身西出阳关,踏上一望无际的大漠戈壁,脚下是古丝绸文明之路,头顶着烈日和黄沙扑面,一颗坚定的心脏在干涩无垠的大漠戈壁上行走.这15年来我已经去新疆8次了.近期,我又一次踏上古丝绸之路这片土地,如同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向心中的圣地进发.  相似文献   

10.
<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有两座关城,向来是不好过的,一座榆关,一座阳关。比起榆关,阳关难过的历史要久远得多。难过的关,并不单指"道阻且长",更有一种心理上的"难过",毕竟"故园无此声",毕竟"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脑海中的阳关不仅仅是一座关  相似文献   

11.
7月,屏风表演班的经典大戏《西出阳关》刚刚结束年度巡演,另一出重要作品《三人行不行》也将在新光三越的顶层安营扎寨,成为台湾第一个在百货公司驻场演出的小剧场作品。更让人期待的,是屏风艺术总监李国修的戏剧作品集即将全面发售。作品集收录了27个剧本,囊括屏风历年来的重要剧目。  相似文献   

12.
路过兰州     
火车途经兰州的时候,我突然生出去看看兰州的想法。我曾经在兰州附近的永登当过三年兵,那三年来,我与兰州虽是咫尺却又仿佛是天涯。当兵去永登时要路过兰州,回家探亲时也要路过兰州,退伍回乡时还要路过兰州,西出阳关时,又一次路过兰州。兰州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3.
十余份1945年至1947年间的国民政府机密电报证实,中国政府曾在抗战胜利初期,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原子弹研制工作。蒋介石还延聘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曾昭抡、华罗庚等十余人,成立"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复又筹组"中央原子物理研究所",积极部署原子弹研制方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研制原子弹  相似文献   

14.
西出阳关,穿越罗布泊北岸楼兰故闾,途经轮台、库车、疏勒、莎车,独行八千里路,寻勘狼烟散尽后失落荒漠的烽燧。万里长城的西端不在嘉峪关而在玉门关外,烽燧是长城西去的延伸。荒漠中的烽燧“个性”迥异,并非“千人一面”。面对这些苦难的塑身,霜风里的我虽不能长啸代歌,却可以为它低声吟唱……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月10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一刻,距离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起——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  相似文献   

16.
王甘棠 《百年潮》2014,(12):27-34
正20世纪40年代和五六十年代,旧中国和新中国先后实施过核计划。前者流产,后者成功。不过,两者之间并无任何因果联系。而先后两次参加核计划的核科学家唯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光亚一人。蒋介石想造原子弹1945年,美国按照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研制出三颗原子弹。第一颗是钚弹,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试验场塔爆试验成功。第二颗是铀弹,代号"小男孩",8月6  相似文献   

17.
门冬 《名人传记》2020,(4):82-85
张利兴和朱凤蓉,是一对为了我国核武器试验,选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少将夫妇。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96年暂停核试验,我国共进行了四十五次核试验,其中朱凤蓉参加了三十七次,张利兴参加了近三十次。在位于新疆罗布泊的马兰核试验基地,他们一干就是一辈子,连亲人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做些什么。近日笔者采访了这对少将夫妇,他们讲述了五十多年来投身祖国大西北的核试验岁月。  相似文献   

18.
徐金发 《人文地理》1993,8(3):13-14
中国存在着极大的沿海与内陆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全方位开放,"东联西出"、"西引东出"是实现沿海与内陆对接、协调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阮小籍  木子 《旅游》2013,(1):10
余秋雨先生曾在《阳关雪》里说,诗文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的阳关,比如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黄鹤楼,比如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洛阳,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片冰心在玉壶",让洛阳成了多少男人心头的故乡。万家灯火夜雨敲窗时候,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