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访笔记     
在去年采访期间的一个傍晚,严格说,在内地已经是晚上了,当天的20:00左右,阿里的天是太阳落山的情景,淡淡发红的云彩架在天边。我们驱车回普兰县城,在经过圣湖时远远看到湖边有几个女人在转湖曲珍和她的老乡们,她们来自普兰县,一步一长头地已经围着玛旁雍错转了11天,整个湖还需要20多天才能转完。她们花钱请了一个人帮忙开拖拉机装帐篷和糌粑,每天要转到日落山头,抬头能见繁星之时,才会扎帐篷在湖边休息。曲珍说,她们今年冬天转完湖,就等着马年转山了,为了这,她们会准备很久……  相似文献   

2.
普兰是青藏高原这片高原大陆的西南门户,因其有众多雪山环绕的缘故,又被称为雪山环绕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峰、圣湖--玛旁雍措、鬼湖--拉昂措、名胜古迹--科迦寺、贤伯林寺、边境小城--普兰县城、中外古商道--国际市场。是公认的著名佛教"朝圣"地区。  相似文献   

3.
空气里还残留着夜的气息,山坡上参差错落的房屋在黎明中刚刚露出剪影,我们的两辆越野车便离开普兰县城,沿孔雀河两岸,向东驶去。昨天晚上,听巴桑副县长说,在普兰境内发现一块刻有观音佛像的古碑。据当地群众讲,此碑非人工凿造,是天赐之物,尤其那观音佛像自然成形,被当地人  相似文献   

4.
封面故事     
<正>封面拍摄的是普兰县城全景。画面中,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在周边严酷生存环境和雪山的映衬下,普兰县城和周边的农田、蔬菜大棚却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60年来,在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西藏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幅作品展现了在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普兰各族儿女奋力创造幸福生活的奇  相似文献   

5.
叶尔羌,在今新疆莎车县治内。叶尔羌,维吾尔语称:Tarkand。维吾尔语"叶尔"谓地,"羌"谓宽广之意,叶尔羌汗国,是明宣德年间由东察合台汗国分裂出的一个地方政权。1514年6月3日,赛依德在朵豁刺部异密尔们的拥戴下登上汗位,定都叶尔羌。赛依德是学术界公认的叶尔羌汗国的创始人。其后,又经历11位首领更替,前后约共延续了240年左右的历史(表一)。表一:叶尔羌汗国统治者年表据《拉什德史》(又名《中蒙兀儿史》)中曾多处提到叶尔羌汗国每位汗王都曾打制过自己的钱币,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也有关于叶尔羌汗国使用自制货币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经营糌粑生意多年的罗布丹增对白朗糌粑的市场前景有着清醒的认识。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他们仍保持着藏族传统生活习惯,每天至少要食用糌粑一次。  相似文献   

7.
正糌粑是藏族人最为重要的主食,单从糌粑就衍生出花样百出的吃法并沿袭至今,糌粑最为常见的吃法是把糌粑挼面般挼成糌粑坨坨,在藏语里称为"粑"。它的制作过程是先在碗里放适量的酥油茶,再放入两三把糌粑,再放白糖、酥油、细的奶渣丝,而后挼成糌粑坨坨。拉萨藏家宴餐厅的创始人曲杰老先生说:我对藏式小吃没什么特别的研究,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特别是藏族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喜爱吃零食,藏语称作"卡布多"。只要是出门,无论远近,或是亲朋好友聚会,都会带些茶点小吃和零食。小孩子出门上学,大人也一定要给孩子揣点儿炒青稞、  相似文献   

8.
96年8月,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的神山脚下,我们在拉萨租来跑阿里的旧北京212吉普车终于趴窝,不得不放弃。虽然在lO天内我们曾南下普兰口岸,西去扎达县的土林、托林寺和古格王国遗址,但仍无法找到车东返拉萨。承蒙神山保佑。我们得以搭乘一个来神山拍电影的美国旅行团的给养车回拉萨。  相似文献   

9.
魏毅 《中国西藏》2009,(6):26-29
普兰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接壤,是全国12个三国交界县之一,边境线总长414.75公里,共有通外山口21处。干百年来,普兰一直都是中、印、尼三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相互交流的重镇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沿边开放口岸。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唐嘎市场,是阿里地区、新疆通商东南亚的主要通道,边贸历史底蕴深厚,边贸市场活跃。  相似文献   

10.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08,(5):89-89
糌耙的做法和吃法糌粑在藏语中是"炒面"的意思,它的原料是青稞或豌豆,就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成的炒面。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营养丰富、味香而耐饥饿。他们在吃糌粑时,先在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放上炒好磨细的青稞面,然后用手将面与茶水搅拌在  相似文献   

11.
索穷 《中国西藏》2004,(1):18-20
家住拉萨市翁堆兴喀路某大院的曲珍阿妈今年60岁了,老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多年来仍然保持着藏族传统的饮食习惯,每隔七八天她都要到大院门口的糌粑店里买上几斤优质的“古荣糌粑”拿回家享用。她说:“我年纪大了,不爱吃别的,就好这个!现在买糌粑可比过去方便多了。”目前拉萨城区约有20多家糌粑食品专卖店,经营青稞、豌豆等多种原料加工的糌粑食品,年销售量在120万斤左右,基本能满足拉萨市场的需求。在这20多家店面中,除拉萨市城关区粮食局门市部和白朗县嘎东糌粑专卖店等少数几家店铺,其余85%以上的店面是由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农民自行…  相似文献   

12.
<正>每至农历十月初一,川西北岷江、涪江上游的羌族就会迎来传统佳节"羌年"。古老的史诗"木吉卓与斗安珠"叙述着这个节日的悠远来历。传统羌年的祭祀与庆祝,处处体现出敬天还愿、感恩、报喜的特质。斗转星移,羌年从高山村寨走向了民族文化展演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羌人从"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从西北河湟地区迁徙至川西  相似文献   

13.
正六月的甘肃甘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引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在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姑娘们正在舞台上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进黑力宁巴村,满目皆是藏式风格的二层建筑"镶嵌"在公路两边。村落之外的广场上,既有现代化的篮球场,也有古朴精致的旅游帐篷。一旁的休闲走廊,也被青稞、糌粑、风干牛肉、茯砖等当地土特产铺满,等待着游客前来选购。广袤的天然草场提供了如诗般的意境,独特的藏戏文化和便捷的交通位置也吸引着很多游客。  相似文献   

14.
正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襟陇带蜀,为汉江的发源地和古蜀道必经之地,素有"蜀道明珠"之美誉。宁强县过去叫宁羌县,新县名还是民国大家于右任先生给改的,寓意为"安宁强固"。据考证,于右任除了为一些饭庄题写过店名,给地方改名题词,还是唯一一次。宁强文化最炫目的色彩,当数羌族文化。翻开中国历史长卷,以"羌"命名的州、县,惟有宁羌。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陕南羌民田九成起事,据川陕险  相似文献   

15.
正用过早茶、糌粑,67岁的索朗多布杰和平常一样走出家门,没几步就到目的地。他的目的地其实就是村里一处小庙,每天他和老人们都会围着小庙转几圈,随后尽情地享受阳光,谈天说地。对于身体不便到拉萨城里转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选择。2015年,索朗多布杰考虑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们就自掏腰包就地安装了一些椅子,供老人们休息用。老人们就在这里,从村东聊到村西,聊完昨天又聊今天,明  相似文献   

16.
[题记]吃糌粑、喝酥油茶,住会议室,饮水去河里背,用牛粪炉做饭取暖……在西藏广袤的乡村牧区,许许多多机关干部如今正扎根基层,与当地群众同生活,同劳动。从2011年10月开始,西藏在全区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每年从自治区、地、县、乡四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驻藏中直单位和武警部队选派两万多名干部,组成5000多个工作队,进驻5400多个行政村和居委会开展工作,以建强基层基础、帮助群众致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等,夯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相似文献   

17.
朦昧时代的人类,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在老奶奶们慈祥的统治下度过的。当老祖母们爱的光辉笼罩大地之世,人间充溢着祥和的温情。那时,妇女管理着氏族。不但掌握着赖以生存的物质分配,也享有勾通人神、解释世界的权力。在不少的民族中,母系制一直延伸到文明时代,直到"妇女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到来之世,权力的金杖才落入男人们的手中。那个贫困但安静和睦的时代虽早已逝去,却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刻痕,像温馨的梦一样随时浮现在人类孤寂的心灵中。所以,涂山氏、女婚、西王母之类的传说,被世代传颂不息。古代华夏西部庞大的氐羌集团,比…  相似文献   

18.
正普兰,地处伟大的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位于中亚、西亚、南亚、东亚的结合部,从古至今,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俗、文化、经贸、宗教、军队、信使汇聚于此,通过反反复复的交融,孕育了极富普兰特色的孔雀河流域自然人文生态。位于"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里地区南缘的普兰,自古以来就是西藏高原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著名的盐粮古道,持续繁荣数百年,每年夏、冬季,来自印度、尼泊尔的商人汇集普兰塘嘎市场,增添了普兰的"国际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正每隔几天,家住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波林村的白玛加布就要去村里的糌粑加工厂工作。这家糌粑加工厂是2017年当地整合兴边富民资金和脱贫资金,投入176万元新建的。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拥有糌粑加工所需的淘洗、碾磨等设备,专门生产糌粑。位于古格遗址脚下的波林村,距离扎达县城18公里。这里平均海拔  相似文献   

20.
民国学人陶云逵提出"边地汉人"是边疆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范畴。民国时期川西北羌族地区是时人心目中的"文化边疆",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与羌地汉人的经济活动密切关联。文章对民国时期的"羌地"与"羌地汉人"做了界定,对羌地汉人的职业结构、经济活动及日常经济生活做了描述,并分析了羌地汉人对羌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