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道传播与文化地缘——以古代徐州区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徐州地处齐鲁、楚、宋文化的接触地带 ,多元地域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与涵化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边际性文化区域。在此过程中 ,它广泛接受鲁地儒家文化的传播 ,由先秦儒文化强辐射区发展为西汉之核心区。同时它并融入道家文化源区域 ,至秦汉时不失为道家文化发达区。儒道文化在古代徐州地域叠相荟萃的景观 ,从文化地缘角度可以得到圆满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理论高度重视历史上牧业社会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农业社会为中心的中国史思考维度。特别是拉铁摩尔从中国内部文化一族群的多样性视角,通过分析牧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在长城这一中间过渡地带的竞争、共生与统一的关系,开启了文化多元主义中国的历史思想取向,对中国疆域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东夷文化是指以山东地区为中心的海岱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考古学文化,它有产生、发展、繁荣和消亡的过程,同时又有融合和传播的过程。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对日本绳纹文化、弥生文化遗存,无论遗址、聚落、墓葬形制、稻作农业、习俗诸方面,还是制陶工艺、器表装饰风格以及陶器、石器的形制等方面都与东夷文化有密切关系。东夷文化和日本考古学文化都是世界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共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城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兴旺,手工业高度发展,商业贸易活跃,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往来。繁荣的社会经济,促使社会各阶层分化和早期城邑的兴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文明形态,成为长江中游地区一个辉煌的文明中心。吴城古城便是这一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藏族汇集朝拜的中心,也是藏族文化的中心。它是藏族人民智慧和聪明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与周边其他民族文化,如汉族、蒙古族、回族、印度、尼泊尔等等交流汇集的中心。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必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营养,并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存相依,藏族文化也是如此。下面提及的主要以建筑物为主的象征符号,即是拉萨为以藏族文化为主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之明证。  相似文献   

6.
王颖  梁怡  任一帆 《风景名胜》2020,(1):0009-0009,0011
农业振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的,文化传承是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必要途径。本文以红色革命地为例,结合互联网发展,对红色革命地农业发展水平和当地文化传承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其中,农产品银行与文化旅游是此次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探寻当地农业发展和文化振新的道路,以期为其他相同规模或现状的地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夏、商、周三代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均在黄河流域。由地缘关系而导致的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吴、越、楚等,在中原史官掌握着话语权的文献记载中均被记为“蛮夷”。对东周时期地处中原的诸侯国与地处长江流域的“蛮夷”国之间的文化交融乃至冲突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中国地域文化产生早期时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互动情况的研究,同时也是对华夏本体文化交融过程的深层次研究。本文分析夏、商时的“五服”和周代时的“九服”,并以春秋时期中原文化的代表性诸侯国——鲁国与“蛮夷”国家的吴国之间的军事、文化冲突为例,论述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与长江流域“蛮夷”文化冲突的形式与渊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新石器时代相关文物为中心,结合考古调查、发掘及研究成果,对平凉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化做一系统梳理,建构这一时期平凉地域农业文明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9.
南朝时期,南方文化持续发展,经学家人数不断增长,形成了建康吴会地区、寻阳豫章地区和江陵长沙地区三个经学中心。这三个经学中心的形成,与那个时期的移民浪潮、南朝特殊的政治形势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南朝儒学以此三个中心为基础,继续向西向南迁播,从而引起了南方儒学传入地区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城市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物质集聚中心,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中心。本文在全面理解城市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联系当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所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切合实际的建议,以期有利于我国城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下川文化的生态特点与粟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兴邦 《考古与文物》2000,14(4):17-35,57
本文的主要论题是:一、下川文化的生态特点与农业文化的联系;二、农业起源的理论与粟作农业起源的一些问题;三、农业起源研究的现状给粟作农业起源提供了科学的时空界段;四、中国粟作农业源头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西宁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方向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佐  郭敏丽  程起骏 《攀登》2005,24(1):99-103
西宁文化是西宁地区历经2100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由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而形成,以河湟文化为中心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其形成及发展可以用三个阶段、七项标志和一大趋势加以概括。其特征表现为多元一体性、融合性、开放性与封闭性、区域内的中心性与中心内的边缘性和独一性;其内容十分丰富,集古代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当代文化以及乡村文化、牧区文化和城市文化于一体,因而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独具优势。西宁文化建设的主旨是要妥善解决发掘与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其中包括刨设发展环境,确定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发展内容以及发展重点、优先领域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敦煌地区的史前文化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过渡类型、四坝文化、骟马文化等.敦煌地区史前时期的生业经济较为复杂,既有相对稳定的农业,也有灵活且适应环境的畜牧业;四坝文化之前时期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较为粗放;骟马文化时期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比重降低.敦煌地区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和缓冲地带,也是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不断碰撞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愈来愈多的资料证明,远在三千多年前,位于今天四川盆地的巴蜀之国就与中原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周文化曾对巴蜀文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商周文化又是从何时、于何处入蜀的呢?本文试图借助一定的史籍资料和考古成果,对其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商周文化入蜀的时间 关于商周文化入蜀的时间问题,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在殷墟出土的大量卜辞中,就有关于“蜀”的记载。但胡厚宜先生认为,殷墟卜辞中的“蜀”在鲁地,“自今之泰安南至汶上,皆蜀之疆土”。而郭沫若、董作宾和顾颉刚诸先生认为:“蜀的地望在今之  相似文献   

15.
五片旅游区     
《福建旅游》2005,(8):26-26
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商务休闲文化旅游区;以宁德为中心的闽东山海畲乡民俗旅游区;以南平为中心的闽北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区;以龙岩为中心的闽西客家文化红色旅游区;  相似文献   

16.
罗蕾 《丝绸之路》2011,(4):51-59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受山东省东营市委托,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石油大学挂牌成立。这标志着黄河经济和黄河文化正式成为中国石油大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黄河文化研究的三个不同层次——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齐鲁文化研究、黄河流域及辐射区文化研究入手,根据不同层次的研究服务对象,列举和分析了应该纳入研究开发的主要文化资源,指出了中国石油大学下一步导入黄河文化研究的切入点、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河洛史志》2004,8(1):29-32,F003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河洛先民在原始采集过程中,驯化了某些植物,使得植物的种植与栽培成为可能。距今1万年左右,河洛地区出现了农业,这时的农业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刀耕农业。它是在强度采集的基础上,采用点穴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一种理想的文化境界和状态,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建构性认同。以和谐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标志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历史归属和与传统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建立了审视传统文化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马文邹 《神州》2014,(18):250-250
农村文化发展惠及千家万户,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问题逐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发展农村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周志清 《文博》2003,(2):45-48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滇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等,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文化中一大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多元的青铜文化体系,对于我们认识古滇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