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1,(13):19-19
朝日新闻社日前进行的一项全国定期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2%的人表示认同菅直人内阁应对东日本大地震的做法,60%的人认为其应对不力。如果单从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方面来看,认为政府处理不当的人数比例则高达67%。  相似文献   

2.
马建标 《安徽史学》2005,2(3):122-125,121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以后,王正廷、顾维钧、王宠惠等人纷纷回国入主北京内阁,而且一度左右北京政坛.时论对他们参与内政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党派之争又使他们的身份复杂化,要客观地评价他们,既要注意其自身的因素,也要兼顾到当时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3.
日本执政民主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首相选举是一个关键,因为两个候选人,首相菅直人和前干事长小泽越走越远,甚至在电视辩论上互揭疮疤,激烈攻讦,以至于民主党分裂的传言甚嚣尘上。日本民意在小泽和菅直人两人选一的情况下,普遍支持菅直人,但是,小泽的参选有其理由,同时,这也是小泽最后一次的“王者之梦”。  相似文献   

4.
李文杰 《近代史研究》2023,(1):113-131+161
辛亥革命造成原有的中央集权式财政体系瓦解。如何在失去财政调剂能力的情况下筹集巨款,进而完成革命的善后问题,成了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唐绍仪内阁面临的急迫问题。在公债、国民捐、军用票等手段受挫后,南北政府都诉诸外债,唐绍仪内阁更是积极寻求外债以解决财政危机,内阁成员在这一问题上并无大的矛盾。由于外债与国权这一敏感问题牵连,它遭到参议员质疑,加之党派意识和舆论渲染,借款问题变成了立场问题。唐绍仪在压力巨大且又无可作为的情况下,选择离职。财政问题成为第一届内阁终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野的自民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民主党内的小泽派系和前首相鸠山派系乘势威吓要倒戈造反。结果,在千钧一发之际,日本首相菅直人与鸠山达成协议,用"模糊的下台承诺"换来了党内的团结,成功逃脱下台的厄运。随后,菅直人又出尔反尔,不愿意明确下台日期,甚至否认先前的承诺,以致于鸠山怒骂昔日的战友是"大骗子",让全世界看到一场难得的日本政治闹剧。  相似文献   

6.
《巴蜀史志》2015,(1):56-59
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影响深远的朋党现象。历朝历代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权力斗争。从一个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各个王朝的盛衰规律,惊心动魄地展示了制度压抑下人性的挣扎和扭曲。  相似文献   

7.
他的“出尔反尔”反而会激发民主党内更大的反弹 近日,在野的自民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民1主党内的小泽派系和前首相鸠山派系乘势威吓要倒戈造反。结果,在于钧一发之际,日本首相菅直人与鸠山达成协议,用“模糊的F台承诺”换来了党内的团结,成功逃脱下台的厄运。随后,菅直人义出尔反尔,不愿意明确下台日期,甚至否认先前的承诺,以致于鸠山怒骂昔日的战友是“大骗子”,让全世界看到一一场难得的日本政治闹剧。  相似文献   

8.
黑田清隆首相指出社会上出现政党是“不能避免的”,但彻底否定了政党进入政府内部、甚至组织内阁。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认为如果和特定的党派相结合则会损害国家利益,强调政府为了进行公正且合理的政治需要保持不偏不党性。虽然黑田清隆和伊藤博文在“超然主义”演说中提出政府要超然于政党之外,但均不具备现实性,就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宪法颁布之初对于政党和政党政治的怀疑和不信任。  相似文献   

9.
历史进行时     
<正>2010/5.28-2010/6.27刑讯逼供所取口供不能作为定案根据5月30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明显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包括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等。但愿一条规定,真能管住国人深恶痛绝的刑讯逼供。鸠山由纪夫辞职菅直人当选日本首相6月2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因在普天间美军机场搬迁等问题上未能兑现选举承诺,宣布辞去日本首相职务。6月4日,菅直人当选新一任首相。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日本首相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明朝内阁官僚群体形成因素析论江心力明朝内阁在其二百余年的演变过程中,除了万历年间一度出现沈一贯、朱赓、叶向高、方从哲等人的一人独相外,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是由两人以上的官僚群体构成的,并且从群体的内部结构看是基本稳定的。首先,内阁官僚大多能长期任职,明朝...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月6日,日本新首相菅直人任用42岁的年轻女政客莲舫担任行政革新大臣。对于台日后裔的莲舫而言,作为目前日本国会中唯一一位华裔议员的身份远比她的年龄、性别以及演艺经历更让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日关系因日方扣押中国渔船、触发有关钓鱼岛的主权纠纷而陷入紧张。为打破僵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曾努力游说中国,希望日本首相菅直人,能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上会谈,而日本民主党前代理干事长细野豪志更为此秘密访华。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已同意放宽对目本部分农产品的进口限制,日本首相菅直人、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温家宝在东京举行了三边峰会,温家宝在会上宣布了这一决定。中方同意解除对日本两个县的农产品的进口限制,这两个县距离受灾核电站较远。对另外10个县的进口禁令将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新内阁成员平均年龄47岁,女性占一半"意大利产生了一届‘粉红色’政府!"自新总理马特奥·伦齐2月21日公布内阁成员名单后,意大利各大媒体不断发出如此感叹。39岁的伦齐组建的新内阁,不仅在意大利历史上创下了平均年龄仅47岁的"最小年龄",也创下了女性人数之最——由16名部长组成的内阁中,女性占了8人,真正顶起了"半边天"。伦齐本人在宣读完内阁成员名单后,还特地强调,"这是意大利史上第一个男女成员各占半数的政府"。  相似文献   

15.
谌焕义 《安徽史学》2015,(2):97-105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印度权力的移交问题。将政权移交给一个统一的印度政府可能在最大限度内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1918年《蒙塔古—蔡姆斯福德报告》提出由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组成印度联邦的设想,此后,英国政府为实现这一设想作了很多努力,《西蒙委员会报告》、圆桌会议、《1935年印度政府法》、"内阁使团方案"一再重申并不断完善联邦方案。但是,由于国大党、穆斯林联盟等印度党派和教派不能互相妥协与合作,全印联邦方案最终流产,英国政府不得不实行印巴分治。  相似文献   

16.
清朝专制制度中的核心机构是内阁和军机处。其内阁沿袭明制,又颇具特色。所谓"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执宰"。"居六卿之首","赞理机务,表率百僚",雍正年间创设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内阁和军机处关系非比寻常。其后,军国大计由军机大臣面奉皇帝训示,拟旨缮发。而寻常政务,仍由内阁票拟。大学士随之出现内外中堂之分,入值军机处的内中堂权力要比顺康时期的大学士大为提高,留守内阁的内中堂的权力明显削弱。军机大臣的"首揆"往往是内阁大学士,这就使军机大臣身兼数职,正确处理内阁与军机处的职责分权,往往也是军机大臣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内阁相否"是明代一个突出的政治话题。与明亡后的制度检讨不同,明代以外朝官员为主体的持论者,把心目中认为理想的内阁,与以往朝代的丞相制度相比照,得出"内阁非相"或"内阁为相"的结论,作为一种"他者"话语,这带有更多改变现状的意图。其中的矛盾性源于内阁权力与职责相割裂的制度特征。这一制度特征与持续百年的他者话语一起,深刻影响了明代内阁的政治演进和阁臣对于"内阁相否"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18.
张璁与嘉靖内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靖时期是明代内阁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张璁是这一时期内阁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世宗在大礼议中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对在皇权许可范围内提升内阁的地位和扩大内阁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面对议礼余波和复杂的权力斗争,世宗四次罢免张璁,但又很快起用,并给予较大权力,使其协助世宗实现了皇权的顺利转移,稳定了嘉靖政治,客观上也强化了内阁职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明代内阁,早在明朝时就有所涉及,专门论述明代内阁的着作当时也已出现,如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吴伯与《国朝内阁名臣事略》、曹溶《崇祯五十宰相传》等。此后,以内阁研究为中心的明代中央政治史研究一直是明史,特别是明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48年5月20日上午10时,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职典礼在国民大会堂举行。其后,蒋介石、李宗仁分别偕夫人抵达总统府接受文武官员集体觐贺。参加觐贺的文官为简任以上负责主官,武官为少将以上负单位责任主管共约700余人,冠盖云集,盛极一时。11点40分,总统、副总统夫妇及觐贺官员在总统府子超楼前摄影留念。这张照片实际上是民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全家福",照片上人物多达186人。第一排就座24人,总统、副总统夫妇四人端坐中间,左右两边各坐十人。主要为五院正、副院长、秘书长及党派、社会贤达、党派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