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信是真谛 南阳慧忠国师是唐朝有名的禅师。一天,一个学僧向他请示:“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这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该说法不可思议,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慧忠国师回答:“此是文殊普贤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当然就是法身。又如,《般若经》所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股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相似文献   

2.
不信是真谛南阳慧忠国师是唐朝有名的禅师。一天,一个学僧向他请示: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这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该说法不可思议,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相似文献   

3.
1929年《遂宁县泰》载:“克幽禅师,广德寺开山第一和尚,相传为观音大士化身。唐大历十年,方赐谥‘克幽禅师’,有真身塔在寺后。宋崇宁二年,敕谥‘慧应大师’,塔名:‘善济乾道’,  相似文献   

4.
“努力”一词的“勉力,尽力”义为大家熟知,而其“保重,自爱”义则鲜有提及者。郭在贻有《释“努力”》一文,指出:“‘努力’一词在汉魏六朝以迄隋唐时期实包含有两种义蕴:一是勉力、用力:另一是犹今言‘保重’、‘自爱’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董雪 《神州》2011,(2):44-44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  相似文献   

6.
清代说文学大家段玉裁在校改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时,是以贯通《说文》的“书例”为基础的。段氏对《说文》正篆的校改,约有下列七种情况:1、据形误校改例,如:《说文·一下·部》:“也。从声。”《段注》:“‘,也。从梯声。’按今本篆作‘’、‘声’,从‘禾’...  相似文献   

7.
读书人喜欢倡导“行成于思”。前天读到一位名家的《病中杂想》,其中有一段话是:“‘我思故我在’,能写这么些‘杂想’,说明我还‘在’。当然,也有这样情况:人虽‘在’,但已不能‘思’,比如植物人、精神病患者。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人等于不‘在’了。我活一天,就要思考一天。能思考有时是痛苦的,但也是  相似文献   

8.
郭炜 《文史月刊》2009,(12):21-21
北宋仁宗时,文人赵旭在一次科举考试中文章出众,堪称榜首。殿试时仁宗皇帝一看他写的字,把“唯”字的“口”字旁写成了三角形的“厶”。仁宗说:“卿文章锦绣,然将‘唯’字的‘口’旁写成了三角,有失规范。”不想这个赵旭自我感觉良好,答辩称:“口与厶在书法中是可以通用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古都西安一文友知道我在研究“西汉揭阳令史定”的课题,遂寄来一本书,书名《寻根探秘百家姓》,为大32开本,由王大良编著、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出版。在第242页“揭姓”词条上这样载:“揭氏是一个出自复姓‘揭阳’的姓氏,姓氏来源相传与西汉安道侯揭阳定有关,史称‘揭定’。原来以‘史’为姓,因担任揭阳令而被称为‘揭阳定’。汉武帝时,他被封为‘安道侯’,他的后代就以‘揭阳’为姓。  相似文献   

10.
“我不太喜欢‘设计’这两个字,它们听起来很可怕,‘设’定一个‘计’谋让读者跳进去。我们把心定下来,好好做一件事,将自己融进去,一件一件做,真的会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一、自主探究——认定目标,致力于导“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导学教学论”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叶圣陶先生在阐述“教”与“不需要教”关系时说:“‘启发’与‘诱导’学生动脑筋,自求得之;如教小孩学步那样,为了达到让孩子自己能走路,大人不能‘抱着走’,更不能代替走,只能在旁边由‘扶肩’到‘携腕’到‘翼护’,  相似文献   

12.
“说”同“悦”辨郭春环,万丽华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二册讲常用词时,谈到了“说”字,其中义项(四):“读yuè,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①关于《论语...  相似文献   

13.
读《孟子&;#183;尽心下》,有“孟子谓高子日:‘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问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一句,关于“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断句法,历代以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据《十三经注疏&;#183;孟子注疏》,赵岐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即在“然”后点断。第二种,清人孔广森在《经学卮言》中说“愚读《长笛赋》‘间介无蹊’似古读有以‘间介’绝句者……言虽有足迹隔绝之处,然人苟由之,皆可以成路云尔”,据其文意,当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即在“介”后点断。俞樾在其所著《古书疑义举例》中,论“双声之字后人误读之例”时涉及此句,认为“‘间介’亦双声字,‘然’字当属下  相似文献   

14.
咱们的古人,似乎喜欢在梨子上做点道德文章,汉代有“孔融让梨”一说,提倡在物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已为他人所熟知。近日灯下阅读,又见元代许衡有“梨无主而心有主”一说,其含意更进一层。《元史·许衡传忖已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许衡未做官时,有年夏天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道旁刚好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吃,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解释说:“乱世之时,这梨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这个许衡,史称自幼好学,后得程朱书,…  相似文献   

15.
《江苏地方志》2005年第一期“方志论坛”刊载的《新编江苏县志‘自然灾害录’纠误》一文称:“《洪泽县志》自然灾害’记1983年地震灾害时说:‘山东荷泽发生5.9级地震。’(119页)‘荷泽’应作‘菏泽’,此说有误。”此为误判,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16.
真假妄语 大德道光禅师问大珠慧海掸师:“您平常用什么心修道?”大珠慧海禅师回答:“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相似文献   

17.
徐光耀 《炎黄春秋》2004,(11):72-74,71
一次,在饭桌上与胡可、杜烽边吃边聊。我忽吐出一句杂感,说:“京剧有点怪,有时故意往别字上念。比如,常把‘脸’念成‘减’。”杜烽接过去说:“不,我小时候上学,老师就教我们念‘减’。”胡可听了,很不屑地“哼”一声说:“什么你的老师!”杜烽见他这样,马上睁圆眼睛:“我的老师,怎么了?”胡可把脸再沉一沉,才说:“你的老师是个戏迷!”我“噗”地一声,几乎把饭喷在桌上。  相似文献   

18.
昨天,茂茂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嚷着要吃饼干。太太认为他这几天咳嗽,就横着心不给吃。茂茂见纠缠多时没进展,便转而“攻”我:“爸爸,求求你了,我就吃一块,就吃一块!”望着可怜巴巴的小脸,我有些不忍心,但一想到刚才太太发了硬话,如与太太的意见相左,不利于教育。正左右为难之际,突然我灵机一动,张口就来“:茂茂,今天星期几呀?”“星期一。”“星期一、三、五是妈妈‘值班’,星期二、四、六是爸爸‘值班’,星期日才是茂茂‘值班’,谁值班谁就有权监督、谁就说了算!”“不,我要爸爸今天‘值班’!”“可今天是星期一呀,按规定是妈妈‘值班’,爸爸…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中药名五彩缤纷,且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宋朝文坛泰斗苏东坡,一天与其好友姜志之同坐品茶。姜志之说:“苏子,我们闲坐无聊,请各举这座中一物为药名。”苏东坡让姜志之先举。志之说:“君为药名。”苏东坡不解。“‘苏子’嘛!”苏东坡明白了。苏东坡随即说道:“君亦药名,不是‘半夏’定是‘厚朴’。”志之问其故。苏东坡答:  相似文献   

20.
庹平 《炎黄春秋》2001,(10):30-34
萧克同志说:“过去讲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的历史时,讲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是毛泽东指挥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反‘围剿’是从共产国际来的李德指挥的,遭受了严重失败;而第四次反‘围剿’不讲谁指挥的,只讲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思想影响下取得了胜利。”萧克明确地讲:“第四次反‘围剿’是周恩来、朱德指挥的,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是历史事实,要如实讲。”(见《纵横》2000年第11期,蒋杰:《萧克指导我们正确评价历史》)本文告诉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