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博览》2007,(4):1-1
不要以为他们是在搞笑,这是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司空见惯的一道风景。几个“革命小将”,一本语录,一个经典动作,一身别具时代特色的装束,一脸虔诚的表情,  相似文献   

2.
画家玲子     
《百年潮》2006,(7):F0003-F0003
玲子,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铁力市,幼时受专业芭蕾舞训练5年。1994年毕业于黑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1995年开始油画创作。2000年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作专题报道,《中国油画》、《艺术界》、《江苏画刊》、《中国艺术》、《美术文献》等多家媒体也作了专版作品介绍;同年作品先后参加澳门、埃及、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美术展览。  相似文献   

3.
远冬     
生命中又迎来一个冬天,我像等一位老朋友一样期盼雪快点降临我的身旁。一直有冬日情结,是因为喜欢冬日漫天的飞雪,喜欢雪花轻轻飘落的飘逸,喜欢独坐窗前静听雪花飘落时如花开的  相似文献   

4.
    
一株幼苗生长在贫瘠的山岭上,忍受着日晒雨淋,狂风冰雹,然而它坚毅地终于长成为一棵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5.
童话     
郭阳  穆林 《旅游》2007,(9):14-14
如果一边是山林,一边是大海,而我只能选择一种,我选山林。我渴望身处一片深秋的山林中,天色灰白,雾气沼沼,到处是金色的树叶儿,像是精灵的眼睛,可以看进心里面。静悄悄的,又好象有音乐在心底里流动,是呼吸声,是河水声,是鸟儿在歌唱,是西风在呜咽。  相似文献   

6.
我的村庄     
村庄把尘土交给我,迷乱了翻看荒老时光的眼睛;生活把五味交付给我,业已缺失的味蕾陷进亘古的丛莽,让咀嚼显得分外苍白……——题记一  相似文献   

7.
乌尤山月     
落日的余晖渐渐散去,最后的一抹斜阳也消失在峨眉山峦边。暮霭中,眨眼间天空由血红变成了淡紫,再又转为灰蓝。何时月升东方,凌云乌尤山影绰绰,江面上烟波迷茫,嘉州山水越发显得旷远出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今日要塞     
<正>我国东北乌苏里边境横亘着侵华日军要塞,地下部分规模宏大,功能齐全,易守难攻。二战中在中苏合击下,  相似文献   

9.
挚友蔡世骥     
2006年5月10日,挚友蔡世骥走完了人生的全部旅程,平静地走了,享年70岁。此前,他打来电话,说肺癌已经扩散,不用说写作,就是看东西都很吃力。我劝了几句,似乎有一定作用。第二天又来电话,与我讨论《中国历代战史》的整理问题,我劝他等病好一点再说,他答应了。此后再接到的电话,是他老伴熊玉兰的哭声,我似挨了一记闷棍,不知所措,禁不住悲从中来。  相似文献   

10.
漾濞老街     
在炎夏凉风初袭的清晨,我又一次踏进了这条安静的老街。两旁大多古旧的民居一如往常地安静,有早起的女人在默默地清扫门前的街面;花白头发的老者,穿着白色的短裤背心,在门檐下努力地伸腿弯腰;一匹从远处村寨赶早而来的栗色马,被主人赶着,驮着一驮桃子亦或是李子进城来,马蹄脆脆地踏过老街古老的石路。  相似文献   

11.
红星杨赞     
振叶于烽火连天的战场,展姿于暖风频吹的山野,如一顶巨大的绿伞,支撑在北方辽阔的大地上。谁有你的笔挺,如一尊石峰巍然高矗在天地之间。谁有你的茂盛,粗壮的枝干加碧叶营造了  相似文献   

12.
“老少乐”     
《文史博览》2007,(3):1-1
三尺木板,几块砖头,一根拦同的木棍,就可以做为一个临时的球台。瞧,这位骁勇善战的乒乓小将与乒乓老手,在弄堂里便拉开了一决高下的架势,小球幻化成银色弧线,伴随着心灵舞蹈,带给我们的是许多不曾远去的回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风雨石窟寺     
去石窑寺是在一个春目的雨后,天空中还布着整块的铅灰色云幕,刮着小风。  相似文献   

14.
曾过日月山     
1985年暑假,我们一行数人曾远游青海湖,路经日月山。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朝左拐,时而向右弯。越野车在青藏公路上疾驰。迎面而来的是卡车,卡车,没完没了的卡车。车号牌上以“26”开头的,显然是青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0,(4):22-22
3月28日至4月5日,当代中国画家石齐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画展由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协办,大连万达集团承办。本次画展展出石齐精品画作120余幅,包括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涵盖人物、山水、风景、花鸟四大题材,较为系统地展现了石齐的艺术成就。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人人都在幸福  相似文献   

16.
刘欣  淑华 《文史天地》2009,(6):70-70
一八九九年(光绪25年),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在北京清政府担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一次服中药时,他突然发现“龙骨”药上刻有奇怪的类似篆文的东西,大为惊讶。王懿荣本是金石专家,精通铜器铭文之学,知道这东西一定有名堂。于是追究到药铺,查问“龙骨”的来历,并选了一些进行研究。一九〇〇年(光绪26年),山东潍县古董商范雄卿携带“龙骨”八百多片到北京,王懿荣付以重金,予以收购。王成为鉴定收藏甲骨的第一人。一九。三年,王懿荣死后不久,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铁云)收买,刘把这些甲骨连同自己所藏,选了一千多片,石印出版了《铁云藏龟》,  相似文献   

17.
"月儿伴星舞,唯有我孤独!"我轻吟着,隔着破旧的铁窗望向深邃的黑夜,看不到闪亮的星空,只有黑黑的静静的夜色。慢慢地,我  相似文献   

18.
我曾因一张极其普通的照片招惹了一场祸端。30年过去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却依然历历在目,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9.
谋妻奇案     
某甲艳羡某乙的妻子,对某丙说了。丙说,那是个粗鲁暴躁汉子,只要你肯出钱,我能帮你圆这个梦。甲大喜允诺。丙就选了一个地方上的痞  相似文献   

20.
烙面赋     
阎纲 《丝绸之路》2007,(6):24-26
小序1964年9月9日,我美丽的家乡——唐·昭陵所在地的陕西省“醴泉县”更名“礼泉县”,酒香尽失,意韵荡无,而湖南“醴陵”风采依然。为了同回忆性的情调相契合,篇中沿用“醴泉”旧名,读者莫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