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牛肉面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小吃名吃。广东的早茶、巴蜀的川味、北京的杂炸、陕西的泡馍和葫芦头……都是当地“土著”引以为自豪并让客来者神往景仰的美味佳肴。兰州牛肉面清淡、爽口、实惠、廉宜 ,拉抻起来风情万种 ,令无论南人、东人还是洋人 ,均感到奇妙无比 ,视之为面食艺术的造型表演。此种评价 ,实不为过。许多兰州人 ,是一天也离不开牛肉面的。所以 ,它是一种地方小吃 ,又成了一种地域文化。兰州牛肉面的面型很有些名堂。它是感性的 ,人性化的 ,十分圆通而随和。男孩子吃“二细”(稍粗)、“三细”(介于“二细”和“细”之间) ,女孩子吃…  相似文献   

2.
正提到兰州,就不得不说兰州牛肉面。不只因为面好吃、名气大,更因为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信仰。兰州人早晨提起裤子,撸了鼻子,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牛大”(牛肉面在当地的通俗叫法)。而牛大碗里面那扯不断、嚼不够的面条就像一根根缰绳,把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牵过来。想起某位兰州诗人的话:“午夜入城的羊群,迎着刀子,走向肉铺。”要我说,清晨的兰州人,迎着蒜苗子,走向牛肉面馆。清晨的牛肉面馆,八方的人群,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的人们聚在一起,不自觉就亲切起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名馆”太多了。 吃主儿多,饭馆自然就多,这是常理儿。 讲究“吃”的风气是自打满清入关之后才大兴起来的。当初的“满汉全席” 何等红火,寻常百姓甭说吃,连见恐怕都没见着过,也就落个听听的份儿吧。至 于把“吃”当成文化的事儿是近年来嘴馋的文化人儿新发明的。因为文人的吃 毕竟和普通百姓不太一样,吃要吃出个雅绪来,反正有人掏钱,吃了喝了总得 有个说词,要不怎么叫文人呢。这是闲话。论吃,吾辈曾就教于金老寄水先生, 他言及,所谓满汉全席虽则是中看又中吃的,但内中规矩甚多,行止坐卧僵僵 硬硬,没吃东西却先自饱了七分。真吃,还要能吃出个滋味儿来,得去山东馆,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在吃上,认口J[,讲究口J「得顺。唯一口川说曲瞠就是吃对了路子。开花豆、拍黄瓜、前小变、萝D、蘸酱,这几样寻常小菜北京人就吃对了路子,不信,您到京城各餐馆去“上眼”,甭管是中档、高档的豪华酒楼,还是低矮简陋的街头小馆.只要有北京人吃眼点菜的时候一准短不了这几代弄得现在人民大会堂开宴会,都有拍黄瓜这道菜了。只不过大宴席,人家做得精细,拍黄瓜不叱e黄瓜,u瓜条。北京人吃东西还有一样儿,只要吃顺了口几,您再想让他换,难啦,且不适应呢。要不外地人到北户开餐馆,总说北京人难伺候呢!错晓并不是北京人难伺…  相似文献   

5.
路生  马军 《丝绸之路》2008,(1):5-11
在兰州,不用抬头就能看到山;在兰州,不用低头也能看到河。在这座山河为城的城市里,山就像一个铁桶,而河就像是铁桶上的一个透气孔。正因为这种原因。这座位于祖国几何中心的城市,千百年来执著地守望着西部文化。许多城市年俗悄然淡去、人们大呼过年无聊时,进而具备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个。在兰州的年俗仍然保持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儿。  相似文献   

6.
《旅游》2015,(2):143
燕海是从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因为兄弟姐妹很多,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所以培养了他一种坚韧不拔的性格。他坚信只要有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作为北京地接英文导游的他已经在北京这座令人向往的大都市扎根生活了十年,他非常自豪地说北京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布满了他的脚印,当你看到他那一双双破旧而几乎要露出脚趾头的鞋时,你就能明白所有的一切了。据说来到北京之后他几乎都没怎么穿过皮鞋,再看看他那黝黑的皮肤和那粗壮的大腿,这些都是对北京导游员的最美的印证。行内常说,“北京导游走断腿”,他则非常自豪地说,“咱无怨无悔。”这难道不是对北京导游的最美诠释吗?  相似文献   

7.
周六的晚上,我照例到我的老师家做客。吃饭的时候,老师不停地把鱼夹到他儿子的碗里,一边说:“今儿给你买了两条活鱼,多吃点,多吃鱼聪明。”儿子头也没抬,拨拉了几口饭,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温习功课去了。老师的儿子六年级,面临冲刺,几个月中每晚奋战到10点以后,一三五吃鸡,二四六吃活鱼。像我的老师一样,北京的许多家长认为,大脑是智慧的摇篮,与供给的营养息息相关,让孩子把智力“吃”进去,是家长研究的课题。他们经常琢磨把家常菜变成“席上珍”,渐渐发现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自四大发明以后,北京人又发现吃鱼…  相似文献   

8.
正雷达先生去世了。4月果然是残酷的。离京千里之外的兰州,是雷达先生就读的地方,是他故乡天水所在地甘肃的省会,兰州大学是他的母校。4月的兰州花儿怒放,但却阴风飕飕,黄土满目。追念先生的《皋兰夜语》,那是迄今为止对兰州最深刻的抚摸。念念不忘《王府井64号》,那沉重苍劲的笔调是对北京中国的深情诠释。  相似文献   

9.
叶梓 《丝绸之路》2009,(23):19-23
从兰州西行,就是赫赫有名的河西走廊了。这是一条交织着历史、传说、丝绸以及歌舞的长廊,但对于一个行者而言,沿途的风景与兰州以东茫茫的陇东高原相比,可谓更加苍凉。其实,这正是大地为芸芸众生设下的假象与迷宫。倘若你能静下心来深入到河西走廊腹地,就会发现情形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李倩 《黑龙江史志》2013,(13):32+34
关于兰州地区隋唐以前的行政建置、地名,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使得兰州地区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有突破。如兰州地区的最早行政建置,应该是秦始皇三十三年所置的榆中县。关于隋开皇元年置兰州总管府的性质和职能问题,隋开皇元年设立了兰州,同时设置了兰州总管府。这样就消除了过去在此问题上的含混和矛盾。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2015,(3):73
海湾战争前,钱其琛外长率中国使团到伊拉克会见了萨达姆和阿齐兹之后,到使馆看望大家。在钱外长问候大家并讲话之后,主持会议的代办突然大声宣布:"钱外长给我们带来北京大白菜了!"慰问我们来了!当时伊拉克大战气氛浓厚,物资匮乏,能有北京大白菜吃,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大家情绪无比高涨,给使馆送大白菜,恐怕这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吧。不知是谁大声喊道:"包一顿白菜馅饺子吧!"厨师加上一句:"省着吃呀,多吃几顿!"使馆内一片欢腾。钱外长考  相似文献   

12.
陶涛 《丝绸之路》2012,(11):30-32
在兰州百里风情线上靠近黄河铁桥的一处景观叫"白马浪"。刚到这个城市生活的那段日子,我每次乘坐公交车,经过那个地方,听见车上"下一站白马浪"、"白马浪站到了"的报站声音,感觉有点不知其然,因为在兰州乘坐公交车经历中,别的站名一听就能明确其来历,却不知"白马浪"是  相似文献   

13.
明志 《世界》2005,(8):15-16
近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国外的许多商品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使我国消费者不用走出国门,就能买到日本的电器、美国的计算机、意大利的家具以及各种各样的进口商品,就连各大城市中的儿童想吃一次美国的麦当劳,也都毫不费力,想吃就吃。然而不妙的是,大量的洋货进口,竟使一些人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吃的用的都要追求“进口”,并且成为了一种消费时尚。可是,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满足了追崇时尚心理的同时,他们用的、吃的那些进口商品,也许就是假冒和伪劣的商品。  相似文献   

14.
卢小黑 《旅游》2010,(8):15-15
今年流行起这么一个冷笑话:从前有一个小孩在北京上学,上着上着他就热死了。不晓得你会不会笑,但是由此可知北京有多热。这么热的天人尤其容易上火,所以找一个舒服的环境,吃点养生的菜品,喝点降火的饮料,是最健康的做法。想要对自己好一点,做个爱自己的人,在这热死人不偿命的天气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泰和草本工坊,吃我想念了许久的泰和龟苓膏。  相似文献   

15.
高中梅  穆林 《旅游》2010,(8):9-9
表哥说:“别看你特别能吃辣,但来到墨西哥你就知道什么叫小巫见大巫了。”我觉得表哥的话好笑,在吃辣椒上面,能有比得上我的人?我就带着这种疑问,来到表哥居住的墨西哥城。  相似文献   

16.
正与雷达老师相识已近20年。20世纪90年代初他来兰州,经常不叨扰文联作协,而找他在文化厅工作的老同学张炳玉同志,这也是基于一种良苦的用心。于是接待和陪同他的任务便经常落在我的身上。那时与他交往并未觉出他的特别,往往是一路欢笑,谈天说地,随意而自在。到北京,我去华威北里他家中探望,两人便在楼下的一家小店吃一顿涮羊肉,他乐呵呵地看着我喝"小  相似文献   

17.
宋旭 《旅游》2014,(1):74-79
人们对川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毫无疑问一定是川菜的麻辣。麻辣真是奇妙!很多川菜一入口,就会舌头发麻,张嘴丝丝吸气。再吃几口后,浑身大汗淋漓,血脉通畅,意气飞扬。有了麻辣的刺激后,让你突然感到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哪怕是一向自卑的人,因为能吃凶猛暴烈的麻辣,也能找到自信的满足和征服的快感。吃是一种艺术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快步进入了精致时代,衣食住行中,体现档次的东西越来越多,吃自然更不必说。几十万一桌的黄金宴、鲍鱼宴早有耳闻,一会儿宫廷大餐,一会儿满汉全席,档次似乎是提高了,可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品位是不是也随之提高了呢?我看未必。吃是一种艺术,此种艺术能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我的故乡四川丘陵农村实行公社大集体,农民从生产队里分得的口粮长年不够吃。想要填饱肚子,就必须开动脑筋。多在自留地种牛皮菜(又叫厚皮菜,两年生草本植物)、多吃牛皮菜就成了乡邻维持生计的普遍规律,主要是它好种、产量高,人猪都能吃,可以大大弥补当时紧缺的粮食。  相似文献   

19.
兰州握桥与渭源灞陵桥陈元据说北京的古城墙因建设所需,早年被拆,而使今天的北京人和建筑师们大为遗憾。在我们甘肃,使得兰州人大为遗憾的莫过于建造在雷坛河上,至今已销声匿迹的握桥了。阅读《甘肃古迹名胜辞典》,内中对当年的握桥颇多赞许之词,称:“长约四十米,...  相似文献   

20.
仙姐 《旅游》1998,(10)
北京人大嘴吃八方的时候,忽然觉着还缺了点什么。怎么自己老祖宗的风味倒是愈来愈难找了?按说,北京人的口福真是不浅了。出门转—转,您什么风味吃不着呢?有人统计过,北京的餐馆已有3000余家,天南地北佳肴荟萃,世界著名美味云集。但北京眼皮底下的北京风味,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信你问问一些小年轻,他们也许说得出麦当劳、肯德基,但不准讲得出什么是北京风味。直到有一天,北京人只知吃八方,而让自己的风味绝了迹,外地人、外国人进京后只品人家的味,而说北京没有自己的风味时,这北京的动都风貌相原远流长的自文化又怎能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