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晓虹 《神州》2012,(16):295-295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已成了教师的特定称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自豪。甚至觉得,“人类”、“灵魂”、“工程师”,由这三个词语组成的称呼是多么气势恢宏和富有诗意啊!曾几何时,我无数次使用这样的短语:“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使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等等。那时候,只要一提起这个词,一种真诚的庄严便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的草纸文献《人与灵魂之辩》中罕见地出现了“与灵魂辩论”的现象,文中讲述了“人”与其“灵魂”围绕死亡主题展开的一系列辩论,“人”内心消极甚至有轻生的想法,“灵魂”则处世积极,提倡珍惜生命。文献中描述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当时古埃及真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面对动乱的社会和平民的悲惨生活内心矛盾而纠结,他借由“灵魂”这个角色开解自己,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进而消除自己轻生的念头。“与灵魂辩论”的观念违背了古埃及传统观念中“灵魂”与“人”相统一的关系,体现了古埃及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挑战,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古埃及人灵魂观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经研究过一种尚未进化到灵魂不灭阶段的原初形态的灵魂观,以及以这种灵魂观为基础的生命信仰1,本文将继续以历史-地理/功能-进化的方法,追寻灵  相似文献   

4.
胡雅丽 《江汉考古》2001,(4):49-55,29
二、人类鬼神人类鬼神即死人的灵魂。人类鬼神崇拜即人类灵魂崇拜。“灵魂不死”的观念,是人类鬼神崇拜的基础。基于万物有灵的思想,人类自原始社会起,就相信人与世上万物一样具有灵魂,人活着的时候,灵魂依附于人的身体,控制并支配着人的思维与行动,人死之后,灵魂与身体相分离,肉体消失了,灵魂依然存在,并能以某种形式对人产生影响。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存在人的灵魂不死的观念。距今五万年至二万五千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在埋葬死者时,随葬有死者生前佩带的装饰品,并在遗体周围撒有红色粉末。这种行为,意味…  相似文献   

5.
灵魂观是萨满教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石。从总体上看,萨满教灵魂观是一个由诸多元素构成相当完备的体系。就灵魂本身而言,它是多元的、运动着的,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它以多元又相互联系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对生命现象予以解说,从而构建了特有的生死观。灵魂观对北方葬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至今犹存。萨满教灵魂观是一种多元的灵魂观。认为灵魂的构成是多元的,人有三魂,即命魂、浮魂、真魂,三魂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统一体。"命魂"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是生命与智慧的源泉。命魂,又称生魂,即生命魂,满语为"发扬阿",赫哲族…  相似文献   

6.
柳色青青     
人的灵魂,是一团柳絮,轻飘飘地在清寂落寞里翻动……柳絮的灵魂是什么呢?只有大地才可以真正地亲近她,也许会体味出一切灵魂的味道。柳絮为着自己心中的信念,漂泊,找寻一片可以植根的土壤。柳絮,举轻若重,重视"柳族"的言行。  相似文献   

7.
吴健梅 《旅游纵览》2016,(11):36-39
正我坚信人是有灵魂的,祖母曾说,人到了天国,化身为一颗穹庐里闪耀的星星,而灵魂却留在人间,在亲人身边徘徊,久久不愿离去。如果去过西藏的多雄拉,也很容易把灵魂留在那边,肉体虽然返回来了,就是这样,多雄拉会暗地里呼唤你回去。  相似文献   

8.
正耶路撒冷老城,哭墙、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圣墓教堂、大卫塔……这些三大宗教的圣迹均汇聚于此,它们是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精神的归属,也是一块被争夺了数个世纪的"宗教飞地"。如果说一个人具有灵魂,你或许会提出质疑,因为人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一个城市具有灵魂的说法,你却很难拒绝,特别是像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到过耶路撒冷的人都会觉得,她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独特气质,而赋予她这种独特气质的正是源自这座城市的灵魂——耶路  相似文献   

9.
关卉 《神州》2014,(13):89-91
<正>生活中有一种说法: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说阅读是一个人的孤单,那么,旅行则是最自在的放松。据说西藏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一个让人拥有无限怀想的灵魂故乡。西藏,一个让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们对它的向往不仅来源于对极限的挑战和勇于攀登的冒险,更源自雪域深处灵魂的超脱与洗礼。西藏,据说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一个让人拥有无限怀想的灵魂故乡。这里有雪山圣湖、冰川  相似文献   

10.
魏女 《东南文化》2002,(5):28-32
原始宗教的产生以灵魂观念的出现为开端,灵魂观念最早出现于旧百器时代中期,此后一直是原始宗教意识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夫德 《文博》2008,(4):12-25
铭旌是古代识别灵柩的一种旗,也是引导死者的灵魂前往祖先和神明世界的一种工具.图像部分和文字部分一样,持有祖先崇拜和灵魂信仰这一主题,是铭旌所有者血缘观、历史观、精神世界的反映.铭旌的书体使用较古老的书体也反映人们的祖先崇拜和灵魂信仰这一主题.晚期的铭旌则增加了世俗的成份.  相似文献   

12.
赵盼超 《文博》2007,(1):60-65
在中国古代,丧葬一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礼仪的演化,直接反映出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死亡的认识。这种对死亡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人们对灵魂是否存在、以何种形式存在、灵魂与肉体是何种关系、亡人的灵魂是否对现世的人有影响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3.
大家语录     
郑孝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历史是根,文化是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留恢复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的遗存,就是保留根,保留灵魂。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每一座大山都有一个灵魂,每个灵魂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历史……  相似文献   

15.
宋占华 《神州》2012,(15):371-371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是方志编撰的根本前提韦天富正如徒具四肢、五官和华丽的装束而没有灵魂的人不是一个健全的有生命力的人那样,方志如果只凭完整的体例、繁复的框架和精美的装帧,同样不是一部有立言存史价值的志书。因为它空有躯壳而没有灵魂。人的灵魂表现为大脑活跃的思辨,方...  相似文献   

17.
大师王林     
《南方人物周刊》2013,(27):50-54
“你们烧的纸看起来是纸菩萨,其实那是我自己的灵魂。在你们烧纸的那一瞬间,我灵魂出身,争分夺秒,逢山过山,逢水过水,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石头山的顶端,然后把山劈开,抱着蛇往回跑”  相似文献   

18.
马的来历     
纳西族在人死后,要举行两次仪式,一次是人死后的出葬仪式,火化尸体或埋葬尸体,处理人的肉体。第三年的阴历十一月份,举行超度仪式,把死者灵魂超度到祖先居住的地方,超度人灵魂。在这  相似文献   

19.
董更顺 《神州》2012,(15):328-328
音乐可谓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与体育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作为体育舞蹈灵魂的音乐,可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动人、靓丽。音乐与体育舞蹈的动作两者的有机结合,可激发舞者的情感,使体育舞蹈美更加动人,更完善,更丰富。  相似文献   

20.
婉约  海蓝 《旅游纵览》2013,(2):40-43
<正>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如果你的灵魂需要安宁,请到印度来,它是你灵魂的天堂。如果你的身体需要历练,请到印度来,它是你肉体的地狱。一切都是矛盾,一切都是天堂,一切都是地狱,一切都在你的心境中。印度,就在天堂的门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