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梁伯强(1899—1968),广东梅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2月15日出生在梅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梁劭勤曾在本乡小学和梅县女子中学任教,对子女要求严格,勉励子女努力读书。梁伯强6岁时,疾病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长大从医,普济众生的心愿。天资聪颖的梁伯强,在父亲的熏陶和教育下,更勤奋学习,念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民国元年(1912),梁伯强考入梅县巴色教会中学(梅县乐育中学前身),仅用四年时间便完成了中学  相似文献   

2.
蜚声国内外的热带医学、寄生虫病学专家钟惠澜,又名亮畴,原籍广东省梅县雁洋。其父因生活所迫,卖身到葡属东帝汶岛当苦工,生有四子一女。1901年,钟惠澜便出生在那里,居幼。由于生活十分贫苦,钟惠澜四岁时父亲便离开人世,全靠母亲和大哥将其抚养长大。也因迫于生活,钟惠澜幼年曾被迫当了两年童工,十三岁才上小学,三年便念完了小学课程。十六岁那年,得到机会回国,就读于梅县广益中学。  相似文献   

3.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省梅县梅南区罗田径上村。本名李金发,又名李淑良,字遇安,笔名弹丸、华林、兰帝、肩阔等。李金发六岁就学私塾,15岁考入梅县县立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梅县梅州中学,1917年赴香港谭卫芝英学校就读,次年转入香港罗马书院;1919年夏,与同乡林凤眠一道赴上海,进入留法预备班;秋,与王若飞、李立三、张道藩、林凤眠等67位青年组成第六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乘英国货轮赴法国留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迁往海外,由来已久。就客家人而言,已知宋元之际(13世纪80年代)梅县松口人卓谋等一批青年,便落户在今印尼加里曼丹岛,明清时去南洋(今东南亚)的客家人更多,可见客家人迁徙海外,从开发南洋诸岛开始,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到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内外方面的原因(西方搞契约华工;国内太平天国失败株连等),客家人不断大批迁居海外,特别是广东之梅县,民谚云:“梅县番客(华侨)断家不断屋”,共有60万华侨和华人(含今梅江区),被誉为“华侨之乡”。  相似文献   

5.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18年后即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时文乡(现在的中和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比叶剑英小18岁。这两位革命家的友谊,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梅县话”的概念 语言学界把“梅县话”作为客家方言的代表,一般认为,梅县话就是行政区域梅县境内所有地方的话,即认为梅县境内所有乡镇的话没有差别,或认为只有松口话才有某些简单的差别。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梅县”,应包括现有的梅江区(梅城及周边乡镇),共28个乡镇。从方言系统的特点(主要是语音特点)看,这28个乡镇可以分划为四个片:1.梅城片,包括梅城(梅州市、梅江区政府所在地)、程江(现梅县政府所在地)、城北、大坪、城东、石扇、西阳、白宫、三角、长沙、梅南、南口、瑶上等13个乡镇,以梅城话为代表;2.松口片,包括松口、松东、松南、松源、桃尧、隆、三乡、雁洋、丙村、白渡等10个乡镇,以松口话为代表;3.梅西片,包括梅西、石坑等2个乡镇,以梅西话为代表;4.畲坑片,包括畲江、径义、水车、河泗四个乡镇,以畲坑话为代表;二是既是方言区域的划分以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的一致性为标准,那么,“梅县话”应指“梅城片”的话,简称“梅城话”。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30日,梅县召开编纂《梅县地名考》工作会议,全县各镇(办事处、高管会)及国土资源局、民政局、建设局等有关单位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梅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温向芳就提高认识、要有精品意识及加强组织领导三方面作了重要讲话,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方志办主任陈标君在会上作了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日,梅县县委、县政府在县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梅县志》(1979~2000)首发仪式,县长张文广主持会议,梅县县委书记李远青参加并作讲话,县五套班子领导、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各镇(办事处、高管会)党委书记及镇长,县直和省市驻梅各单位主要领导,退休的县领导,县方志办全体同志和参加编修县志的老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8日,梅县方志办在新县城召开了全县地方志工作会议,全县各镇(办事处、高管会)、县直局以上单位共一百多名地方志联络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梅县政府办副主任、县方志办主任陈标君作题为“努力做好地方志工作、服务梅县文化建设”的工作回顾,并对今后工作作了布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古直(1885—1959),梅县梅南滂溪村人。青年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古直在参与社会变革以及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梅县梅州中学、龙文公学、高要初级师范等学校。在任封川县、高要县县长期间,兴办教育、育苗造林、兴修水利,做过不少有益于社会民生的事。古直辞官后,隐居庐山,研究国学,专心著述,被聘为国立广东大学文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转蓬草》、《新妙集》、《层冰诗存》、《隅楼集》、《层冰堂诗集》等。  相似文献   

11.
温流(1912—1937),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广东梅县松口堡人。7岁随父往南洋婆罗州,在那里读过小学,一度做过打金工的学徒。14岁回到故乡,先在松口初级中学。后在广州市立一中就读。1934年夏考入中山大学学院教育系。  相似文献   

12.
广东梅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旧时的梅县客家妇女,秉承了客家人的美德,吃苦耐劳,崇尚化,尊老爱幼,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外耕田割(艹鲁),在家侍奉父母,无所不能,无所不为。而男人则或出外谋生或读书习。时至今日,梅县客家妇女仍是生产劳动的主力军,家庭事务的主心  相似文献   

13.
9月25日,梅州市召开志稿评议现场会,对第二届《梅县志》稿进行评议。省史志办副主任谭云龙、梅州市政府副市长郑少伟、市、县(市、区)方志部门及侯月祥、高国抗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对《梅县志》稿进行了悉心的审阅和精辟的点评。  相似文献   

14.
梅州大侠廖安祥先生,190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三乡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从小经历生活的种种磨练。1925年初到香港,从此在外拼搏达七十余年,于1997年1月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廖安祥先生一生爱国爱乡,深受世人景仰。  相似文献   

15.
留居香港的桂籍作家曾敏之[贵州]黄泽佩留居香港的著名作家曾敏之,男,笔名洁尘、省身、望云、丁淙等。广西罗城人。祖籍广东梅县。其曾祖父因外出经商谋生而落户于广西。1917年10月出生于罗城的曾敏之,因父母早逝,家境清贫,15岁那年,才小学毕业便远离家乡...  相似文献   

16.
《岭南文史》2007,(1):F0003-F0003
侯过(1880-1974)男,字子约。广东梅县人。清末,入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广东支部长。回国后,历任江西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广东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于11月23至24日在新会市召开,省直辖各市(地级)和南雄、梅县、新会等县(市)志办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志办副主任谭云龙主持,主任黄勋拔作了报告,新会市委书记、市长何羡松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8.
梅县第二届修志工作从2002年8月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领导曾多次出席有关修志工作的会议并作讲话,要求全县各有关单位充分认识修志的重要意义。2005年1月,县长、第二届修志编纂委员会第一副主任骆裕根批示:“因方志修编工作量大,同意在有指标前提购一部工作用车,拨经费叁万元。”2005年1月12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方志工作领导廖耀安在梅县方志办《关于请求拨给修志分撰经费的请示》上批示:“请县长予以拨款支持为盼。”是日,县长骆裕根批示:“同意拨专项经费拾万元。”梅县修志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机构、经费、队伍、条件”五到位。  相似文献   

19.
晚清粤东嘉应州(今梅县市)有大诗人黄遵宪(公度)、丘逢甲(字仙根,1864——1912),丘稍逊于黄氏。丘氏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父亲是忠厚的私塾教师。祖先来自嘉应州(今蕉岭县),二世祖乃追随文天祥的岳飞曾孙婿  相似文献   

20.
梅县桃尧镇大美村宗族社会与神明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尧镇位于梅县东北部,面积为115.3平方公里,镇政府设在尧塘墟,距梅县县城88公里。东南与松东乡为邻,西南连松口镇、隆镇,西北与松源镇交界,东北与福建永定县的丰市、洪山二镇接壤。境内高山重叠,山地、丘陵、峡谷交错。全镇耕地面积14,600多亩,其中水旱田有13,000多亩,有山地面积148,000多亩,育林面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