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秦汉遗存     
《文博》1997,(3)
作为秦汉两代政治、经济的中心区域,陕西共发现遗存4500余处,远远超过了其他时代;其中关中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55%;陕北和陕南分别占32%和13%.这些遗存主要包括城邑、宫殿、长城、水利、交通、仓储、作坊等遗址、各类墓葬以及石刻、文物出土点等,不仅类别丰富,一些遗存规模大、规格高,分布范围也空前扩大至全省97%的县(区).  相似文献   

2.
隋唐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作为中国鼎盛时期的隋唐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存于地上地下的遗迹、遗物十分丰富.迄今,已发现各类遗存1600余处.包括城邑、宫殿、寺观、作坊、窑炉、水利、桥梁等遗址和墓葬、窖藏、石窟寺、造像碑、摩崖、佛塔及碑碣等.其中,以京畿地区的关中数量最多,约占88%;陕北、陕南各约占8%和4%.  相似文献   

3.
《文博》1997,(3)
陕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遗存已发现400余处,远少于其前后的秦汉和隋唐时期.遗存分布也很不平衡,陕南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48%,关中和陕北分别占43%和9%.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分裂和战乱造成的生产力停滞、人口锐减,反映人类活动的各类遗存相应数量减少、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可能与其时的文化处于秦汉与隋唐的过渡阶段,正式发掘的典型遗址和墓葬相对较少,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及序列尚不完全明晰而较难确认有关.  相似文献   

4.
西周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的中心区域.目前,全省已发现西周遗存1100余处(其中少量遗存的时代可能略早或略晚于西周),远多于其前的夏、商时期,其中关中地区约占总数的77%,陕北和陕南分别占17%和6%。在关中,西周遗存密集地分布在渭水及其支流泾水、汘水、雍水、(氵韦)水、畤沟河、美阳河、漆水、沣水和洛水流域,并呈现出自东向西数量猛增的分布特点(其遗存数,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是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10倍以上)。考古资料显示,这一时期的聚落遗址一般包括有居址、生产区和族墓地,一些大的聚落可能是西周畿内的诸候国或各级贵族的采邑.  相似文献   

5.
秦城址考古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葆仁   《文博》1986,(1)
一、秦城址的考古发现秦城址考古发掘是解放后开始的,发掘工作集中在陕西境内进行围绕着雍城、栎阳、咸阳、秦始皇陵展开了大规模地钻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秦都雍城的发掘雍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凤翔县南,为春秋时秦国都城。自德公元年徙居雍城,至献公二年迁居栎阳为止,经历了十九个王公,历  相似文献   

6.
2014年共开展考古工作140余项,发掘各时期墓葬1000余座,遗址50余处。其中南郑龙岗寺和洋县金水河的旧石器遗存、神木石峁和神圪垯梁的新石器遗存、清涧辛庄的商代晚期遗存、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统万城遗址、唐代帝陵、唐韩休墓、泾阳太平堡唐墓、富平桑园唐代窑址、横山圪台村元代壁画墓均为较重要的发现。尤其清涧辛庄和秦雍城遗址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田亚岐  张文江 《文博》2003,(1):45-50
秦置都雍城始于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史载对此无疑义,但关于秦都城何时从雍城迁出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一为泾阳、栎阳说.即在雍城之后,秦之都城曾一度迁往泾阳,再由泾阳迁往栎阳,而后由栎阳迁往咸阳;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秦不曾置都泾阳和栎阳,其都城直接由雍城迁至咸阳。笔  相似文献   

8.
周秦都邑迁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秦不仅多次迁徙其都邑 ,而且迁徙的相近之处颇多。二者都是从关中以外迁都于周原以后才强盛起来的 ,而作为其逐鹿中原夺取天下的重要步骤 ,周秦又都向东迁都。周人迁于丰 ,定于镐 ,秦人先居泾阳、栎阳 ,定于咸阳 ,最后选择的区域非常接近。当然 ,周秦都邑的迁徙与选址仍存在不少具体的差异 ,如迁往周原选择都城时 ,周人是一踯而就 ,建立了岐周 ,而秦人却是经过多次临时选择 ,多年后才定鼎雍城 ;向东迁都的具体路线也不一致 ,周人偏于渭水南岸 ,而秦人则在渭北经营很久  相似文献   

9.
夏、商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夏、商(含先周)时代文化上承龙山时代,下启周王朝的建立,是将中国西部的周文化推向中原的过渡阶段.迄今,全省已发现遗存240余处,陕北、关中和陕南分别占51%、41%和8%,远少于龙山时代和西周时期.其原因,可能与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较为复杂,正式发掘的典型遗址相对较少,一部分遗存较难确认而混同与其前、后的时代有关.  相似文献   

10.
塔尔坡位于秦都咸阳遗址西侧,今咸阳之东。这是一处秦人墓葬区,历年来多有遗迹发现。1995年,这里在基本建设中发现了百余座秦人墓,时代起于春秋战国以至秦代。M28203出土的博局图,是我国迄今出现时代最早的秦人搏具图案。此图的出土,对研究古代博戏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煜珧  冯丹 《文博》2023,(4):3-10+112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宝鸡西高泉村发掘春秋早期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小墓。墓向以东西向居多,墓主以屈肢葬为主,多有葬具一椁一棺,并多见头箱,未见腰坑、殉人。出土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仿陶礼器、日常陶器两类。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可看出这批墓葬为典型的秦人墓葬,为了解秦人进入关中之初的文化特征,研究秦文化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120余项,其中秦、汉帝陵、唐陵的发掘与调查,在历年工作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他较重要的发掘项目有洛南延岭旧石器地点、神木石峁聚落遗址、扶风姚家西周墓地、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黄陵史家河战国墓地、秦汉渭河桥遗址等;还有一些较重要的钻探调查,如沣镐遗址、秦雍城遗址、秦东陵、秦咸阳城等,也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陕西的秦汉考古工作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肩负巨大的历史重任.据20世纪末统计,全省范围内共发现早期秦、秦代和汉代文物遗存达5300多处①.五十年来,经过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重点围绕着秦都雍城、秦都栎阳、秦都咸阳、秦始皇陵、汉长安城、西汉十一陵等开展了大规模、密集型的调查、勘察和发掘,同时对遍布全省各地的其它秦汉遗存也做了大量考古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正>春秋初年,"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自秦襄公(前777~前766年)首次立都于西犬丘(西陲),之后的500余年间,秦国逐渐东迁,历经了秦邑、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和咸阳等多处都、城、邑,史称"九都八迁"。按照目前学术界对秦"九都"各自功能与层次结构的研究,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初居雍大郑宫起,止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自雍徙都咸阳",秦置都雍城达327年之久。位于今天陕西凤翔境内的雍城,其  相似文献   

15.
路远 《文博》2015,(2):110-112
陕西地区,尤其是汉唐旧都及京畿所在的关中地区,古代碑刻遗存十分丰富,有"古碑渊薮"之誉。在前贤以全国碑刻为著录对象的《金石录》《金石萃编》等金石著作中,陕西碑刻的条目几乎占去半壁江山。据初步统计,陕西境内现存碑刻类文物达万余种。以其分布状况计,关中约占70%,陕南约占20%,陕北约占10%。陕西是中国碑刻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发现于凤翔、被称为"碑刻之祖"的《石鼓文》,属战国时代秦国刻石,是我国境内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碑石刻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5次出巡。  相似文献   

16.
高领袋足鬲是先周时期广泛分布于关中地区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器物。这种器物最早发现于宝鸡斗鸡台,解放以后在关中地区的先周时期遗址与墓葬中普遍都有出土。比较重要的地点有长武碾子坡遗址、刘家墓地以及沣西遗址。因其年代与分布地域,在过去的先周文化探索中,高领袋足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有的学者认为以它为代表的遗存属于先周文化,另一些学者则将其归人姜戎文化。之所以造成这些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文博》1997,(3)
陕西是中国古代水利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资料,早在龙山时代就出现了水井,在秦咸阳城的西隅,则发现各式水井百余口.据文献记载,至迟到西周,关中地区就已出现了稻田和陂池.目前,全省共发现战国至清代的水利遗存上百处,主要分布于关中和陕南地区.内容包括引水灌溉的渠首、渠道和运河、陂池、防洪堤坝等遗址、建筑以及反映引水灌溉、水运、水文的碑刻、摩崖等从而为陕西古代水利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北首岭新石器时代遗存再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渭河盆地西部的宝鸡北首岭遗址,被分成六个发掘区揭露,Ⅰ、Ⅱ、Ⅴ区主要是房址和相关遗迹,Ⅲ区主要是路土,Ⅳ、Ⅵ区主要是墓葬。这个遗址的全部遗存,《宝鸡北首岭》分为早、中、晚三期,认为:(1)北首岭早期遗存属仰韶文化,称为“北首岭下层类型”,是半坡类型的前身。(2)北首岭中期遗存的文化面貌基本上与半坡遗址下层的相同,应当属于半坡类型。(3)北首岭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半坡遗址上层比较接近,属于半坡晚期类型的偏早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西汉时期的中小型墓葬,经过发掘和清理的主要有宝鸡斗鸡台、西安韩森寨、耀县、凤翔八旗屯、秦都咸阳、西安大白杨等。我们拟在此基础上,对1986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发掘的眉县常兴汉墓资料进行一些分析,期望能对关中地区中小型汉墓的研究有所帮助。一、墓葬形制关中各地中小型西汉墓葬的形制、结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石峁等遗存与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十年发现客省庄二期龙山文化遗存以来,陆续在陕北关中及陕南丹江流域发现石峁,双庵、紫荆等几批龙山文化遗存,这些发现都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原始文化遗存。石峁等几批文化遗存同客省庄二期文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属一个文化性质,还是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本文试图从文化性质方面探索这种关系,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学界专家和同行的指教。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笔者拟把多年来在陕西境内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存划分成若干区域。目前学术界有两种划法:一种分为关中东部,关中西部及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