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乔年之死     
陈乔年,系陈独秀次子,1902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19年年底,他与哥哥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他与陈延年及周恩来、王若飞、邓小平等在法国共同创建了旅欧少年共产党,同年8月,他同赵世炎、王若飞、萧三等,由当时法共党员阮爱国(即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后中共中央正式承认旅欧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及参加法共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组成了中共旅欧支部,周恩来、陈延年、赵世炎等被选为中共旅欧支部的领导人。1923年春,旅欧支部得到中共中央赴莫斯科代表团的通知,决定让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王若飞等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  相似文献   

2.
法国共产党从1920年12月成立之初就在法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45年到1947年,更是连续三次在议会选举中居各政党之首。在二战后初期政治实力达到顶峰。法国共产党为了顺应国际形势,根据国内外的巨大变化,加快党在政策调整和意识形态方面改革的步伐。法国共产党提出了包括"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共产主义观念,这对世界各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产党在这方面的发展变化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1919年12月,黔籍学生熊天牧自上海乘轮船远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转赴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电机系学习,改名为熊渭耕(味耕、味根)。经王若飞、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共青团),1924年秋转为中共党员。受党组织派遣,同年12月到达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4.
王恩宝 《百年潮》2014,(7):56-62
正韩乐然,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龙井村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绘画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同时,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韩乐然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去东北开展建党活动,是东北地区中共早期组织的领导人。1929年秋调回上海工作。1929年末,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韩乐然在从事绘画艺术的同时,还参加了法国共产党组织的反法西斯斗争、法国共产党中国语言支部活动、中国留学  相似文献   

5.
英霆 《文史月刊》2011,(1):43-46
一、国民党叫杨登瀛做侦探。他接受了;但又觉得搞反共,若不告诉共产党朋友是对不起人。也还可能有性命危险。因此,他表面接受国民党的任务,暗中又与共产党联系 杨登瀛,原名鲍君甫,1893年出生于广东,自幼在日本生活与求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19年从日本回同后,在上海一家口商洋行担任高级职员,同时为日本的一些通讯社撰稿。1924年他加入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6.
周子信 《文史春秋》2014,(10):33-34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8月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稍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的推动下,于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相继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名称不一,有的叫“中国共产党”,如上海;有的叫“共产党小组”,如北京;有的叫“共产党支部”,如湖北。其他地区党的早期组织也都离不开这三个名称,但没有一个叫“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7.
方朔 《湖南文史》2008,(5):32-34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萧军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作家。他曾与鲁迅、毛泽东都有过亲密交往和书信往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萧军在20世纪20年代就与共产党有着密切往来。1948年他在东北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被打成“反苏反共反人民”分子,排挤在党外。之后连续30多年,萧军厄运缠身,在“文革”中还险些丧命。1982年在政治上得到平反,却没有恢复党籍。  相似文献   

8.
方朔 《文史博览》2008,(5):32-34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萧军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作家。他曾与鲁迅、毛泽东都有过亲密交往和书信往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萧军在20世纪20年代就与共产党有着密切往来。1948年他在东北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被打成“反苏反共反人民”分子,排挤在党外。之后连续30多年,萧军厄运缠身,在“文革”中还险些丧命。1982年在政治上得到平反,却没有恢复党籍。  相似文献   

9.
于吉楠 《百年潮》2013,(1):46-49
蔡元培是清末翰林院编修,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反清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民国成立后任教育总长,是著名的教育家;曾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在学术界很有声望,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罗章龙是1918年入校的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后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担任中共北大党组织的负责人。罗章龙和蔡元培的社会地位不同,思想信仰和政治主张也互不相同,然而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和柳亚子的相知及其诗交,堪称共产党领袖与进步民主人士交往的典范,其中两人的两次诗词唱和犹为诗坛佳话。 《沁园春 雪》掀起巨澜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代表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正在重庆的柳亚子听了异常高兴,他深为毛泽东的伟大气魄所折服,觉得毛泽东此次来渝是大仁大智大勇的行为。8月30日,柳亚子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  相似文献   

11.
傅作义两次空难脱险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历难脱险 1946年4月8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人们都记得,就在这一天,曾被国民党囚禁获释的叶挺将军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黄齐生等人同乘一架飞机,遭遇空难而亡。但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傅作义和邓宝珊同乘一架飞机,在王若飞等人飞走后不到半小时,也从重庆机场起飞,险些遭到空难。  相似文献   

12.
延根  于洋 《纵横》2010,(3):12-14
王若飞伯伯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2年6月在旅法勤工俭学时,他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曾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参加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31年10月-1937年在长达6年的监狱斗争中,大义凛然,视死如归。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3.
陈林 《贵阳文史》2011,(4):11-11
王若飞,与周逸群一样,出生于1896年,也许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叶挺、贺龙、陈潭秋、薛岳等一批革命英豪都出生于这一年。  相似文献   

14.
赵继珂  贺飞 《史学集刊》2015,(2):122-128
1950年代初期,鉴于共产党在法国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过高的现状,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负责制定了编号为PSB D-14c的心理战略计划,试图以此有效遏制共产党在西欧特别是在法国的发展。从短期实施效果来看,经过法美两国的共同努力,该计划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法国共产党的力量被严重削弱。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该计划的最终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却仍有待做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5.
6月     
<正>161964年6月为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被动地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了《日内瓦联合宣言》,成立77国集团。现在虽已有100多个成员国,但仍沿用此名称。171944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王若飞就对美、对蒋方针问题作出指示,指出:反对内战,同时要表示不怕内战。并作出了积极开展农村武装斗争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正在检索王若飞人生履历时,我欣喜地发现:1927年6月至1928年5月间,即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后至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前的日子里,王若飞曾在江苏工作过一年。笔者作为江苏如皋人,试图通过梳理王若飞在江苏领导农民运动(简称江苏农运)及指导如泰五一农民暴动的历史,对王若飞表达敬意。一、腥风血雨中诞生的中共江苏省委中共五大之后,中共中央根据新的党章,对各地组织机构作出一些调整,决定撤销中共  相似文献   

17.
贵州生     
黄齐生,名禄祥,号石公。王若飞同志的舅父。一八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清光绪五年己卯十一月初六)生于贵州安顺,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他抚育王若飞长大成人,赞助王若飞同志从事革命工作。王若飞同志被捕后,他不畏艰险,设法营救。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同王若飞等同志从重庆飞返延安,不幸于山西黑茶山同机遇难,享年六十七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坚持选举王明为中央委员,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何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呢?其实,在六大选举时并非没人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只是这项提名没被通过罢了。在六大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的,是长期被人认为在党的历史上犯了“袒护”陈独秀错误的王若飞。多年来,人们熟悉《王若飞在狱中》,极少知晓王若飞曾为陈独秀说过话,并险些因此被开除党籍。王若飞曾受陈独秀直接领导1926年春天,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就在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身边工作。那时,中共中央的组织…  相似文献   

19.
何奇 《文史月刊》2006,(7):22-28
胡仁奎,字梅亭,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蒋村一个小商业资本兼小地主的家里。1919年中学毕业后,胡仁奎在本县第二高小任教。其间,他联络十几个同学成立了“共勉学社”,从上海购买新书,彼此传阅。假期,在北京上大学的同乡给他带来《共产党宣言》等书,他开始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1925年夏,胡仁奎考入北大,叉研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1926年秋,胡仁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陈林 《贵阳文史》2011,(4):12-12
1904年,由黄干夫、凌秋鹗及黄齐生等人创办的达德学校成为了贵阳新思想、新知识的传播者和擎旗者。黄齐生更是以达德学校为阵地,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带领学生走上革命的道路。1918年3月,黄齐生率领贵阳达德学校的毕业生王若飞、刘方岳等20余人东渡日本留学,这一举动,也为王若飞在思想上埋下了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