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六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通”,是大家熟知的重要的史书。“三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有人在“三通”以外,加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叫做“四通”。还有人要再加上秦蕙田的《五礼通考》,叫做“五通”。我的意思认为,可以提出“六通”来,就是在“三通”以外,加上《资治通鉴》,再加上刘知几的《史通》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这“六通”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可合称为“四史六通”,这是我国中古时期历史著作中的代表作。在五十年代,我曾把这个意思跟同志们谈过,现在觉得这个看法还符合事实。但“三通”和《通鉴》卷数多,《史通》的典故多,《文史通义》的创见多而文字简奥。这六种书读起来很不容易,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于史  相似文献   

2.
“六经”次序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诗》为首”的“六经”次序 ,并非出于今文家 ;而“用《易》居前”的“六经”次序 ,虽然出自古文家 ,但也渊源有自。《易》居《诗》、《书》、《礼》、《乐》之前或居其后 ,这两种“六经”次序的形成 ,实与孔子晚年前后经学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陆德明“用《易》居前”本于“著述早晚” ,周予同“以《诗》为首”“按《六经》内容程度的浅深”的论断 ,文献尚难坐实。从帛书《要》篇提供的线索看 ,孔子晚年以前轻视《周易》 ,所以殿《易》于《诗》、《书》、《礼》、《乐》之后 ,晚年以后重《易》 ,所以冠《易》于《诗》、《书》、《礼》、《乐》之前  相似文献   

3.
成周与王城考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云 《考古与文物》2002,4(5):51-55
成周最初是西周王朝的东都.成王时周公所建。营建成周之事在《尚书》的《康诰》、《召诰》、《洛诰》中均有记载,也见于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征诸文献及金文.西周时成周又称为“洛”、“新邑”、新大邑”、“新邑洛”等,而没有“王城”之说。《令彝》同时还提到“成周”和“王”。  相似文献   

4.
李鑫 《文史月刊》2022,(11):70-71
<正>在先秦传世文献中,“邑”是区别于自然生长的一般性村落的特有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特有的含义。在最早的传世文献《尚书》中,“邑”主要指代的是王朝都城或“类都城”,如“夏邑”(《汤誓》《多方》)、“新邑”(《盘庚》)、“商邑”(《牧誓》《酒诰》《立政》)、“大邑周”(《武成》)、“新大邑”(《康诰》)、“洛邑”(《召诰》《多方》)、“新邑洛”“天邑商”(《多士》)。而如果结合殷墟卜辞所载,“邑”的指代就出现了多义性。但无论“邑”的早期含义如何,其在整个先秦时期所表现出的政治属性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占本刊一角,概述《诗》、《书》、《礼》、《易》的文化价值,现补论《春秋》,连同前篇,可略观“五经”文化意义之全貌,并以之就教方家。 一、官修编年国史之滥觞 “春秋”原是西周末期至东周前期各诸侯国编年国史的通称。《国语·楚语》有“教之以《春秋》”、《国语·晋语》有“习于《春秋》”等语,可见楚史、晋史皆名《春秋》。《墨子·明鬼》更征引“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说明春秋年间各诸侯国所编国史皆名《春秋》,墨子曾称“吾见百国《春秋》”,极言其时作为列国国史的《春秋》数量之众。然而,在众多的诸侯国国史中,传世者仅为《鲁春秋》,于是,后来《春秋》成为鲁史专名。《孟子·离娄》说:“晋之《乘》,楚之  相似文献   

6.
以训诂和文法分析、文献对读为手段,分析清华简《五纪》“唯昔方有洪”章(首章)的含义和《五纪》的性质、作者等问题,可以认识到:清华简《五纪》首章是对《五纪》全篇的总括,叙述了舜帝和群臣治理洪水、重建文明的经过;《五纪》即《尚书·顾命》中记载的“《大训》”,分为“正文”和“传”两部分;《五纪》的作者是周文王。  相似文献   

7.
郭可悫 《史学月刊》2007,(9):125-128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的“音乐”,包括“乐”和“散乐”。“乐”指音乐、舞蹈;“散乐”又称“百戏”,指杂技、魔术、武术、游戏之类。《新唐书.礼乐志》、《通典.乐》、《唐会要》等文献都是这样。本文把它们统称为音乐活动。隋唐时期中原的音乐活动,多种中国音乐史著作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释《墨子·非攻下》之“卿制大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非攻下》篇说 :“禹既已克有三苗 ,焉磨为山川 ,别物上下 ,卿制大极 ,而神民不违 ,天下乃静。”王念孙《读书杂志》谓“焉”当释为于是、乃 ,“磨”当为“” ,通“历” ,释为离。文中“卿”字毕沅校《墨子》引《说文》释为“章”。吴毓江《墨子校注》从陆本作“乡”字 ,据《易林》 :“生有圣德 ,上配大极” ,以及《文选·晋纪总论》 :“至于世祖 ,遂享皇极” ,读“乡”为“享”。而张纯一《墨子集解》、孙诒让《墨子间诂》、于省吾《双剑诸子新证》、王焕镳《〈墨子〉校释商兑》则别有他解。今按毕沅释“卿”为“章”、吴毓江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第一则依据《郭店楚墓竹简》的《六德》及庄子《天运》、《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等文对《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一》第37至44号简的排列顺序加以纠正,并认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六经的较原始排列次序。第二则根据《郭店楚墓竹简》的《缁衣》篇的“巷”字对金文的“(?)”字及从“(?)”的一些字的音义进行了阐释。第三则释《郭店楚墓竹简》的《缁衣》篇的“林人不敛”为“麻人不敛”,破读为“靡人不钦”。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究《楚辞·招魂》的作者及所招的对象是谁,只能从《招魂》原文中探求,因为每一文学作品无不打上时代和人物的烙印。我们先撇开前人提出的“宋玉招屈原说”、“屈原自把说”、“屈原把怀王生魂说”、“屈原招怀王亡魂说”、“屈原招顷襄王”等说法,单从《招魂》涉及的时代、地理状况、人物来探求《招魂》所处的时代及地域,从而推论出《招魂》的作者以及为谁招魂的结论来。一“江南”“梦”地沿革考《招魂》“乱曰”是全文的总结,叙述了作者于“献岁发春兮洞吾南征”的途中作《招魂》,地点在“与王趋梦兮课后先”的“梦”地,原因…  相似文献   

11.
《离骚》:“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王逸注云:“乱,理也。所以发理词指,总撮其要也。”除《离骚》外,《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招魂》等作品中也有“乱曰”。《康熙字典》云:“又乐之卒章曰乱。”“乱”应该训为理,还是训为乐之卒章?本文将谈谈我的意见和理由。  相似文献   

12.
从青铜器铭文论吴国的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吴国的国名及由来吴国国名,史籍记载历来作“吴”,见于《春秋》经、传和《国语》、《战国策》以及《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他如先秦典籍,也作“吴”,如《周礼·考工记》:“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楚辞·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是其例.秦汉典籍也作“吴”,如《吕氏春秋》、《淮南子》等,70年代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也作“吴”.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提出了另外一种说法,《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  相似文献   

13.
坎卓 《中国土族》2003,(1):44-45
广泛传唱于藏、蒙古、土等民族中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同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得赛》、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国的《玛纳斯》和《江格尔》都属于世界著名史诗。其中《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正因为如此,《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曾在“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时,连续三次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格萨尔  相似文献   

14.
“涿鹿之战”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炎黄集团与东克集团间一次著名的战争,因此多为史书所涉及。然此大战所在地之“涿鹿”,究竟相当于现在何地?古往今来,众说纷坛。本文拟就“涿鹿”古地名的地里门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识者。“涿鹿”作为古地名散见于《边周书》、《世本》、《孙股兵法》、《战国策》、《竹书纪年人《史记》、《汉书》、《帝王世纪》、《后汉书》、《水经注》、《括地志》及《读史方舆纪要》等众多古籍之中,又作“浊鹿”、“独鹿”、“蜀禄”、“林陆”及“杨陆”,可确切所指者:一为西汉时首设于上谷郡之球鹿县(…  相似文献   

15.
对清华简《尹诰》“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种意见,《礼记·缁衣》引《尹诰》,将“一德”阐释为“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这应是最合理的解释。《诗经·鸤鸠》中“其仪不忒”是达成“一德”的手段,全诗则是“一德”的极好注解。“一德”应包括“相同”、“正确”、“教化万民”三层内涵。清华简《尹至》篇则叙述了伊尹和商汤达成“一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刘知几著《史通》,以《六家》、《二体》两篇,冠盖全书,足见其重要。同时,知几对他的“六家”、“二体”之说,颇为自信。《六家》篇云:“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这六种史书体例是:《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知几进而写道:“考兹六家,商榷千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类”。他的这些话,斩钉截铁,毫无商榷的余地。由于“时移世异”,“朴散淳消”,故《尚书》、《春秋》、《国语》、《史记》四家“其体久废”,  相似文献   

17.
论《儒藏》"史部"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由于儒学自古无“藏”,因此儒学文献也还没有自己的著录体系。四川大学所承担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编纂”,采用“三藏二十四目”的《儒藏》分类体系,对儒学史文献进行全面的省察和系统归类,对《儒藏》“史部”文献则用“孔孟类”、“学案类”、“碑传类”、“史传类”、“年谱类”、“别传类”、“杂史类”来进行分类编纂。  相似文献   

18.
六、《左传》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断代史。《左传》的出现,大概也是为了解释《春秋》的。 《左传》的开始年代与《春秋》相同,但截止的年代却比《春秋》略长些,它有“续经”和“续传”,“经”续到哀公16年孔子卒,比《春秋》多了二年;“传”续到哀公27年,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着一支被称作“发”的古代居民。《逸周书·王会解》记作“发人”,《管子》和《史记·五帝本纪》均记作“发”,《大戴礼记·少闲篇》则记作“北发”。 《管子》一书的《揆度》和《轻重甲》篇均有“八千里之发、朝鲜”的记载。春秋时期,燕与朝鲜(箕氏朝鲜)东西相接,发人自不会在二者之间,而应在燕之东、朝鲜以北求之。 发,《集韵》注为:北末切,入声,末韵。郭沫若认  相似文献   

20.
曾参加侵华战争的原日本兵泽昌利根据自己的日记、笔记撰写了《留给子孙们》的长篇回忆录,由鞠佟生、田酉如以《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和回忆》为名译成中文,《山西文史资料》第119辑发表了其中的“前言”、“中国战场的回忆”、“到华北战场去”、“太行山的战斗”、“难熬的战地生活”、“亟盼回国”、“附记:同《魔鬼的饱餐》有关的事”、“后记”等章节,记述了八路军与日军在太行山作战的一些具体情况和日军罪行,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侵略性质的批判认识。《山西文史资料》发表《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和回忆》节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