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福州台江区浦西福寿宫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世界宗教研究所等的国内权威专家学者正式确认为摩尼教寺院遗址,这是福州地区目前唯一被确认的摩尼教寺院遗址,庙里所藏的“明教文佛”也被认定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惟一尊摩尼教佛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见《福州晚报》2C03年5月8日报道)。摩尼教寺院及摩尼教佛像遗存为何会出现在远离摩尼教发源地的福州?经过查阅相关史料,笔者发现,历史上,特别是在宋代,福州地区摩尼教盛行,摩尼教在福州拥有很大的势力,因而遗留下了摩尼教的遗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981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发现的一件回鹘文写本的解读,揭示其作为摩尼教史料的价值,藉此摩尼教在漠北回鹘汗国开教的早期过程、漠北与西域的关联等方面获得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唐开元二十年禁断摩尼教原因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世纪末,摩尼教得到唐朝统治者的首肯,正式传入中原。但至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下令禁止该教在汉人中传播。由於史料缺载,摩尼教被禁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元二十年前後密教僧人的活动为线索,综合考察了当时的社会宗教现实,并就密教经文、基本教义和仪轨与摩尼教进行比较,认为唐朝统治者可能是在比对两教经文後,模糊了摩尼教与佛教的本质区别,在密僧的唆使下,认为前者伪称佛教,惑乱民众,才颁下禁令。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等地相继出土了多件摩尼教文献,既有汉文,也有回鹘文、摩尼文、粟特文、波斯文等,为丝绸之路沿线摩尼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涌现出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汉文写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敦煌三经,即《下部赞》《摩尼光佛法仪略》和《摩尼教残经》,此外,则主要关注于《老子化胡经》和《佛性经》。对回鹘文写本的关注,则主要集中于《摩尼教徒忏悔词》《牟羽可汗入教记》《摩尼教寺院文书》等。新近发现的霞浦摩尼教文献,明显与敦煌摩尼教文献同源,可谓敦煌学的新延展;福建摩尼教由回鹘僧人所传,同样也可谓回鹘摩尼教研究的新延展。  相似文献   

5.
颜福 《敦煌学辑刊》2016,(3):168-175
勒柯克在高昌故城摩尼教寺院遗址发掘出的一份摩尼教绢画中绘有十字架,它与新疆、敦煌等地发现的景教十字架极为相似。图像中残存的礼拜童子及供养人画像与同一时期常见的摩尼教人物画有所不同,表现出的景教色彩甚至大于摩尼教,反映了高昌回鹘时期摩尼教在吸收景教的同时,试图尽力调和二者间的不同,甚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景教的服饰和仪轨,而非简单地将耶稣置换成摩尼教神祇。通过对这幅摩尼教绢画中十字架与冠式的解读,可以发现这一时期摩尼教兼容并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亚洲博物馆(Asiatic Museum)藏摩尼教文献研究的发韧者是1890年至1916年间曾任该馆馆长的塞尔曼(Carl Germanovich Salemann,1849-1916年)院士."20世纪初,即在塞尔曼临终之前,他对出自新疆和敦煌的一些摩尼教写本进行了研究.这些分别用中古伊朗语、中古波斯语、帕提亚语和粟特语写就的摩尼教文献残片在俄罗斯科学院亚洲博物馆中典藏数量可观,此外还有汉文和回鹊文摩尼教文献.②塞尔曼提出了用希伯来方块字转写摩尼教文献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林悟殊1997年出版了《摩尼教及其东渐》的增订版(台北淑馨出版社),在第一篇和最后一篇章中介绍了本世纪来摩尼教资料的新发现及研究概况,对摩尼教研究作了展望(页1-11,252-267)。  相似文献   

8.
胡曉丹 《中华文史论丛》2015,(1):285-299,401
本文認爲敦煌寫本《佛性經》屬漢語摩尼教文獻,對摩尼教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該文獻第八品殘餘部分所呈現的關於摩尼教聽者靈魂淨化、解脱的"七—五"數字結構在漢語及其他各種語言的摩尼教文獻及圖像資料中廣泛存在,這一數字結構貫穿摩尼教教義和儀式,體現了摩尼教的傳教策略。  相似文献   

9.
韩莎莎 《神州》2013,(31):8-8
摩尼教是一个起源于波斯的世界性宗教,在产生和发展阶段时借鉴许多西方宗教思想,其传播过程中又吸收了包括佛教在内的多种宗教因素而形成的。当摩尼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与中原地区佛教流行这一特定的宗教历史环境相协调,大量吸收佛教各方面因素以便于传教,甚至不惜披上佛教的外衣,亦可说摩尼教入华后已经是佛化的摩尼教。  相似文献   

10.
方豪在宗教史研究方面颇具成就,其研究以天主教史为主,《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为其重要成果之一。在详考天主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原因以及与中国化的相互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同时,又对回教、摩尼教等其他外来宗教进行了较深的研究。并对浙江诸外来宗教重点考察,开宗教区域研究之先例。他还注意展拓宗教史史料来源,对宗教史研究,有发扬光大之功。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英山毕舁碑与淮南摩尼教》一中所依据的一些碑刻、墓志及相关献的原进行审读后,结合其研究所得,认为唐碑《重岩寺记》不能证明英山县在唐代就有摩尼教寺;毕舁墓碑上的“神主”一词不是摩尼教祖师的专称;毕舁夫妇并非胡族,也不是粟胡商人和回鹘摩尼师的后裔;毕昇墓碑镌刻的日月图形与摩尼教信仰无关,而是反映了我国古代道家的阴阳思想和儒家的伦理观念,属汉族思想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正摩尼教形成于3世纪的波斯,繁荣昌盛于8~11世纪的回鹘。借由回鹘的力量,摩尼教在唐朝境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漠北回鹘汗国的崩溃和部众的西迁,回鹘摩尼教一度繁荣于天山南北和河西走廊地区,于12世纪末以后销声匿迹;向南一支潜入福建、浙江,发展成为具有华化特点的霞浦摩尼教,至今一脉不绝。本书作者杨富学从事回鹘摩尼教研究30年不辍,特别关注地下出土的考古新资料和胡汉语古文献,  相似文献   

13.
五代陈州毋乙之乱与摩尼教无关。一向视此为摩尼教在五代活动之证据,实为宋代佛书所误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而被排挤到东方的摩尼教在中亚广素的土地上得以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所周知,摩尼教之传入回鹘,时在公元762至763年间,并被定为国教,这在摩尼教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众多的吐鲁番、敦煌出土物中,有不少摩尼教文献,向人们昭示着古代摩尼教在吐鲁番、敦爆及其周边地区的繁荣。由于摩尼教在中亚的信徒多为粟特人、伊朗人和回鹘人,故今存文献大部分都用伊朗或回鹘语文写成。后者有很多已由勒柯克(AvonLeCoq)、邦格(W.Bang)和葛玛丽(AvonGabain)等先后刊市。这些文书少数为非回骼的突厥人撰写,…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敦煌遗书中新发,晃的《佛性经》残片为佛教化摩尼教典籍,或是以摩尼教思想为核心,掺杂佛教因素的具有混合性质的经典。该《佛性经》即《开元录》卷一八所载伪经《弥勒摩尼佛说开悟佛性经》。本文并就《佛性经》第八品残文所表现的摩尼教解脱观和轮回观进行了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富学  杨琛 《民俗研究》2024,(1):137-144+159
2008年以来,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多有关于燃灯仪式的记载,尤其在《点灯七层科册》《奏申牒疏科册》和《祷雨疏》中最为频见,其功用主要集中在奉请神明、修持功德、禳灾拔度上。然而原始摩尼教乃至拜火教文献中均无礼灯、燃灯仪式的记载,反而在中国境内流传的佛教、道教、祆教以及闽地的民间宗教仪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灯仪。摩尼教灯仪并非是其原生的仪轨,而是在东传后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主要是通过汲取中原地区流行的华化佛教、道教乃至本土民间信仰的宗教仪式而成。祆教虽在燃灯仪式上和摩尼教具有相似性,但霞浦摩尼教灯仪与祆教灯仪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7.
牟羽可汗与摩尼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羽可汗,是回纥汗国的第三代可汗(公元759—780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曾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积极发展与唐朝的友好关系,使维吾尔族的古代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他把摩尼教传入回纥社会,并将之定为国教,对当时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期的维吾尔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回纥的历史,研究回纥中的摩尼教,我们都不能避开对牟羽可汗及其与摩尼教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树辉 《丝绸之路》2012,(22):75-82
摩尼教在维吾尔族中消亡的时间为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以东地区是摩尼教在维吾尔族中坚守的最后一块阵地.此前,有关维吾尔族15世纪末已实现了全民伊斯兰化的观点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代滨海地域流行华化摩尼教——明教,文献资料记载凿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左证这一结论。就有关的考古发现,自以泉州成绩为卓著,学界瞩目;前辈学者刘铭恕先生在泉州摩尼教考古成绩的鼓舞下,曾根据浙江文献,对浙  相似文献   

20.
《甘州回鹘史》是回鹘历史研究的新硕果,该书立意高远,着眼于回鹘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重视回鹘语言文字研究与回鹘社会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突破传统史学观念的藩篱,以甘州回鹘作为主体对象;运用大量史料及考古资料,在甘州回鹘世系、摩尼教成为甘州回鹘国教的原因等许多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可资学界参考;除此之外,该书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风,值得学界同仁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