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配合军事侵略 日本发起“伪钞战” 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美等国支持下进行币制改革,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中国货币为法币。只有上述4家银行才拥有法币的发行权。由于法币统一了中国货币,并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提高了中国货币的威信,这对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在金融方面准备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1日,也就是在日本天皇发出乞降照会,表示接受中英美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发表、后经苏联政府赞成的联合公告,向协约国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在东京附近日本陆军中央特别情报部临时所在地的高井户浴风园内,一群陆军中央情报人员,在部长西村敏雄的指挥下,在院内燃起熊熊大火,将重约数吨的文件资料付之一炬,浓烟弥漫天空,  相似文献   

3.
今天,当中美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激烈的“唇枪舌战”之时,回溯60多年前,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日本侵略,中日两国在各条战线上均展开了殊死搏斗,金融领域的“货币战”也是刀光剑影,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再度把矛头指向人民币,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原定于10月15日出炉的美国新汇率报告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一度成为全球焦点。虽然美国财政部推迟发布报告,但汇率之争仍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共识和两国外交部间达成的实施框架,中日两国各10位学者组成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就中日历史问题进行研究。2009年12月,委员会宣布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并公布了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由中日两国学者就共同确定的题目而分别撰写的论文构成。人们一般认为:历史问题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但什么是历史问题?历史认识的分歧点在哪里?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否可以解决?如何寻找解决历史认识分歧的方法?许多问题需要历史研究者予以回答。而此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则是回答上述问题的一次尝试,或者说迈出了解决中日历史问题的第一步。本刊拟分两期约请各界学者对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及其研究报告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6.
伪造假币,扰乱经济市场,从中牟取巨大利益,这并不是当今社会才出现的金融造假案件。抗日战争时期,阴险狡猾的侵华日军就曾费尽心机的制造假法币,向根据地大量倾销假冀钞掠夺中国经济。用自造土纸造币、添加土水印、加盖号码、频换纸币颜色等,富有丰富智慧的中国军民采取了各种"土办法"予以还击,让日本人尝到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苦果。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日本学习几年期间,结识不少日本友人。其中一些日本朋友热衷于中国历代钱币的收集和研究。笔者初习钱币,虽痴迷于灿烂的祖国钱币文化,知识面却远不够广泛。在与日本泉友的交往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王贞勤 《文史精华》2012,(10):16-2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炮响,日本侵略军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以战养战",他们大肆掠夺中国宝贵的黄金等战略物质和资源,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招远是中国著名的"金都",自然成为日方的觊觎之地。日军占领招远后大肆掠夺该地的黄金,而胶东中共党组织及八路军则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9.
自日本军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最终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而在抗日战争长达10多年的血战中,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竟然都长期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也未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这种国际罕见的战争现象,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一1931年9月18日,早已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  相似文献   

10.
乔智 《世界》2006,(2):10-11
近一段时间,日本正在把中国塑造成为未来的敌人。无论是日本驻中国外交官自杀事件,还是东海石油天然气开发问题,都是为强化日本国内敌对中国情绪制造事端。  相似文献   

11.
《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国公报》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对战争进行报道、评论最具影响的刊物,它自身也因此名声鹊起。但其报道、评论,是非参半,真伪互见。就其以英美在远东的利益为价值取向,不惜混淆是非,为日本侵略张目而言,它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但是,当它以较为客观的立场比较中日,尖锐地指陈中国致败的深层原因,并从中引出教训来,疾呼清政府幡然改过,革故鼎新时,显然又具有合理性。此种是非真伪的互见,也决定了《万国公报》的宣传得失两分。战后清政府亲俄,既反映了英美远东利益的受损,也说明了《万国公报》前一取向的失败;而此时勃然兴起的康梁维新派,视《万国公报》为启蒙的教科书,并对李提摩太诸人深抱希望,则反映其后一取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历史是多样性的统一。《万国公报》的这种两面性说明,林乐知诸人终究无法超越自己毕竟代表本国殖民主义利益的局限;但是,于其关于热爱中国的表白,不可轻信,却也无需苛求。  相似文献   

12.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二十年时间里,作为近邻的中日两国经历了从隔绝、对峙到试探性接触、友好交往的历程,这其中民间贸易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民间双向贸易。两国不仅获得了中国方面需要的发展民族工业所急需的高端工业设备及钢材等工业品和日本经济重建过程中所必需的价格相对便宜的初级原料和广阔的中国市场,同时更是利用贸易这一媒介推动两国民间交往和外交关系由不正常、非正式向正常化迈进,进而在1972年实现了外交关系的建立,中日民间贸易因此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关系中的一个良好范例。其间,中日政治家在设计渐进积累式贸易进程巾所表现出来的高度智慧,可为两国寻找改善关系的突破口,扭转两国关系逆向演变的不利态势,推进中日关系重回良性互动、长久友好的道路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公然践踏国际法,于1937年12月13日竟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尔后不久,《中日文化协会》也悄然在南京成立,并在各沦陷区成立各个分会,以配合日本的军事占领与统治中国之目的。本文从日本侵华的第四条战线的文化载体——《中日文化协会》的成立的背景,以及其宗旨、任务、结构、性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台湾银行的建立及性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清政府与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光复,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整整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中日两国关系内部的经贸合作关系与政治协作关系,在发展上长期处于不平衡、不协调的亚健康状态,但是中国从双边经贸合作的大局出发,一直在积极促进两国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区域性外在作用的促进结果。值得一提的是,中日两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亚“10 3”合作机制、中日韩三国合作框架、中日俄三国利益关系的推进上,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与广阔的合作前景,从而在外部形成了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的区域促进环境,有利于双方在2008 ̄2010年间达到2 000亿美圆的经贸合作额度。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炮响,日军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以战养战”,他们大肆掠夺中国宝贵的黄金等战略物资和资源。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招远是中国著名的“金都”,自然成为日军的觊觎之地,他们武装占领招远后大肆掠夺该地的黄金,而中共胶东党组织及八路军则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争夺。2005年7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  相似文献   

17.
杨芳 《神州》2013,(1):38-38
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它起源于中国,却发展于日本。无论是从茶事活动方面,还是从茶道基本精神和美学意境等方面来看,中日茶道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这些方面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日茶道差异产生的原因,还能看出中日两国的民族性格差异。  相似文献   

18.
蔡成喜 《百年潮》2002,(6):47-50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日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只能以民间形式进行.1955年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签订后,两国贸易往来渐趋频繁,至1957年,双边贸易额已达11400万美元.但日本岸信介政府上台后,对中国奉行"政治上敌视,经济上捞一把"的错误政策,致使双方关于第四次民间贸易协定的谈判出现了波折.特别是1958年5月,日本政府在长崎纵容暴徒侮辱中国国旗,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被迫宣布中断对日贸易.进入60年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日本池田内阁对华政策的调整,周恩来总理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中日贸易三原则(即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打开了中日贸易的僵局.友好贸易就是在该原则指导下最直接的成果.所谓"友好贸易",是指所有愿意发展对华贸易的日本商社必须对新中国持友好态度,只有经过有关部门认定的日本友好商社才能同中国外贸部门开展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会议,标志着第一期研究正式结束。关于共同研究到底取得了怎样的结果,由于研究的大部分成果已有所流布,故正如各界所了解的那样,对日本在近代向中国发动了侵略这一事实,双方给予了确认,但在诸多问题上还存在着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陈敦德 《百年潮》2007,(4):34-38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冷战封锁禁运政策之下,日本国会议员高良富、帆足计、宫腰喜助,以极大的胆识。远绕欧洲来到新中国,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在北京签订了中日两国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该协定的第一个执行合同货物交易价值虽不大,但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