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金门不仅处于国共两党对抗的最前沿,更与美苏冷战结下了不解之缘。金门为何成为影响东亚冷战格局走向的三大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冷战与大西洋联盟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出于共同的政治军事需要一对抗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苏联,美国与欧洲,当时是西欧,结戍了跨大西洋军事政治联盟,北约成为这种同盟关系的标志与纽带。虽时有矛盾与摩擦,但在冷战框架中还不足以动摇两岸的联盟关系。冷战的结束使这种同盟关系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最坚实的军事政治基础,因而也必然使大西洋联盟的延续受到质疑。然而,后冷战时期依然存在的共同的战略利益使继续保持传统的大西洋联盟成为双方的战略共识,合作构成美欧关系的主导方向。不过,这种同盟的战略目标,双方合作的领域与地域以及在联盟关系中的相互位置都与冷战时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金门闸是建于清代的重要水利工程,本文根据有关的清代碑刻及相关文献,分析了金门闸在清代永定河分洪减灾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对其在200余年间屡次修建过程中所贯穿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梳理与提炼。 相似文献
4.
1949年.围共内战进入终章。对于溃败的国民党,这是告别无限江山,“转进”台湾,背负着失败耻辱重新筹谋的一年。对于共产党,这是其“开围奠基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激情燃烧的一年”,下一步就是拿下台湾.完成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7.
辽代作为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发展与交流的重要时期之一,深刻体现了华夷交融的多元趋势。其中女性作为有辽一代的重要社会成员,对政权的发展与稳固有重要的作用,这与当时女性的地位,以及受教育的内容有关。从文化认同角度看,辽代女性教育问题,正是契丹族统治者在传统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统治的双重影响下,所展示的独特女性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8.
炮击金门 1958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下了立即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心,以给国民党反动派一个惩罚性的打击.根据毛泽东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于8月23日开始炮击金门.大规模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3万发.台湾国民党当局立即向美国求援.美国急忙把驻在太平洋地区的第七舰队大部分军舰派往台湾地区集中,把支援在黎巴嫩登陆的美军的一部分军舰,从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调到印度洋.台湾海峡出现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9.
冷战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以西方(主要是美国)学者为主体的冷战研究,如果依据学术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加以考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发展冷战研究体系,本文提出的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外交史的治学界限,将冷战研究的触角拓宽加大,依据多方面的历史资料,采取多元素、多层次的深度比较方法,力求使得这一领域由较为单一、传统的研究逐渐加强多元化和提升理论性。对此,本文以美国对华冷战研究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冷战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以西方(主要是美国)学者为主体的冷战研究,如果依据学术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加以考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发展冷战研究体系,本文提出的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外交史的治学界限,将冷战研究的触角拓宽加大,依据多方面的历史资料,采取多元素、多层次的深度比较方法,力求使得这一领域由较为单一、传统的研究逐渐加强多元化和提升理论性。对此,本文以美国对华冷战研究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面抗战胜利的到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力量的斗争,成为战后国内政治的显著特点。依据中国共产党七大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中共中央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战略方针,极力推进和平建国构想的实施。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追求和平、民主的真诚努力,揭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内战独裁的真实面目,极大地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从而把政治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最终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准备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争取和平建国的斗争,也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和国民党的彻底孤立。 相似文献
12.
《澳新美同盟条约》是新西兰与非英联邦国家签订的第一个防务同盟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其外交和防务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它不仅加强了新西兰与美澳之间的外交和防务联系,提升了自身的防务能力,而且强化了新西兰参与地区性事务的愿望,同时与昔日对手日本的关系也不得不做出适时的调整。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新西兰对英联邦集体防御机制的信任,新西兰与英国传统的密切关系并未在根本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妇女职业状况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5—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中国职业妇女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国民党统治区,由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和财政经济的崩溃,妇女就业机会、职业环境和生活待遇不仅没有得到较好改善.反而恶化,导致了广大职业妇女的普遍反抗:在共产党解放区.伴随解放区的扩大.农妇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成了纺织运动的主力。以女工为代表的女职工也得到了广泛的职业平等权.从而展示了中国职业妇女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美英“特殊关系”的设想(1944—1945)、迅速发展(1946—1947)和正式确立(1948—1950)三个阶段中的发展及其与苏联外交政策的战略互动,推动着冷战逐渐变为现实。美英“特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植根于历史和现实中的战略基础——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最高决策层之间密切的个人友谊网络;盎格鲁一撒克逊民族的恐惧感与冷战思维的发展;基于对外在威胁的相同理解而产生的捍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共同责任感与战略利益。冷战的起源伴随着全球规模的势力均衡的形成,然而,新的势力均衡对美英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美英“特殊关系”是无形的,而冷战是有形的。无形的“特殊关系”推动着冷战的发展,有形的冷战也考验着无形的“特殊关系”。美英“特殊关系”的构建在无形之中构成了有形冷战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许金顶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1(3):42-49
从战争对平民伤害的角度来认识战争的本质,有助于理解国际间友好关系对于平民百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抗战时期,作为普通劳动者的旅日闽侨,因其“敌对国民”身份顿然成为特殊的群体,陷入极端困境,其生命、财产难以保全,身心遭受了双重伤害。他们传统的“一家两地”的生存模式因为战争而被扭曲、中断,承受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本文运用日本警保局编撰的《外事月报》记载的战时旅日闽侨真实生活的若干史料,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考察战时旅日闽侨的生存状况,分析其特定条件下的行为与心态,从而为相关的华侨研究提供一些资讯。 相似文献
16.
犹太教允许离婚.在<圣经>时代,犹太男子可以随心所欲地休妻,犹太妇女没有任何话语权.到了<塔木德>时代,犹太社会尽管对男子的单方面休妻权利有所限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婚姻的男权制结构,犹太妇女在离婚问题上依然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种局面在中世纪的欧洲有了质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通过犹太社团最具权威的"市集大会"颁布的法规条例而不断地强化,从而使得犹太妇女的婚姻地位在附属中有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宋代女性阅读活动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代女性的阅读活动与重文教的社会风气、书籍的普遍流通以及士人的提倡等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宋代女性的阅读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儒家经典、佛道经典、女教典籍、家训、史书、诗词文、音乐、诸子百家、方技小说、天文历算、医药数术等;其阅读具有多元性、自主选择性及持续性的特点;她们通过阅读学习知识,并以多种方式作用于社会,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传承文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由欧洲人支配世界近5个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时的同盟美国和苏联,战后不久便分道扬镳。形成各自的政治军事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全面对抗。欧洲成为东西方冲突的焦点.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由于双方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冷战研究,西方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看法,在美国有所谓“正统派”和“修正派”的学术之争,他们在冷战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他们的观点,为研究冷战提供不同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和私人生活看古雅典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古雅典社会 ,不同类型的妇女在家庭和私人生活中 ,都处于屈从男性统治的低下地位 ,这种地位是雅典的社会制度、经济、政治、教育、结婚年龄和社会风尚等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东在美苏冷战中具有重要意义。中东的冷战可划为四个阶段:美国开始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苏联实现突破的努力失败;阿拉伯民族主义进入高潮,英法基本退出中东,美苏展开激烈角逐;英国彻底退出中东,苏联影响进一步增长,中东呈现不战不和局面;美国促成中东和平进程,苏联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衰落。冷战在中东的主要特点如下:中东是除东欧外非两大阵营国家唯一与超级大国苏联有陆地接壤的地区,是美国遏制战略的前沿阵地;中东是冷战的发源地之一;中东成为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双方各有自己的战略;中东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延绵不断,并与冷战相互交织,而后者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有限;冷战与中东起伏不定的民族主义相互影响;中东在冷战中诞生了高度敌视西方的极端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