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南戏是对北曲而得名的。他最早的名称叫“俳优戏文”和“温州杂剧”,又称为“戏文”,兴起于浙江的温州,其时间大概在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宋、周密《癸辛杂志》“祖傑”条:“……”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南宋都杭,吳兴与切鄰,故其戏文如《乐昌破镜》……”明、叶之奇《草木子》:“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謂之温州杂剧。……如  相似文献   

2.
抬阁     
<正>抬阁(肘阁抬阁)是一种集民间戏曲、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为一体的民俗巡游表演形式,多在农闲、节庆时表演,热闹喜庆。主要流传于淮南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及周边一带。抬阁由2至8名青壮年抬着一些固定在支架上的小演员,演员着戏服,按规定角色表演动作。肘阁由抬阁演化而来,支撑者多为青壮年,着戏服,在身上绑牢一个特制铁支  相似文献   

3.
目连变文宝卷与目连戏傩戏黎蔷中国地方戏曲剧种目连戏专事扮演“目连救母”戏文,其故事情节源于印度佛教经典。自西晋三藏竺法护与支谦等翻译借西域之道输入中原地区后,至唐、五代时期,演变出名目繁多的有关目连的变文与戏文。目连戏文在民间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并...  相似文献   

4.
“陈三五娘戏”历史最长,自有潮剧就有了它;也可以说是先有了它然后才有潮剧。 “陈三五娘戏”版本发现最早的是现藏于日本千叶书屋、刻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6)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至笔者写这篇拙作时已长达437年之久。其次为现藏于英国牛  相似文献   

5.
<正>苏剧是苏州的地方剧种,别名南词、对白南词、苏滩,由南词、昆曲、花鼓滩簧合流衍变而成,原是代言体戏文的素衣清唱。2006年,苏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江南是苏剧孕育发展的土壤关于江南的区域范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主要参考刘士林在《江南文化资源研究》[1]中的划分方法,取以明清太湖流域“八府一州”为核心区的江南区域概念。“八府一州”是指明清时期的苏州、  相似文献   

6.
温州古民居留存了许多戏文故事木雕花板,蕴含着经济发展、戏曲文化、民俗风情、宗族文化、社会心理等深厚内涵。通过田野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从清乾隆时期温州才开始使用戏文故事木雕花板装饰民居,并且集中出现在厅堂的屏壁、门扇和供桌上。通过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探析发现,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戏曲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陕西定边县发现东罗马金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9月笔者从陕西定边县安边镇农民手中收到一枚东罗马金币。金币直径17.4、厚0.5毫米,重3.25克;上部焊一金环(农民在田间拣到时就有),下部有一孔(曾作项坠使用过)。金币两面图像互为倒置,正面为帝王半身像。帝王头戴盔,盔顶有翎羽耸立,冠缨飘带两股自脑后向右上翘,颈后露卷发,身着交领铠甲,外加开襟战袍,右手持标枪扛于右肩,枪尖露于左侧鬓边,左手执盾。币上圈顺时针列有铭文,左侧为“DNLENO”,右侧为“PERPAVG”,共计省略和变体拉丁字母13个。左侧靠边字母略磨损。金币背面为胜利女…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喜欢唱戏,特别是在得意之时,总不免手舞足蹈哼几句戏文。那段日子,朝思暮想要当"皇帝"的袁世凯,听说即位大典的筹备事宜已安排就绪,不需多久他就会坐上皇帝交椅,于是整天心花怒放,喜形于色。回到新华宫中,经常开口大唱戏文,所唱的不外是"孤王酒醉桃花宫"、"我薛平贵也有今日一天"及《大登殿》之类。  相似文献   

9.
关中皮影     
自古以来,因史代征战的兵将粮草多囤备此地,八百里秦川被称作关中粮道或是关中军道。陕西皮影中的东路皮影就发源于这里。从前在乡下,村上的人生老病死,娶亲嫁女,都少不了皮影儿;天旱求雨,得病求药王,望子求菩萨,也离不了皮影儿。青油灯下回味无穷的唱腔戏文,娱乐了民众,还祈求了平安。  相似文献   

10.
河起山西     
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7,(12):20-29
从山西偏关的老牛湾入境,黄河扭着几字形的大湾奔腾于山陕峡谷的沟壑之间,沿河而行,几百里的黄河在山西境内以三种颜色向世人展示着她的绝世之美,行走岸边,眼里有风景,耳际有锣鼓和戏文,最好的体验莫过于蹲在黄河边吃一碗韧性极好的山西面,因为口鼻之间会益满了面香醋香,还有一种扑面而来又挥之不去的东西,叫做“黄河气息”,乡土得颇有气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鲁迅自幼就喜爱猜谜。小时候,每到夏夜,他总喜欢躺在家门口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由祖母摇着芭蕉扇,教他猜谜语。后来,他到绍兴乡下外婆家,结识了一帮少年朋友,常和他们一起游戏、猜谜。事隔30年后,鲁迅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猜谜的乐事描绘了一番,并留下了儿时有记载的唯一一条谜语:“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谜底是什么呢?大家都猜不出,但鲁迅猜出了——鹅。  相似文献   

12.
李冬君 《文史天地》2022,(12):54-56
<正>一南宋人周密在《癸辛杂识别集》中记载了一件以南戏复仇的真事。永嘉有一恶和尚祖杰,强占民女,为掩人耳目,又将女子假配与庙中俞姓和尚的儿子。俞的儿子不甘邻人嘲笑,携妻出逃,惹恼了祖杰,将俞家并女子以及所怀骨肉斩尽杀绝。随后,他又贿赂官府,平息血债。民间愤愤,书会“唯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剧目为《祖杰工文》,在永嘉各地上演,甚至一直唱到临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形势也日益严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程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保护地域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现实参考作用,同时也将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新媒体视角出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为例,探析在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承与保护的新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从《张协状元》和宋代曲体的关系看戏文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克夫 《文献》2000,(1):130-138
据明人祝允明<猥谈>、徐渭<南词叙录>的记载可知,戏文滥觞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形成于南渡之际(1126),地点在温州.  相似文献   

15.
正(一)正字与明代官话1.明本潮州戏文里的明代官话1975年广东省潮安西山溪明墓出土了手抄古本《刘希必金钗记》。剧本写作的年代,注明于第四出左边装订线附近,一行草书写的是"宣德六年六月十九日",而卷末装订线又写着"宣德七年六月日在胜寺梨园置立",写明这出戏文的正式题目是《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等字样。明宣德七年为14年,这是现存最早的南戏演出抄本。该本有连贯的67出传奇题材戏文,用中  相似文献   

16.
双石牌坊,位于仁寿县城东南40公里中华乡牌坊村。两坊南北相向上下对列,保存完好,1986年公布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号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坊通高11.47米,面阔四柱三开间格局,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纺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全坊用石料109块组成,大者2立方米有余,小者不足0.04立方米,每块石料均精雕细琢,共90龛戏文和民间故事造像,人物250余身,鸟兽78只,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装八个雕花云屏板,八支接雕雀替,…  相似文献   

17.
郭跃 《神州》2013,(21):221-222
元末高明所创作的南戏《琵琶记》,其在文本创作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这种创新发展奠定了其在戏曲文学方面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着重通过其创作的前身——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交叉对比,分析《琵琶记》在文本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宋前期的知制诰和以后的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负责撰写敕命或制敕包括诰词的初稿,称为“书行”,又称“书名行下”、“签书行下”、“行词”、“行”、“命词”、“演词”、“撰述”、“草”等。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一般应在本人撰写的敕命或制敕包括诰命初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偶尔还在其后写“行”字。给事中负责复看或复审这些初稿,也在其后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初步断定在最后面并不签书一个“读”字。有时由於皇帝或权相的干预,出现过命令给事中或起居舍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书行”,或者命令中书舍人或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书读”等反常情况,而一些中书舍人、给事中、起居舍人等也往往严词拒绝。  相似文献   

19.
李舜华 《文献》1999,(3):96-107
《琵琶记》是一出古老的南戏,它几乎可以追溯到宋光宗年间,而写定于元末明初.从文献意义上来说,是宋元戏文仅存的几种之一,能与之相比并的只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与"荆、刘、拜、杀".更重要的是,它是经由具有一定素养的文人(一般以为是高则诚)最终写定的,它影响了整部明清传奇的历史.《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尽管有人提出异议,然而,这一"祖"字不应理解为"开始",而是象征着一种历史地位.可以说,在南戏至传奇的流变中,《琵琶记》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正是它的出现,传奇才得以与元杂剧相比并.这是《戏文三种》之类所无法比拟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琵琶记》的明代改本.《琵琶记》的原始面貌是怎样的呢?人们纷纷追寻着《琵琶记》的"元本"……  相似文献   

20.
浙江义乌地区的东阳县城的房屋建筑与众不同。那砖木结构的屋簷和梁柱上,大都雕刻着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奇禽异兽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甚至还有整出整出的戏文哩!想象力之丰富,技艺之精湛,真叫人赞叹惊奇不已。这样美化住房,不是要请很多能工巧匠,要化很多钱吗?不,东阳县人称“木雕之乡”,具有千百年的雕刻传统。那里,大多数人家都懂雕刻艺术,连十来岁的娃子,也会三刀二刀给你雕个小猫小狗! 要问东阳木雕始于那朝那代,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