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之路》2011,(5):77-77
据悉,今后五年,兰州市将构建“11469”大旅游圈,通过整合开发四大旅游业态集聚区,培育六个特色旅游小城镇,打造九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兰州建成西北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围绕把兰州建成西北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突出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旅游大品牌这一重点,打造以兴隆山、官滩沟为核心景区的避暑度假会务旅游园区等四大旅游业态集聚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中国和东南亚十个国家16个人口 30万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城市建成用地数据,应用城市土地密度函数和公共边测度方法,计算各时段城市空间增长速率以及用地扩张模式,并简要探讨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产业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1990-2018年间,广州、万象等城...  相似文献   

3.
高校单位社区空间的儿童友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祁琪  陈淳  朱竑 《人文地理》2021,36(3):67-75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单位社区转型提供新思路.本研究获取行为注记及问卷数据,探讨广州市H高校单位社区儿童活动空间特征及社区对儿童活动的影响,结合空间满意度及友好度评价,分析了高校单位社区与儿童活动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高校公共活动区为儿童活动集聚地,社区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对活动有积极或消极影响;②社区绿化好、安全性高及...  相似文献   

4.
正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只剩下最后四年,"十三五"时期是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补上教育短板的关键时期。西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到2020年能否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已经到了全面冲刺的关键一步。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介绍,为加快西藏教育发展,习近平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的时空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更新使得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基于对上海城市旅游休闲资源的统计,本文对1949年~2015年上海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的演化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旅游休闲公共资源基于其物理空间基本固定,对研究城市旅游休闲空间的发展具有客观性,其研究结果较为理想,在方法上具有可行性;(2) 60余年间上海城市旅游休闲公共资源在数量上迅速增加,类型上不断丰富,其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变迁密切相关,也与上海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3) 60余年间上海中心城区的旅游休闲资源集聚度始终很高,并不断扩大,属于典型的单核发展、区域辐射模式,从市中心到郊区县,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的均衡度在不断提升,呈现出由低水平集聚向优化均衡的发展趋势,但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仍不足以满足需求;(4)与城市快速交通道路、黄浦江过江大桥和隧道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以交通干道为空间扩散廊道的辐射机制在上海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4、1997、2003、2006年4个时相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盐城城市工业、居住、公共服务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三种功能用地的完整性、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984-2006年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集聚、分散、再集聚三个阶段,同时演变中存在"工业围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和居住用地比重偏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向春芳 《神州》2013,(21):237-23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人们有着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在城市的文化背景下对公共艺术的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公共艺术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满足人们的心理、精神和文化的要求,其中的设施和装饰应该以实用和艺术为原则。满足人们沟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13,(4):90-92
西藏将投资2000亿元超常规发展交通 到2020年,西藏力争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000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11万公里,一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超过1200公里。拉萨市今年将建成7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 为更好地应对高原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减轻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保障及防灾减灾的能力,拉萨市气象局将在雹灾多发县建立7个人工防雹增雨标准化作业点。  相似文献   

9.
王兰  孙文尧  吴莹 《人文地理》2020,35(2):55-64
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纳入了客观测量的城市环境变量,而主观感知的城市环境变量能够体现出客观测量的城市环境变量难以捕捉的健康影响效应,具体作用有待深入探究。本研究建立了个体、社区和城市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16年开展的“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大样本问卷调研数据,探究主观感知的城市物质环境和服务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作用并识别显著影响要素。研究发现:感知的城市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居民对城市绿化、基础设施状况、住房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感知是影响自评健康较为主要的环境感知因素。最后本研究基于定量分析结果讨论对健康城市评价和研究的启示,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与健康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议题,但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向城市区域的集聚,通过城市环境的建设与设计来干预公共健康问题成为一种新思路。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城市环境中的诸多要素,例如住房、交通、能源、公共空间、医疗设施等能有效地影响到体力活动、环境(如污染,噪音等)暴露、社会交往等健康相关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博闻 《风景名胜》2021,(4):0266-0267
伴随着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形式语言法则在设计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现代主义理念下的城市建设离不开以艺术反思为引导的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活形态的缩影与彰显,这要求将形式语言法则与空间结构设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对新时期的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将以常州大剧院为例,浅析形式语言法则在大剧院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探讨发展中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和形式语汇。  相似文献   

12.
李兆中  甄峰 《人文地理》2019,34(6):53-61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成为居民、学界与政府关注的焦点。采用多源数据,拓展了已有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维度与评价方法,从舒适性、便利性、健康性、安全性、社会性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南京为例进行了生活空间质量评价并识别其空间分布规律。实证分析表明:①南京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高质量生活空间呈现明显的等级集聚特征,主中心位于核心区周边1-3 km的圈层,低质量生活空间总体分布较为分散。②在构成生活空间质量的五个维度中,舒适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质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增的趋势,便利性的发展质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健康性受城市环境质量分布趋势的影响,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安全性的高值集聚不显著而低值集聚于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景观,本文以北京朝阳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流动商贩和POI等大数据,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摊贩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高密度的消费需求是引致流动商贩集聚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在正规商业较为缺乏的区域,流动商贩的高发态势尤为明显,政府管制没有也无法遏制这一非正规经济现象。②相较于道路网络的通达性,街区尺度的宜人性和城市功能的多样性更为显著地促进了商贩集聚,因此小巷支路是疏导区选址的理想场所。③不同用地类型对各时段的商贩空间分布具有差异化影响,可考虑在特定用地周边设置固定型、临时型等多种形式的疏导区,以实现各类城市功能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4.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分异与空间极化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空间极化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均匀度指数、基尼系数、崔王指数分析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程度分异及空间极化格局,结论如下:①1990-2014 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时空分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逐步显现,城市带内部基于要素集聚程度的哈长与辽中南次区域逐渐发育;②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空间极化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③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投资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带空间极化格局演变的影响也较显著。城市投资强度与吸引力差异是哈长次区域空间极化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影响辽中南次区域空间极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赖建波  潘竟虎 《人文地理》2019,34(3):108-117
“腾讯迁徙”大数据基于位置服务,实时、动态、完整、系统地描述了用户日常出行活动的轨迹。通过采集“腾讯迁徙”数据平台中2018年春运期间中国3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的逐日人口流动数据,分“节前、节中、节后”3个时间段,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从人口流动的集散层级、集散体系分层集聚特征、人口流动空间格局、网络空间特征等角度分析各时间段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特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腾讯迁徙大数据直观地揭示了春运期间中国城市间人口流动空间格局,3个时段人口的净流入均呈现十字形骨架支撑的菱形分布,人流集散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4大城市群,与城市等级有较强的一致性。人口流动集散体系呈明显的分层集聚,城市行政级别的高低与人口流动影响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城市人口流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人口流动网络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征和东部并联、西部串联的网络关联特征。人口流动网络局部具有较明显的“社区”结构特征,聚为3个大区级、5个跨区域级和1个地区级社区。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96年全国第一家省级方志馆——上海通志馆建成以来,全国省级方志馆建设方兴未艾。截至2022年,全国共建成省级方志馆23家。省级方志馆作为方志文化宣传展示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全国方志馆和省域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中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特别是2017年6月《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实施以来,上海、江苏、广东、福建、湖北等省级方志馆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谭笑  王玉 《旅游纵览》2022,(14):176-178
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作为传统冰雪城市,哈尔滨市需要承担起带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冰雪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哈尔滨市确立了到2035年努力建成世界冰雪文化旅游体育名城的远景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哈尔滨市既面临机遇又有挑战,因此应在把握机遇的同时采取合理措施应对挑战,即做大做强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品体验性、构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季节性限制、发挥省会城市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廖楠 《环球人物》2013,(1):54-55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问政"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政府部门面对公共事件,如何积极、有效地与民众沟通并妥善处理,却大有学问。2012年12月22日,国内首个警察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成立,将为我国培养专业的"公关警察"。公安部门缺乏公关人才新成立的"警察公共关系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北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调整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剖析了1996-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未来北京不同功能区制造业疏解方向。研究发现,从功能区层面来讲,北京市制造业由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生态涵养发展区渐次外迁,在此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呈集聚发展态势,都市型工业近年来有所回迁,其余制造业逐渐退出北京市。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产业功能定位和集聚区建设分析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制造业未来疏解策略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环南海国家及地区既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地带枢纽,也是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区域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阶段等存在不同,其内部城市化过程与城市体系格局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1960—2020年环南海地区国家和主要城市层面等多尺度的人口数据,利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与城市空间基尼系数两个指标,结合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与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环南海国家及地区大部分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期,但区域内部城市化发展出现较大差异,越南、柬埔寨的城市化落后于其他国家(地区);第二,区域内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以强单中心结构为主,双(多)中心结构的国家及地区较少,城市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分布以首位分布居多;第三,主要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且还有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倾向。本研究揭示了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