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蒙古八旗及外藩蒙古旗(札萨克)的建立清王朝兴起的过程中很重视对蒙古的征服,因为他们认为蒙古与满洲风俗衣冠相同,有较深的社会基础,便于联结起来共同反对明朝。所谓“得朝鲜人十,不若得蒙古人一;得蒙古人十,不若得满洲部落人一。族类同,则语言同,水土同,衣冠居处同,城郭土著射猎习俗同”(魏源:《圣武记》卷一,开国龙兴记一)。在努尔哈赤称后金汗以前建立八旗时即已吸收蒙古人参加,编为牛录。如恩格图原系蒙古科尔沁部人,“自哈达挈家来归,  相似文献   

2.
满洲八旗与汉军八旗成员二者都是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构成部分,他们的民俗文化所体现的是统称的满族民俗文化.然而,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在形成之时.这两部分成员确各自带着自身的传统民族文化加入到民族共同体之中的.满洲八旗成员所带来的是由其先世女真人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汉军八旗成员带来的则是汉民族的民族文化.体现在二者之间的民俗文化,在相互交融中,产生了变化.但是,在对两种民俗文化的纵深研究中,从中不难发现,此间均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可以追溯出他们原来的民族属性.据此,在研究满族不同成员的民俗礼仪时,不应一概而论.应依据不同成员的身份,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宁远、锦州等役的失利 ,皇太极深刻认识到红夷大炮的威力 ,遂积极起用汉人铸炮、操炮 ,终于在天聪年间成功铸成“天助威大将军”炮。在同明军作战及制造和使用红夷大炮的过程中 ,皇太极创建了八旗汉军 ,不仅每役所动员的红夷大炮均已超过明军 ,并开创出以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卓越战术。清军在入关前夕所铸成的“神威大将军”炮 ,其品质已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在中国带动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军事革命。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迄今已经三十八年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这支军队曾使用了若干与当时革命形势、任务相适应的名称。(一)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927年8月1日,在国民党右派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惨遭失败的危急时刻,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原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贺龙、叶挺、周士第等部,于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检。起义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政治上则以国民党左派的面目出现,发表了宋庆龄、邓演达、  相似文献   

5.
在八旗汉军和汉军旗下人的家谱中,大多记其祖籍为山东小云南.有人研究认为小云南是乌撒卫或祥云县云南驿村,也有认为是山西的中部地区.本文通过考察研究认为,小云南是山西雁云十六州之地.  相似文献   

6.
统万城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夏国的都城。十六国中叶 ,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为魏所败 ,其少子刘勃勃南逃投后秦 ,秦王姚兴对他很器重 ,遂命为安北将军 ,使镇朔方。勃勃兵权在握当即与后秦反目 ,于东晋义熙三年 (公元 4 0 7年 )自立为夏王 ,不久南下攻取秦属岭北诸城 ,又西吞南凉 ,从此一跃成为十六国之一。夏凤翔元年 (即东晋义熙九年 ,公元 4 13年 )勃勃改姓为赫连 ,同年命叱干阿利调秦岭以北 10万人筑都城。他说 :“朕方统一天下 ,君临万邦 ,可以统万为名。”1统万城即由此定名。1.统万城名来自于匈奴语统万是汉语译名 ,当时作为匈奴人的都城 ,应有其相…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名称写法的繁乱最为惑人,忽甲忽乙,没有定规。“夷狄之名,古书不必皆同”,究其原因,当系史家对边疆民族情况缺乏了解,耳闻其音,不察其意,仅凭主观印象,随笔拈来同音字拟代,于是臆造了一堆不同的称谓。  相似文献   

8.
据史料记载,贺兰部即驳马部、ala-yundluγ部。但学界对于贺兰之称的来源问题以及贺兰部所养的马毛色问题仍存质疑或解释不清。据研究,贺兰部之称来源于ala-yundluγ部,贺兰部以养骆马、骢马而闻名。  相似文献   

9.
八旗主要由三部人组成,即女真(满洲)、汉军和蒙古。在天聪七年和天聪九年以前,并没有设汉军旗和蒙古旗,这三部分人的界限还不像后来那样分明,而且他们人旗年代都比较早,交往和联系也就更为密切。从女真的情况看,建州女真与扈伦四部居处相近,交往甚早,自认为是同族。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造使宜尔当阿、摆斯汉来告上曰:乌喇、哈达、叶赫、辉发、满洲,语言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之理”,①天命六年(1621年)正月,努力尔哈赤也曾说:“其乌喇、辉发、哈达、叶赫,同一语音之国,已蒙垂拓,悉以授…  相似文献   

10.
1896年9月8日(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二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许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总办罗启泰所订东省铁路合同,仅在条约集中  相似文献   

11.
霍林河是一条与北方民族史联系比较密切的河流。它在北魏时始见于史籍,称啜水,唐时称啜河(俗称燕支河),辽称郝里河,金史作鹤五河,元代以后称哈勒古河,又称和尔河、蒿尔河、沙河等。本文试图根据文献所载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实地调查的情况,探讨一下霍林河名称的沿革。一、魏唐时期的啜水关于啜水,史家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清代舆地学家丁谦提出:“啜水在潢水  相似文献   

12.
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有一期节目讲到明清皇帝题词写错别字,说皇史续的“绩”字,卢沟的“卢”字都是错字。乾隆皇帝把“芦”错写成“卢”,臣下为了替他掩饰,竟趁纂修《四库全书》,把大量古籍中芦沟、芦沟桥、芦沟晓月三个词语的“芦沟”字都改成“卢沟”字,以示御笔正确。其实,“卢沟”乃“芦菰”之音转。“卢沟”乃因河畔丛生的芦菰、芦苇而得名。  相似文献   

13.
“满洲”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洲"名称考释王昊,张甫白清太宗天聪九年(1635年),去珠申(女真),以"满洲"为本族统一的民族称。对"满洲"名称来源及其本义,学术界已作了不少的研究.过去的研究多从历史溯源和语音求解决,没有从民族神话起源中的氏族、姓氏、地理,特别是改珠申(女真...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中的倒立分类及名称考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倒立,今戏曲、武术界称为拿项或拿大顶,民间俗称竖蜻蜓。双手触地,双脚靠墙而立者为之墙顶,反之,脚不靠墙者为之空顶。汉画中所表现的均为空顶倒立。倒立是各种武功技艺的基础,是训练表演者形体、臂力、腕力、腰力、颈力等柔韧性与平衡控制的基本功。倒立不仅能够增强上肢支撑力量,轻巧下身,而且还有锻炼和发展大脑平衡器官分析能力的功能。因而,顶功的好坏关系着伎人表演艺术的成败,古今伎艺人无不以倒立为重。倒立发展到汉代已日臻成熟,空顶倒立  相似文献   

15.
正一、四个概念辨析地域文化主概念的确定是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主概念的基础在于地域名称的沿革及其文化积淀。(一)地域文化学框架中的地域,并非指各时代的行政区划,而是指称国家之下的文化空间分布。它包含了汉文化的空间划分和各大少数民族文化如藏族文化、维吾尔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的空间划分。中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化的发展,所受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这一意义上讲,多种文化形态的不断交叉乃至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成长的历史进程。这种文化的递变,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不变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本文便是企图利用东北汉军八旗祭祀歌舞的形态辨析,来例证满、汉民族在舞蹈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和交融。  相似文献   

17.
在清史和满族史的研究中,考查努尔哈赤创制的八旗,自然究及它初期所由来的牛录制度。牛录是来源于明代女真族(满族前身)人的射猎组织。以后,牛录又有了军事、行政组织的职能。 努尔哈赤创制八旗,“牛录”是基层单位,五“牛录”立一“甲喇”,五“甲喇”立一“固山”,满洲八旗共八“固山”应该指出,八旗制度和金代猛安谋克制度是有一定因袭关系的。但以上需要弄清的问题,从金代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中却找不到因袭的痕迹。那么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哪里呢?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弄清这个谜团,对我们认识满洲八旗制度和入关前满族社会的真实面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播州之“杨保”.在明以前的史书中不见有记载.而自明末车化龙《播地善后事宜疏》和郭子章《黔记》“杨保”之名出现后一就屡见于以后的许多史料中。近期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诸文献及著述对“杨保”一名的含义理解有误.有再探讨的必要.兹将粗陋认识陈述于后。有关“杨保”名称的考释,请田霎《黔书》.乾隆《贵州志搞》.嘉庆《清一统志》、《正安村;志人同治《石吁府志》等.皆曰“按保乃搐州之裔”;黄尧承《贵州苗夷丛考》亦认为“杨保苗则以播州杨氏之裔得名”.直接把“杨保苗”当作措州杨氏的遗裔;民国年间,谭其嚷教授随浙…  相似文献   

19.
成都名称的含义解释一直颇为棘手。尽管自宋以来,关于成都名称的解释已不下十种,但没有一种解释能够令人信服。由于早期蜀地与中原及其以东地区的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联系,且古蜀人的语言颇与华同,成都一词当就是古夏(汉)语。成都名称约在古蜀国开明王朝晚期(战国晚期)出现,其时成的读音可能为端纽耕韵,都的读音可能为端纽鱼韵。汉代西南地区的×都地名,是附近存在湖泊水体的标示。成都即得名于附近的滇池,滇池、成都二名上古读音近同。作为聚落名称的成都,是水体名称滇池的转化。滇池就是天池的意思。滇池、成都名称最早的文字书写者,是战国晚期楚威王时进入古蜀国的楚人。成都一名由来与含义的破解,对于古代成都平原自然环境、西南地区民族历史的新认识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满族陈汉军旗是八旗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最具特点的是萨满祭祀习俗。本文试从满族陈汉军旗建立的历史条件、建立及逐步完备写起,进一步分析满族陈汉军旗人的特点,为我们从多角度研究八旗史与民族关系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